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词《贾惜春元宵灯谜》原文及赏析

【导语】:

《春灯谜八首(其七)》贾惜春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这是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惜春所制灯谜。其谜底是佛前海灯。 佛前海灯

  《春灯谜八首(其七)》贾惜春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这是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惜春所制灯谜。其谜底是“佛前海灯”。

  “佛前海灯”,即长明灯,供于寺庙佛像之前,灯内大量贮油,中燃一焰,虽不甚明,但却长年不灭。

  惜春此谜,是写佛前海灯的,却又具有谶言的性质,是预示惜春日后出家为尼之最后归宿的。

  “前身”句,意谓前世因迷恋色相而未能修成正果。“前身”,是佛教名词,意谓前世之身。据佛家轮回转世之说,众生轮回皆有前生、今生、来生,故尔海灯亦有前世之身。“色相”,亦佛家语,佛家认为一切有形质、颜色、相貌等可见的东西,都叫作色相。“无成”,即指没有修成正果,未能悟道成佛。对于海灯而言,它的“前身”,当是置于繁华行乐之所的华丽彩灯之类,故尔说它迷恋尘世色相,终未修成正果。“前身”如此,那么“今世”呢?“今世之身”则是“不听菱歌听佛经”。“菱歌”,是指乐府诗中的莲歌菱曲,其辞内容多属男女情歌。“不听菱歌”,即是“看破红尘”之意。“听佛经”,即指皈依佛门,接受佛法的熏陶。那“海灯”置于寺庙佛像之前,自然是远避尘世之情歌,唯闻佛法之正经的,亦可算是看破红尘、皈依佛门了。“莫道”句,意谓不要说海灯此生便如入海底吧。“沉黑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因为投身佛门就意味着永远与尘世间的繁华、欢乐、情缘等隔绝,所以在世人看来,就有如沉入漆黑的海底一般。而海灯正是投身佛门,被置于孤凄寂寞的佛殿之上,加之本身又不很明亮,自然就更如“沉黑海”了。但是,“莫道”二字,恰恰否定了如上看法,认为那只是世人的一种浅俗之见,仅及皮毛,而未能悟到实质。其实呢?它却是“性中自有大光明”的。“性”,亦佛家语,佛教认为人的自身中本来就存在着一种神秘而永恒的“佛性”,只要觉悟到它,便可成佛。《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在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光明”,这里是一词而两指,它既是实指海灯的光焰,又是代指佛的。因为佛祖释迦牟尼曾称“大光明王”,所以即以“大光明”来代指佛。这“性中”句的意思是说,别看海灯貌似暗淡无光,被置于寂寞之所,其实它是内中自有光焰在,是真正悟到了性中之佛的。惜春此谜,运用对比之法,通过“前身”与“此生”的对比,“此生”的表面与实质的对比,暗示出此乃“佛前海灯”。以佛家语来写佛家之物,而能用语贴切,严丝合缝,确非易事。这充分显示出《红楼梦》作者对佛学的精通,也显示出他巧于制谜的才情。

  更为重要的是,作家让惜春说出此谜,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又隐寓着惜春将来的结局,起着预伏情节的作用。

  惜春在贾府元、迎、探、惜四姐妹中,年纪最小,却是个“冷口冷心”的人。这种“冷”,就奠定了她出家为尼的思想基础。自然,这种“冷”来源于她的经历,来源于她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观察。第六十五回末,兴儿说得明白:“四姑娘小,他正经是珍大爷亲妹子,因自幼无母,老太太命太太抱过来养这么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惜春虽是“绣户侯门女”,说来其处境也颇为“可怜”:她自幼丧母;其父贾敬“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一心想作神仙”;其兄贾珍则是个“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的混帐;嫂子尤氏也与她不睦;荣府王夫人虽将她养大,但终究隔了一层。自幼缺少怜爱,又目睹了贾府内鸡争狗斗的种种矛盾,自然使她“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把一切都看冷了,只求洁身自保,百事不问。用她对尤氏的话来说,就是“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

  谁知是非难躲。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就将她卷入是非之中。此回中,把她那是非临头、胆小怕事而又孤介自洁、唯求自保的性格写活了。抄检大观园那场轩然大波,本是由王夫人和邢夫人妯娌争夺家政大权而引起的,结果却虐杀和驱逐了一批女奴,其中就有惜春的丫头入画。入画何罪?“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鞋袜等物。”尽管入画说出真情,是她哥哥的东西,又是贾珍赏的,尽管王熙凤和尤氏都认为这虽有错,但还可恕,只要以后不再私自传送进大观园也就行了,但是,惜春却不依不饶。她觉得这个从兄嫂处带来的丫头丢了她的面子,生怕宁国府的兄嫂带累了她的清白,因而一再要求熙凤处置入画,逼着尤氏将入画带走。她声言:“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更对尤氏说:“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驱逐入画,并与亲兄嫂断绝来往,确实是够“狠心”的了。为此,尤氏说她:“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对此嘲讽,惜春竟泰然答道:“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自了”也罢,“了悟”也罢,皆“大彻大悟”之意也。看来,惜春虽小小年纪,却从自身的遭遇和荣宁二府的腐败中,看透了世情冷暖,悟到了“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的道理。因而,她才变得如此“狠心”,置入画的生死于不顾,视宁府兄嫂为泥污,唯求洁身自保。

  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眼见得,三位姐姐均遭不幸:元春被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供皇帝玩乐,“芳魂消耗”;迎春被抛进了虎狼窝,横遭中山狼的作践,“一载荡悠悠”;探春被远嫁海疆,象断线风筝,一去不归。眼见得,贾府这个“百年盛族”,由于经济、政治上的危机,由于内部的争权夺利,无可挽回地陷入“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境地。“三春”的悲惨结局,已使这位四小姐怵目惊心;贾府那“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凄惨之状,更使这位四小姐丧魂落魄。当贾府被抄没时,惜春便心若死灰,终于出家为尼了。一个青春少女、侯门小姐,而终至缁衣乞食,其结局也确是够惨的了。正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其七》所谓:“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白居易诗《临水坐》有句云:“闲思往事似前身”。如果说惜春在大观园中只知玩乐戏耍的“往事”,恰似海灯之“前身”,是迷恋“色相”而未能修成正果的话,那末,在她看来,她的出家为尼,便犹如“不听菱歌听佛经”的海灯,是跳出“苦海”,“性中自有大光明”的了。其实呢?这不过是痴人说梦。惜春的出家,实际上是她对家族命运、个人前途感到幻灭的一种产物;是她这个软弱、孤僻而又迷信的贵族小姐,逃避厄运的一种途径。她那“独卧青灯古佛旁”的最后归宿,不过是封建社会中弱女子的另一种悲剧罢了,哪里有什么“光明”可言,改写其谜之末两句,来形容她那最后的结局,似乎更为合乎实际。其言曰:“此生恰如沉黑海,幻中何有小光明?”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