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类案》是中医医案著作。明江瓘编辑。原书撰于明嘉二十八年(1549),后由江瓘之子江应宿补述,刊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明《国史经籍志》最早著录。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日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名医类案》是中医医案著作。明江瓘编辑。原书撰于明嘉二十八年(1549),后由江瓘之子江应宿补述,刊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明《国史经籍志》最早著录。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日
《名医类案》是中医医案著作。明江瓘编辑。原书撰于明嘉二十八年(1549),后由江瓘之子江应宿补述,刊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明《国史·经籍志》最早著录。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日本元和九年(1623) 猪子梅寿刻本,日本宽文元年 (1661)野田庄左卫门刊本。经清魏之琇校定,由新安鲍氏知不足斋于1770年 (清乾隆35年) 刊行的版本为多见。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知不足斋本的影印本。
江瓘(1503-1565),字民莹,安徽歙县人,明代医家。原为县诸生,因病而弃仕学医,受《褚氏遗书》“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之语的启示,本着“宣明往范,昭示来学”的宗旨,决意编写一部可供临床参考借鉴的医案著作。遂广辑明以前名医经治的案例,选其论治卓越,辨证精详而足以示范者,类抄门分,名为《名医类案》。先后历时20年写成初稿,未及刊行而殁。后由其子应宿将遗稿编次补遗,增入江氏父子治验和所集验方,而获刊行。
本书12卷,约35万字。前有作者自序及友人序文、凡例等。正文各卷按病证分类,汇辑名医案例。其中以内科医案为主,兼及外、妇、儿、五官、口腔等,总计205门病症,包括中风、伤寒、瘟疫、内伤、消渴、郁、痰、厥、痹、疟、咳嗽、喘、泻、痢、肿胀、虚损、遗精、腰痛、腹痛、诸虫、血证、痿、痫、黄疸、痈肿、疮疡、崩漏、带下、恶阻、难产、胎毒、惊风、疹疮、疳积等常见病、多发病。
本书在学术上的特点,一是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书中广辑明以前名医治案,不仅取之历代医著,而且参阅《史记》、《三国志》、诸子列传等多种非医学文献,上自秦越人、淳于意,下迄元明诸家,凡运思精审、效验卓著之案例,皆予以收录。二是注意选取叙述完整、理法方药契合的案例。所录病案,大致有姓名、年龄、体质、症状、论断、治疗等项。并于若干医案下加有夹注或按语,或析其病因病机、或明其诊断要点、或揭其遗方之妙、或言用药之精,剖析得失,间抒己见,颇有启发作用。此外,各病证之下所附江瓘及江应宿本人医案,皆应宿补述时增入。在他编次补遗的过程中,基本上按照其父制定的“凡例”,“苟意见庸劣及徒有空文而无方法脉案可示后者不书。”经补遗后的内容较原稿更为丰富。
《名医类案》是我国第1部类案性医案著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文献价值。该书为医家临证和疾病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为后世所重视。迄清乾隆年间,魏之琇将此书予以校阅,认真订正了江氏父子著述中的疏漏和脱文,鲍廷博重刊时,又改正一些讹字,使这部著作较明刊本生色不少,而成为后世的通行本。本书虽也夹杂有唯心或迷信色彩的医案,但仍不失为医案佳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可为法式者,固十之八九,亦医家之法律矣”。后世亦有评论江氏收辑资料不够详备,颇多挂漏者。故嗣后魏之琇复编《续名医类案》一书,搜采更博,辑辨证甚详, 卷帙二倍于《名医类案》,补充了江瓘所漏辑的明以前医案。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