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简称 《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是一部类传体佛教史著作。2卷,唐代释义净撰成于691年。各汉文大藏经均收入,另有金陵刻经处等单刻本。1894年译成法文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简称 《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是一部类传体佛教史著作。2卷,唐代释义净撰成于691年。各汉文大藏经均收入,另有金陵刻经处等单刻本。1894年译成法文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简称 《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是一部类传体佛教史著作。2卷,唐代释义净撰成于691年。各汉文大藏经均收入,另有金陵刻经处等单刻本。1894年译成法文,1942年又译成日文出版。
义净 (635—713),俗姓张,齐州 (今山东历城)人,一说范阳 (今北京西南) 人。唐高宗咸亨二年(671),由海道前往印度求法,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祗林精舍后,入那烂陀寺学习大小乘佛教。历时20多年,游历30余国,于证圣元年 (695) 带梵本经、律、论约400部回到洛阳,武则天亲自迎接。此后便从事译经,曾先后译出经、律、论61部239卷,成为中国佛教四大译家之一。在从印度归国途中,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4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2卷。本书是在室利佛逝国 (今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 撰成,委托大津送回长安的。
本书2卷,原题“沙门义净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并那烂陀寺图”。记载自唐初玄奘西行回国(645年)以后,到本书撰成为止46年间中国僧人和朝鲜、越南僧人,以及中亚细亚僧人西行求法56人(实为60人) 的具体事迹。卷首有作者自序,卷末有作者自传。据自传,作者撰书目的,主要是为了表彰西域求法高僧以法显、玄奘为榜样,“轻生殉法”的崇高精神。所记高僧,如玄照、佛陀达摩、大乘灯、无行等,是作者在那烂陀寺的同学,所以记事较详。其他如道希、慧业等则早已去世,作者在那烂陀寺见到他们的住所或遗物而得知事迹。其他大多得之传闻,如质多跋摩、隆法师、义朗等,故记载也较略。上述共56人,依西行年代先后编排,大多每人一传,或二、三人合传。每传篇幅自数十字至千余字不等,部分传后还附有四言或五、七言感叹、赞颂的诗偈。卷末附有永昌元年 (689) 作者重返室利佛逝时随他同去的贞固等4人的传。作者本人游学的事迹,则分别记述于玄逵传后及无行、大津、贞固等传中。本书记述了60人的籍贯乡里、西行路线及在各国学习佛法的情况,保存了不少佛教史资料和其他方面资料。本书记载了有关西行僧人学习佛法的内容、朝拜佛教圣迹的范围,以及求取梵本、翻译经典的情况,此外还记载了当时印度佛学重镇那烂陀寺的规模和制度。作者是继玄奘之后赴印留学取得最大成就的一位佛教学者,有关作者的经历的记载,则是研究他的重要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有关印度及南海各国历史、地理、风俗,是研究中世纪这一地区情况的重要资料。当时高僧出国西行的路线,已因中国与邻国人民之间来往频繁,交通知识的丰富而有水陆不同的路线。陆路方面,唐僧前往印度已有三条道路,所谓东路 (即由长安贯通西藏地区经尼泊尔而往印度)、中路(即由天山迤南的戈壁南道越帕米尔高原经阿富汗入印巴次大陆)、北路(即由天山迤南的戈壁北道经帕米尔高原北面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而入克什米尔)。本书所载,泛海西行的多于陆路前往的,说明当时海上交通已有长足的发展。海路也有多条,但主要以由广州出发经马六甲海峡、斯里兰卡而抵印度。西行不同路线的记录,保存了古代中国和亚洲各国陆海交通的历史资料。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