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地而后,刻刻皆死期也,但未测死法耳。死于饿,死于杖,死于缢,死于毒,死于水,死于火,死于刀,死于镬,死于千锋万镝,人总谓不如死于病。 嗟乎!枕席之上,凄泪暗滋,若汗猛迸,咽喉轮转,一响而绝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堕地而后,刻刻皆死期也,但未测死法耳。死于饿,死于杖,死于缢,死于毒,死于水,死于火,死于刀,死于镬,死于千锋万镝,人总谓不如死于病。 嗟乎!枕席之上,凄泪暗滋,若汗猛迸,咽喉轮转,一响而绝
堕地而后,刻刻皆死期也,但未测死法耳。死于饿,死于杖,死于缢,死于毒,死于水,死于火,死于刀,死于镬,死于千锋万镝,人总谓不如死于病。
嗟乎!枕席之上,凄泪暗滋,若汗猛迸,咽喉轮转,一响而绝,亦安见其愈于烈烈死也哉?
丈夫身荷军国,方以徒死为臣子罪,岂堪更以不死为君夫羞?世之豪杰自命者,未及见虏骑,辄踉跄奔还,抑何其不知惭也!
友人钱茶吊辽死事将吏①,作《短歌》 十章,敲如意歌之②,声辞慷慨。余歌文信公诗③,为之乱曰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魏子敬集》)
【赏析】作者魏学洢是一个血性男儿,极重节义,生死以之。这一点和他父亲魏大中备受奸党酷刑而宁死不屈的精神,有相似之处。钱士升说他“凡义利贞邪之辨,斩然若别黔皙。每遇古人奇节,辄掀髯起舞; 触羞耻事,则裂眦唾骂,龂龂不休” (《魏孝子集序》) 。此跋笑庸人,刺懦将,吊国殇,正气浩然,慷慨激烈,恰如其人。
作者抓住生死观的大问题,无情地批判了生怕死于非命,但求安乐而死的世俗观念,刻画了庸人们临死的一副可怜相: “枕席之上,凄泪暗滋,苦汗猛进,咽喉轮转,一响而绝。”又进一步反诘道:“亦安见其愈于烈烈死也哉?”十足见其愚蒙之至。
作者尤其痛愤于那些胆怯的将领,他们全不以军国大事为重,只图保全个人身家性命,平日以 “豪杰” 自命,一旦临敌,便闻风而逃,“未及见虏骑,辄踉跄奔还”,寥寥数笔,便刻画出他们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丑形。作者进而直斥道: “抑何其不知惭也! ”鞭挞狠而有力,字字见血。
结尾处高唱《短歌》与文天祥诗句,是对阵亡将士的礼赞,是对自己所服膺的生死观的表白。音调高亢,“声辞慷慨”。
从血管里喷出来的都是血。此跋是作者灵魂的“曝光”,真实强烈,字里行间洋溢一股不可干犯的凛然正气,震憾人心,真可使懦者立,顽夫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