《长安志图·泾渠图说》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长安志图泾渠图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引泾灌溉专史。系元代李好文著《长安志图》的下卷,实际是独立的泾渠专书。成书于1342年。现存的《长安志图》版本,均与北宋宋敏求的《长安志》

  《长安志图·泾渠图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引泾灌溉专史。系元代李好文著《长安志图》的下卷,实际是独立的泾渠专书。成书于1342年。现存的《长安志图》版本,均与北宋宋敏求的《长安志》合为一书。较早的有明嘉靖间刻本。清乾隆时毕沅校刻的《经训堂丛书》本流传较广。清光绪十 三年(1887)将《经训堂丛书》本影印。现通行的是1931年长安县志局据《经训堂丛书》本的铅印本,但讹误较多。近年来台湾又出现了此本的影印本。

  李好文(约1290—1360),字惟中,别号河滨渔者,大名东明人。至治元年(1321)进士,授大名路浚州判官。五年后除太常博士。至正初,除国子祭酒,任陕西行台侍御史,《长安志图》就是这一时期撰写的。后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史,并以治书侍御史修辽、宋、金史。出为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累迁太常院使,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禄终其身。其余著作有 《太常集礼》 50卷、《端本堂经训要义》11卷、《太宝录》、《大宝龟鉴》等。

  《长安志图·泾渠图说》共8部分,12000余字。卷首载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樵隐必申达而作的序,认为此书 “有裨于治也”。第1-2部分 《泾渠总图》、《富平石川溉田图》、勾勒出元代泾渠的渠系布置状况和富平县境石川河的引水灌溉情景。

  第3部分《渠堰因革》,记载从秦郑国渠至元王御史渠各代引泾灌区的创建和维修情况。其中有永兴军耀州(治华原,今耀县)三白渠公事蔡溥写的《开修洪口石渠题名记》,详叙了宋代修凿丰利渠的情况。此篇文章作于丰利渠开通一年之后,作者又是灌区的专门管理官员,因此,该文成为了解丰利渠的珍贵材料。关于王御史渠,本部分真实再现了当时工程的进展情况,可以校正《元史·河渠志》中的记载失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第4部分《洪堰制度》,介绍了干渠上的主要水工建筑物和维修这些设施所需要的人工物料。包括渠首维修、工程养护和用水监督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出了“徼”的概念:“凡水广尺深尺为 一徼”,即渠道过水断面为一平方尺时的流量为 一徼。作为流量的量度,“徼”尚缺乏明确的流速概念。而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渠道断面和比降固定,流速变化不大,因此实用中只需测出断面水深及过水时间,即可算出这一时段的过闸水量。第5部分《用水则例》,是灌区的灌溉管理制度,如渠道的放水季节、各种作物的用水时间安排及开斗引水的规定等。这些管理内容不仅是元代的制度,也是集宋元以来泾渠管理之大成。第6部分《设立屯田》,主要记述了元代泾渠屯田组织形式的演变。第7—8部分《建言利病》、《泾渠总论》,汇集了评述泾渠管理利弊和重要议论。特别在对泾河泥沙的利用上,总结了灌区的经验。当时,人们发现,如果不用泾水浇灌,作物就长不好,即使雨量充足,其效果也不及用浑水灌溉的好。考其原因,“以为或开疏壅,禾即不茂。盖土性本薄,泾于(淤)渎淖,反成其癖。正如病人,一旦离药,病即复来,故人有地馋之说”。用病人与药的关系形象地说明含沙水流灌溉对作物生长的意义,对引浑灌溉起到了指导作用。

  《长安志图 ·泾渠图说》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并得到了高度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 “详备明晰,尤有裨于民事。非但考古迹,资博闻也”。其后的不少泾渠专著都承袭此书的部分内容,如清王太岳的《泾渠志》中多处采自该书。民国时期蒋湘南的 《后泾渠志》将其中的《洪堰制度》全文收入。现代水利史志专家也对此书给予高度重视。本书是研究关中地区、尤其是引泾灌区灌溉管理的必读文献。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