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水经注·江水注》)
【赏析】《水经注》是一部散文佳作,与《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文选李善注》并称四大名注。其中江水注关于长江三峡的描写是其中的精华,而总写三峡一段,更是脍炙人口,传唱不衰。尽管只有短短155字,但春夏秋冬四季兼备,山水草木笔笔俱到,道出了三峡700里的万千气象,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山水图轴。
山高水险是三峡的主要特色。文章开篇着重写山: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如鸟瞰俯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似抬头仰观。“略”字极言众山衔接,连绵不绝,“重”、“叠”、“隐”、“蔽”写出了山的高峻,“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刻意渲染出山高江狭的特征,为写水作了铺垫。写水则依水势的盛衰落笔,动静相间,有张有弛。夏季着意于江水暴涨,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即使乘骏马,驾长风,也休想赶上奔腾的江流,疾速凶险,悸心动魄。春冬景色恬静幽美,雪白的激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奇异的倒影,高峰怪柏,飞漱江流的悬泉瀑布……,平静中带有微妙的动感,与夏水的险急恰成鲜明的对照。秋天水枯气寒,猿鸣哀啭,气氛显得悲寂凄凉,最后用当地流行的渔歌作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扫上文的无限春光,萧瑟的气韵悠扬深长。行文如此起伏多姿,曲尽其妙,画面丰富,色彩变幻,真可谓尺幅罗千里。
作者善于摄取富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便境界全出。遣词造句讲究炼字,比如用“清荣峻茂”四字状写水树山草四种景物,既精炼含蓄,又各具特色,笔力雄壮酣畅。行文变化,神明无方;俯仰正侧,粗细明暗,无不兼备。奇文秀句,层见迭出,百读不厌。刘熙载评“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 (《艺概·文概》)是很有见地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