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姬昌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

【导语】:

姬昌是《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关于姬昌是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小编来分享姬昌的人物形象,来了解一下吧。

  《封神演义》中姬昌是怎样的人

  姬昌是纣王的臣下,但纣王在心底从来也没有将姬昌当作臣属。他在姬昌身上感觉到的是一种隐隐的威胁。姬昌本是堂堂君子,并无谋篡之心,对纣王也恭敬有加;但纣王还是不放心。对其他的臣属,他不以为意。只有对这个姬昌,却总是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忧虑。所以,我们看到纣王总是跟姬昌过不去,不论找个什么莫须有的理由。四大诸侯之中,纣王并不忌惮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东伯侯姜桓楚,以及南伯侯鄂崇禹,却单单害怕姬昌这个谦和君子。

  纣王并没有错——姬昌确实是纣王的敌人,尽管后者并没有把纣王当敌人。他们的尖锐分歧在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截然不同。纣王从姬昌那里看到了自己的荒谬与邪恶。姬昌就是纣王的一面镜子。纣王是个精明人,他知道姬昌比自己更得人心。在民心这个尺度下,他的形象被笼罩在姬昌的光环之中,几乎完全消失了。纣王要恣意行恶,就必须排除一切“障碍”,运用一切邪恶手段来剪灭异己。与其相反,姬昌总是以宽容、以德报怨的精神来化解一切矛盾,说服自己的下属不要超越礼法,最大限度地忍耐着纣王所强加在他身上的痛苦和迫害。好人越是包容邪恶的迫害,恶人也就越是被激怒。当他看到连残酷的迫害都不能使善者感到痛苦时,他自己反而会感到剧烈的痛苦(顺便说一句,如果被迫害者对迫害有切肤之痛,迫害者就会有一种胜利感)。

  纣王在姬昌身上时时都感到这种“痛苦”,尽管是他在把“痛苦”强加于人,但“痛苦”本身总是反过来落到他的头上。于是,这笔债务就又被“理所当然”地算到了姬昌身上。恶人对好人都会有一种本能的妒忌。妒忌本身就说明一个问题:恶人对自己是不满意的——在好人的映衬之下;但问题是恶人又无法改变自己,他不得不顺从自己的恶性,因为他抗拒不了自身恶性的驱动。这也是做恶人的无奈之处。恶人在好人面前的痛苦,完全是自己的邪恶造成的。这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本性是善——你违背了善,就必然受到善的制约。痛苦就是被制约的具体体现。当恶人无法排遣自己的痛苦时,就只能把心理上的重负推卸到他人身上,将属于自己的责任强加给他人承担。

  但反过来说,姬昌的确是纣王的“天敌”,正如善者与恶者是一对“天敌”一样——不是有意,而是必然。你看,那边的纣王为了个人享乐,不惜国家财力,不顾百姓劳苦,打造“鹿台”;而这边的姬昌,为了国家的昌盛和百姓的福祉,为了敬天顺道,建设了“灵台”。爱民如子的姬昌,在客观上已经把纣王“挤兑”到了无法隐藏其邪恶面目的地步。但这一切却不是有意而为。善者行善,只是顺着自己的本性做事;同样,恶者作恶,也只是按照它的恶性做事而已。如此,姬昌在纣王的眼里,就只有一个结果:教我如何不恨他?!纣王对姬昌的迫害就属于这种情况,而且这种历史会不断地上演。圣人曾经论述过这类现象:当善者走得太正的时候,社会上一切不正的东西,都可能看其不顺眼,是因为它们的缺点、弱点全都暴露出来了。

  《封神演义》中姬昌人物简介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 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计,收服虞国和芮国,攻灭黎国(今山西长治市)、邘国(今河南沁阳市)等国,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市),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基础;演绎《周易》,创立周礼,得到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称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驾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元前1046年,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谥姬昌为文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