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
【赏析】苏轼是个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的人,诗词书画无一不卓然成家。他的小品也是写得如风行水上,起止无定,字里行间皆见悟性而不为成法所拘。这则小品写的是游松风亭,但写到松风亭宇尚在木末,远望其为林木所掩就止步了,所以实际并未“就亭止息”。然而妙处也在这里,没有到松风亭就获得了一种对具体实在的超越,一种对人生的顿悟,这种顿悟是通过三个跳跃性意象实现的。第一个是尚在木末的松风亭,这是一个具体意象,是他顿悟的起始点。正是因为这个意象的可望而不可即,意念由 “如何得到”转为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引出了一个中介性的半抽象意象“挂钩之鱼”。说半抽象,乃在于这意象虽然存在于意念之中,但仍囿于“此间”,没有获得巨大的超越性,所以,必须“悟此”,从这一通道过渡到第三个抽象性意象“兵阵”。这个意象使意念不仅摆脱了区区松风亭,也超越了挂钩之鱼的局限,气势浩大,一下由具体瞬间的“此间”上升到抽象永恒的“甚么时”。既然人生如兵阵,“进则死敌 (敌军) ,退则死法 (军法) ”; 那么,就不仅不要顾忌如何得到,而且要从“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进入一种浩渺无限的“甚么时也不妨熟歇”的人生境界。为文至此,已成为人生“解脱”的一种方式。此文作于绍圣元年十月,东坡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之时,因而字里行间同时交织着悲愤和超脱。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