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词《琴词(黛玉)》原文及鉴赏

【导语】:

《 琴词(黛玉)》 风萧萧兮秋气深(1),美人千里兮独沉吟(2)。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沾涕襟(3)。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4)。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5)。子之遭兮不自

  《 琴词(黛玉)》

  风萧萧兮秋气深(1),美人千里兮独沉吟(2)。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沾涕襟(3)。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4)。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5)。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遭兮多烦忧(6)。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7),思古人兮俾无尤(8)。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9)。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10)!

  【注释】

  (1) “风萧萧”句:描写的是深秋萧瑟景象。风萧萧,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秋气深,秋天景色浓深,犹言深秋时节。

  (2) “美人”句:描写的是美人远离家乡的愁苦境况。美人,黛玉自喻。千里,非确数,极言远离。独沉吟,独自沉思并喃喃自语(含孤单寂寞之意)。

  (3) 沾涕襟:即涕沾襟,泪水沾湿了衣襟。

  (4) “山迢迢”二句:描写的是美人思念家乡、思念父母,问照耀轩窗的明月光是不是和家乡一样的明月光。迢迢(tiáo),形容路途遥远。轩窗,泛指窗户。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子。

  (5) “耿耿”二句:描写的是美人思念家乡,思念父母,心事重重,不能安睡,身体本来虚弱,更不胜秋寒的情状。耿耿不寐,心中不安宁而睡不着觉。耿耿,形容心中不能宁贴。《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怯怯,形容体质虚弱。

  (6) “子之”二句:子,你。遭,遭遇。予,我。

  (7) “之子”句:之,此,这。《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焉,相当于“是”(判断词),用在句中,确指行为的对象。《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这里“相投”的对象是“(你与我的)心”。

  (8) “思古人”句:古人,原来的这个人,这里指心中原来爱的这个人。古,旧,原来。《诗·邶风·绿兮》:“我思古人,俾无尤兮。”俾无尤,使(我们)无怨无悔。俾(bǐ),使。尤,怨恨。《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

  (9) “人生”二句:人生斯世,指人生一世。斯,这。天上人间,喻指前生今世。感夙因,感悟前生的因缘。夙(sù),旧有的,原有的。

  (10) “感夙因”二句:不可惙,不可停止。惙,通“辍”,停止。《庄子·秋水》:“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惙。”陆德明释文:“惙,本又作辍。”素心,纯洁美好的心灵。陶渊明《移居》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如何天上月,怎么(才能)永远像天上的明月。

  【译文】

  风声萧萧啊,秋天的景色浓深;美人离家千里啊,独自沉思哀吟。遥望家乡啊,不知在何处;我倚着栏杆啊,泪水沾湿了衣襟。

  路途遥远啊,阻隔的是山高水长;照我窗户啊,可是家乡一样的明月光?心神不宁难以入眠啊,坐看天上的银河渺茫;身体本虚弱穿着罗衫啊,秋风夜露寒凉。

  你的遭遇啊,多么不自由;我的遭遇啊,多么的烦忧。你和我啊,生来心意相投;思念原来爱的这个人啊,使我们无悔无尤。

  人生一世啊,有如轻轻浮尘;前生今世啊,感悟前生因缘。感悟前生因缘啊,不可以停止;纯洁美好的心灵永远像天上的明月!

  【鉴赏】

  浪漫的林黛玉,“灌溉之恩”,一生的眼泪偿清;现实的林黛玉,自主婚姻,一生的追求绝望。黛玉绝唱归本真,凄婉壮美传千古

  《红楼梦》越剧电影中,黛玉临终时唱:“我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这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位才女对诗书的爱好、对作诗的兴趣,这意义在于诗词是黛玉一生命运的写照,一生心路历程的写照,一生精神的安慰与寄托。

  《葬花吟》、《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题(宝玉信物)旧帕三首》、《五美吟》、《琴词》,我把它们合称为“三哭”、“三叹”,这是黛玉短暂一生中所作的许多诗词中的重中之重的诗章。《琴词》是最后一首诗,也是最后一叹,是她的绝唱。作《琴词》时,她还不知道这是绝唱,死神已经降临到眼前了。黛玉无意中在书架上翻到一本琴谱,忆起小时候在扬州(父亲任职地)曾“听得讲究过”,学过弹琴,于是便认真研读起来。其时正好宝玉过来看望她,要她讲讲这方面的知识,她就详详细细地讲开了,“说这些倒也开心,也没有什么劳神的”,当时心情蛮不错的。这天宝玉又来看望黛玉,丫鬟说姑娘早起喝了半碗粥,正在打盹,叫他过一会再来。宝玉转到惜春处,妙玉也在,后要回去,但说久不来这里,回去恐会迷路,宝玉正中下怀,说“我来指引”。于是两人同路出来,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黛玉正在弹琴低吟,音调清切,吟的正是此首《琴词》。两人在山石上坐下来静听,妙玉边听边讲解给宝玉听:从“侵”字韵第一叠转到“扬”字韵第二叠……何以忧思之深也!里面又调了一回弦,妙玉惊奇:音调太高了……妙玉失色:音韵可裂金石矣,太过了,恐不能持久。正议论时,听得“嘣”的一声弦断了。凶兆!妙玉被吓得站起来就走,宝玉急问她“怎么样”,她说“日后便知”。《琴词》果然成了黛玉的绝唱!之后,她连死了两次:第一次是听到丫鬟传说外面人来做媒,宝玉定亲,后来证实是误传,又活过来了;第二次也是听到丫鬟传说“宝二爷娶宝姑娘”,这次传说证实是真的,就真的死去了。

  如果说《琴词》之前黛玉作的所有诗词合起来反映她一生的命运、一生的心路历程、一生的精神安慰与寄托,那么一首《琴词》就概括了她一生的命运、一生的心路历程、一生的精神安慰与寄托。黛玉一生悲剧命运、悲剧结局的起始也是关键是悲惨的身世:父母先后亡故,又无兄弟姐妹,从小孤苦伶仃,远离家乡投奔千里之外的外祖母家,寄居在贾府。《琴词》第一章内容就是诉说这种身世的。正如我在前面《桃花行》鉴赏中指出的,黛玉小时候的特殊经历使她对父母、家乡的思念特别深沉强烈。曹雪芹笔下无数次写到黛玉思念父母、家乡,写到她孤凄悲愁的心境。高鹗笔下也写到黛玉的此种思念、此种心境,可说是前后呼应,自然而且恰当。这年深秋九月的一天下午,探春、湘云、李纹、李绮来到潇湘馆看望黛玉,交谈中外面起风了,透进来一阵香气,黛玉随口就说“好像木樨(桂花)香”,探春笑她总不脱南边人的话,此时节何来桂花呢?黛玉说:“原是呀!不然怎么不竟说是桂花香,只说似乎像呢?”高鹗也是相当高明!就这么一个很平常的细节性描写,将黛玉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父母、家乡的心情表露无遗。探春等姐妹回去后,高鹗更有大段情景、心情的对比描写,连晚吃的晚餐都吃了南边来的五香大头菜,将黛玉如何思念父母、家乡,如何孤凄悲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晚上黛玉又拿起宝钗的诗与附信看了两遍,欲作和诗送去,于是作了《琴词》,第一章就从自己的悲惨身世、远离家乡的孤凄悲愁的心境写起。

  《琴词》第二章概括了黛玉远离家乡投奔外祖母,寄居在贾府以来的艰难处境与悲愁心情。黛玉跨进贾府大门时就记着母亲对她说过的“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从那以后,曹雪芹如无数次写到她思念父母、家乡一样,也无数次写到她寄居在贾府的艰难处境。如宝钗与她结成知心朋友,建议她另请高手诊治,建议她吃点燕窝粥,她就深感自己处境的艰难: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够费事了,这回子又兴出来要熬什么燕窝粥,即便老太太她们没有话说,“那些底下的老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了”。又说自己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那些老婆子丫头们已经多嫌着呢,“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高鹗也写到她的艰难处境:诸事不可以任意,言语不可以不避,无处不要留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处境艰难”概括了黛玉寄居在贾府的全部生活。黛玉思念父母、家乡,愈觉得处境艰难,愈是孤凄悲愁;愈觉得处境艰难,愈是孤凄悲愁,愈加思念父母、家乡,形成了恶性循环。《琴词》的第一章、第二章将这种恶性循环描写得十分形象、深沉、深刻,使读者真切感受到黛玉就在你的面前,在向你如诉如泣,无法不催人泪下。只一句“照我窗户啊,可是家乡一样的明月光”包含了黛玉无穷无尽、难以形容的对父母、家乡的深切思念;只一句“心神不宁难以入眠啊,坐看天上的银河渺茫”,就把黛玉寄居在贾府的处境艰难,因此而产生的不安、悲愁,以致夜不能寐的情状表现得异常形象、深沉、深刻;“坐看天上银河”,“银河渺茫”,包含了黛玉多少的思念与希望,失望与不安,悲愁与痛苦!留给读者的想象极其丰富,留给读者的唏嘘感叹乃是一部悲怆的交响乐。“身体本虚弱穿着罗衫啊,秋风夜露寒凉”,是对前一句处境艰难、悲愁情状的深化。黛玉的悲剧命运、悲剧结局由两大因素组成:一个因素是与宝玉的失败的爱情;一个因素就是处境艰难,思念父母、家乡。这两大悲剧因素致使黛玉本来虚弱的身体越来越差,病势越来越严重,最后无药可治;致使她的心境一直如萧瑟衰败的暮秋景象,一直似沉浸在苦寒的秋风夜露中。有专家不以为《琴词》是黛玉在临死前对自己作一番总结,但单从这一句看,总结意味多么浓重!

  《琴词》第三章概括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两个人的遭遇都不自由(因为都是叛逆者),都有烦忧;两个人天生有缘分,彼此心意相投;两个人的爱情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两个人对彼此的爱情无怨无悔。有专家以为这第三章内容是写黛玉与宝钗的关系,理由一为《琴词》是对宝钗的诗与附信的回应,是和诗。诚然高鹗是这样写的,但怎么不能说是文学“准大师”高鹗的一种艺术手法,是必要的曲折呢?大凡优秀文学作品都不是直白的,都会让读者费思量,去想象、去推测,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这里。再则,也没有规定和诗一定要写“我和你”的关系,只把“我”告诉你不可以吗?宝钗的诗与附信主要写的是自己,那么黛玉的和诗也写自己,不是很自然合理的吗?理由二为《琴词》第三章用了“子”字,解释为“你”,指宝钗。但是高鹗为什么不用“女”(汝)字,偏要用“子”字?须知在古代“子”字多用于对男子的尊称。再看“不自由”三个字,用在宝钗身上不贴切,用在宝玉身上则是十分的贴切:无论从过去或现在来看,宝钗是很自由的,现在只是为哥哥的性命是否保得住而担心,为母亲的担忧而忧愁苦恼;而宝玉作为叛逆者,与封建正统势力以及与代表这一势力的家长们格格不入,始终觉得不自由、不自在。我想曹雪芹也好,高鹗也好,都是文学大师,遣词造句都是十分讲究的,不会随便使用一个字、一个词。另外,持《琴词》是写黛玉与宝钗观点的人,认为第三章中的“古人”即“故人”,作“朋友”解,指宝钗。其实“古人”解释为“故人”也是不确切的,只有解释成“原来的这个人”才确切。宝钗直至后来才与黛玉结成知心朋友,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朋友。只有宝玉“原来是”、“始终是”黛玉爱的这个人。

  如上所分析,奉和只不过是黛玉作《琴词》的形式,如写成“黛玉不久就要死了,她要对自己作一番总结”这样的内容,还有什么文学作品的味道!如果认为《琴词》纯粹是一首和诗,试想黛玉“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所作的许多诗词是她一生命运的写照、一生心路历程的写照、一生精神的安慰与寄托,而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却是一首随意、平常而无足轻重的和诗,又有多大意义?对象又是宝钗而不是宝玉,宝钗虽然跟她已经结成了知心朋友,但是在黛玉的心目中,宝钗怎可与宝玉相比,她活着就是为宝玉活着,死就是为宝玉而死,作为临死前的绝唱,抛开宝玉而去“唱”宝钗,在情理上说不通!我想高鹗续书,怎么会拙劣到这步田地?所以万不应该把高鹗的艺术曲折表现手法看成是直白叙述。实际上高鹗就安排黛玉作《琴词》的用意先作了暗示。暗示之一是“旧物重提”。自从黛玉写下《题(宝玉信物)旧帕三首》后,书中再也没有提起过,这次却提起了。《琴词》是晚上作的,动笔之前园内的风穿过树枝哗啦啦地响,黛玉说天气冷了,问起雪雁晾晒衣服的事,叫她拿一件来披披。雪雁取来一个毡包打开,让黛玉自己挑,“只见内中夹着个绢包儿,黛玉伸手拿起打开看时,却是宝玉病时送来的旧薄绢子,自己题的诗,上面泪痕犹在,里头却包着那剪破了的香囊、扇袋并宝玉通灵玉上的穗子”。黛玉不看则已,看了则手里拿着那两方手帕,“呆呆的看那旧诗。看了一回(会),不觉的簌簌泪下”。不消说,宝玉送旧绢帕、黛玉在上面题诗事,以及黛玉和宝玉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所有往事,酸甜苦辣一齐涌上黛玉的心头,在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重演一遍。紧接着就是黛玉作《琴词》。高鹗做出这样的情节处理,难道是随随便便的吗?这就是暗示啊!暗示之二是“听者是宝玉”。第二天黛玉边弹边唱演练《琴词》时,高鹗为什么安排听者是宝玉?安排妙玉同来听,因为宝玉不懂琴,需要别人给他讲解。为什么不安排妙玉一个人听?或安排别人听,如宝钗正好过来看望黛玉听到了?难道又是高鹗随随便便处理的吗?这也是暗示啊,不,这简直就是明示!

  《琴词》第四章是第三章内容的深化:黛玉、宝玉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两个人,那是太平常不过了,从生到死不过就是浮尘飘过;但是黛玉、宝玉两个人的爱情太不平常了,那是前生定下的因缘,今世相逢感悟,在感悟中相知相爱,结成生死爱情,这爱情太过纯真、坚贞了,太过庄重、光明了;即便不能成眷属,两个人也要感悟前生因缘不停,相爱不止,生死不渝,两个人纯洁美好的心灵永远像天上的明月!两章内容乃是黛玉总结自己和宝玉的整个爱情过程,是如此的明显!《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曹雪芹不是以浪漫的手法介绍了黛玉、宝玉两个人的前生因缘吗?之后又不止一次描写到能透露出两个人前生因缘的事,以及彼此心灵感应即感悟的事;宝玉、黛玉是《红楼梦》的男女主人公,宝黛爱情是《红楼梦》的一条主线,也是重要内容。高鹗在黛玉一生中作最后一首诗时,让她先回顾自己与宝玉的整个爱情过程,然后在诗中总结这个爱情过程,显得那样的必要,又是那样的自然恰当,天衣无缝。

  如本文开头所说,黛玉的诗词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是她一生命运、心路历程的写照,一生精神的寄托。黛玉直接反映自己与宝玉的爱情诗,只写了两次共计四首,就是《题旧帕三首》及封笔之作《琴词》,足见这四首诗在黛玉短暂一生中的重要地位与特殊意义。诚然,高鹗顺着曹雪芹的意思,宝黛爱情是一个沉重的悲剧,将黛玉之死写成她流干了眼泪,带着天大的怨恨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高鹗又对宝黛爱情,对黛玉之死作了新的美好的诠释。这使我想起中国的《梁祝》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故事同是爱情悲剧,其实不一样。正如文博专家陈鹏举先生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五十岁》一文中所说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起死了,他俩没有后来,只有活着的人为他俩悲伤,为爱情的生死不渝而感觉震惊和惋惜;梁祝是死而复生,化成了蝴蝶,春天里美丽的蝴蝶。陈先生又说:“罗密欧和朱丽叶终止了一段有关爱情的时间;梁祝把同样的那段有关爱情的时间,转化成一个永远美满的空间。”(《解放日报》2009年5月17日)同样的道理,宝黛爱情有无《琴词》中这样的爱情总结,也是不一样的。没有这样的总结,宝黛就“终止了一段有关爱情的时间”;有了这样的总结,宝黛把“那段有关爱情的时间,转化成一个永远美满的空间”。感悟真情不停止,纯洁美好的心灵永远像天上的明月!有了这样的总结,千千万万的读者不只为宝黛悲伤,为爱情的生死不渝而感觉震惊和惋惜,更为感悟人间真情的无价与永恒而欣喜,而受鼓舞!我想高鹗就是在这样的“感悟”中才安排了“琴词”这一情节,才让黛玉把《琴词》中与宝玉的爱情部分,写得十分壮美。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