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词《仙乩诗》原文及鉴赏

【导语】:

《 仙乩诗》 噫(2)!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3)来一笑逢。 【注释】 (1) 仙乩:向仙人问事。乩(jī),扶乩,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将丁字形木架放在沙盘或米

  《 仙乩诗》

  噫(2)!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3)来一笑逢。

  【注释】

  (1) 仙乩:向仙人问事。乩(jī),扶乩,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将丁字形木架放在沙盘或米盘上,由两个人扶住木架两端,依法请神,木架竖端会在沙盘或米盘上画出文字样图案,示以吉凶。旧时民间在元宵夜玩扶乩的相当普遍,而且都把米盛在畚箕或筲箕内,故又称“扶箕”。

  (2) 噫:古汉语中的叹词,表示悲痛或叹息。

  (3) 我门:这里指佛门。

  【译文】

  唉!它来时没有形迹,去时也没有踪影;大荒山青埂峰下靠着参天古松的便是它。你们想要追寻它,高山相连千万重,入得我佛门就能和它一笑相逢。

  【鉴赏】

  宝玉失玉疯癫,贾府上下慌作一团,再次渲染悲剧气氛,并暗示宝玉最后结局

  就在贾母带领众人饮酒赏“海棠冬月开花”,怡红院里人多热闹的当儿,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不见了。贾母等全家人视为命根子的通灵宝玉丢失了,等于宝玉的命没有了,那还了得!袭人等在院中遍找不着,紧张程度自不待说;探春、李纨、平儿最先知道,也非常着急,关了大观园门进行搜查式寻找,也无结果,还问了贾环,怀疑他藏起来了,倒惹得他大发脾气;王夫人得信跑来,宝玉顾及袭人等丫鬟担当不起,就说是自己在外面路上丢失的,王夫人“急的眼中落泪”;凤姐知道了出主意:先别让老太太、老爷知道,也不要声张,暗地里派人到各处察访;若嚷开去了,偷宝玉的人知道横竖“死无葬身之地”,反而把宝玉毁了,那就更不好办了。林之孝家的说外面有个刘铁嘴测字很准,建议测字,吃这行饭的人从来说话是活络的,当然无结果。邢岫烟从测字得到启发,说可请妙玉扶乩,因她以前在南边和妙玉熟识,知道妙玉会这个,于是黛玉等央求她快去。岫烟当即到栊翠庵,妙玉听说原委后答应作法,结果问出仙人回答的一首《仙乩诗》来。这就是“扶乩”情节的始末。

  扶乩是迷信活动,所谓仙人告诉了你所问之事的答案,完全是操作者根据沙盘或米盘上的文字样图案,凭想象进行的“自说自话”。妙玉玩的扶乩,沙盘上竟写出了成文的文字,这是小说中才有的。高鹗为什么在这里安排“扶乩”情节?从小说写作上看,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卷时就以浪漫曲折的艺术创作方法,介绍了宝玉、黛玉的来历,宝黛爱情的因缘,“扶乩”情节与宝玉的来历相呼应,故对“扶乩”情节不能以迷信眼光看待。安排这一情节,从小说内容上看,高鹗还有更深的用意。

  第一,再次渲染悲剧气氛。“宝玉失玉”情节,是用另一种方式再次渲染贾府全面衰亡败落到来之前的悲剧气氛。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曹雪芹不止一次写到关于通灵宝玉的事,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主人们、下人们都知道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即贾宝玉,贾宝玉即通灵宝玉,玉在人在,玉亡人亡,故上上下下人人都视通灵宝玉为贾宝玉的命根子。在贾母眼中,宝玉是小辈中唯一有着祖上风采、可以光宗耀祖的孙儿,贾政、王夫人也都寄予厚望。现在命根子丢失了,贾宝玉就要大难临头、活不成了,贾母等家长的厚望也落空了,这事可悲不可悲?失玉之事本身就是悲剧,而不是丢失一件普通宝物。为寻找那块玉,大观园搞得鸡犬不宁、人人自危;李纨、探春等姐妹们十分苦恼、束手无策,不敢告诉贾母等家长;王夫人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只能“急的眼中落泪”;凤姐正在病中,听说了只好拖着病体前来顾问,提出没有多大希望的办法。可以说上从王夫人、姐妹们,下至大观园所有的下人、丫鬟们,全都笼罩在悲剧来临前的紧张、焦虑、愁苦的阴影里。

  第二,暗示宝玉最后结局。如果说“玩母珠贾政参聚散”、“海棠冬月开花”渲染的悲剧气氛,所预示的悲剧结局是属于贾府全家的,那么“宝玉失玉”渲染的悲剧气氛、所暗示的悲剧结局,主要是属于宝玉本人的。暗示了宝玉什么样的结局呢?这首《仙乩诗》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形式上是抛下父母、妻子、家庭出家当和尚去了,实质上是哪里来的,仍回到哪里去了。《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曹雪芹假借女娲氏补天传说,说是有一块石头因无才参与补天,被女娲氏遗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后来该石“幻形入世”来到人世间,经历了种种的幸福与苦难,饱受了复杂的心路历程;最后又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下。有些评论《红楼梦》的书上说,宝玉的前身是在西方灵河岸上灌溉绛珠仙草(黛玉的前身)的神瑛侍者。这也是《红楼梦》第一回中表达的意思。神瑛侍者在警幻仙姑处先挂号,大荒山的石头后去登记,警幻仙姑将他们合为一体“幻形入世”。高鹗基本上按照曹雪芹的原意,在渲染了“宝玉失玉”的悲剧气氛后,就开始实质性描写宝玉的最后结局,即出家全过程,直至最后宝玉考完试从考场出来失踪,贾政遇见一个光头赤足、身上披着一件大红斗篷的人,“向贾政倒身下拜”为止——宝玉已经出家当了和尚,这块顽石又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下去了。

  我说高鹗基本上按照曹雪芹的原意描写了宝玉的最后结局,根据是:曹雪芹描写宝玉、黛玉的来历,宝黛爱情的因缘,只不过采取了浪漫曲折的艺术创作方法,对于宝黛两个实实在在的主人公,却又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他们,主要表现他们的反封建、叛逆性格,而这是从属于《红楼梦》深刻的思想主题的。高鹗将宝玉的最后结局出家当和尚,处理成在丢失通灵宝玉后,先是处于疯癫状态,后来失玉虽由和尚送还了,但始终未回到健康、精神正常的轨道上来,一直处在时而正常时而疯癫的状态下发生的事。和尚送还失玉,宝玉见了从未谋过面的和尚,竟笑嘻嘻地说:“好了,好了!”又说“那和尚与我原认得的”。王夫人说他“疯疯癫癫”,宝钗对他说“你醒醒儿罢”。惜春出家,他说他到过一个地方,见过一首诗(指《金陵十二钗正册》对于惜春的判词),说“我这不算泄露(机密)”。李纨、宝钗“甚觉诧异”,说:“不好了!这人入了迷了。”宝玉应考前夕,与宝钗的丫鬟莺儿说了一通“谁有造化、谁没有造化”的话,莺儿觉得他“似乎又是疯话了”。宝玉临去考场的言语举动,众人“见他行事古怪”,听他的话“又像有理,又像疯话”。这许多的描写,诚然可以理解为宝玉出家的决心已下,但宿命论气息太重,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现实的贾宝玉”。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家当和尚,势必削弱了宝玉的反封建、叛逆性格,有损于实实在在的贾宝玉的形象,也有害于《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如果曹雪芹自己来完成这个最后任务,我想他决不会将宝玉的最后结局处理成在半疯癫的状态下出家。《红楼梦》越剧最后处理成:宝玉到潇湘馆哭灵,祭完黛玉后,把胸前的通灵宝玉摘下来丢弃于地,出门后头也不回地走出贾府,此时远处传来寺庙的声声钟声,分明出家当和尚去了,宝玉当时完全是清醒的、正常的。这样的处理比较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