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说苑·建本》)
【赏析】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 少年好学,好象初升的太阳; 壮年好学,好象正午的阳光; 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这一比喻,生动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老大,已入暮年。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所以说: “暮,何不炳烛乎?”这样的曲解,形同戏弄,正因为如此,师旷的话才引起晋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师旷由“炳烛”自然导引出关于学习的比喻,留给对方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