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风声鹤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导语】:

《风声鹤唳》是林语堂创作的一部小说,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小编来分享《风声鹤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来了解一下吧。

  《风声鹤唳》读后感一

  长篇小说《风声鹤唳》是林语堂著名小说《京华烟云》的续篇,较之后者,《风声鹤唳》中的故事更加连贯曲折,抗战背景下大家庭风雨飘摇的生活状态极具感染力。小说在人物的刻画也非常鲜明,特别是女性角色丹妮的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风声鹤唳》1941年最初在美国以英文出版,名字为,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作者都旨在描绘出无辜的中国百姓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那种孤苦无依、惊慌失措的感觉。在小说的叙述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对于中国内部两个阶层生活的描绘,一个是以姚家为典型的的富贵阶层。就如男主人公姚博雅,出生于一个豪华气派的大家庭中,尽管生活于战乱年代但还是处处讲究艺术、文学、生活情趣,流连于家族温室保护下的旖旎生活。另一方面就是被战争摧毁了家园的普通百姓,带着全家老小背井离乡只为能够有一口吃食继续生活下去。而主人公丹妮人物形象的特殊之处就是贯穿了这两个阶级。

  丹妮起初叫梅玲,是个清新娇柔的南国丽人。但却是一个军阀的私生女,自小母女便被其抛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嫁过人,做过舞女,还做过汉奸的情妇。这样的她,身上不时透露出的精致和神秘的感觉,在接触过程中让一向高傲的姚少爷臣服,臣服于她所展现的甜蜜与纯洁。这本来不过是一个情妇和富家公子的故事,但是老彭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作者用“教已故的老婆拼音”和“教一个笨小子读写”两件小事来介绍了老彭的出场。如果说博雅是一个谋略家,那么老彭就是一个实践家,他秉承着佛教的理念,试着用一颗博爱的心去从事一些平凡的小事,也正是与他的接触中,梅玲改变了。“老彭给梅玲改名”这件事是一个象征,象征的崔梅玲的第二次生命——丹妮,而这次生命的给予者是老彭。随着老彭从北平前往战争的前线,梅玲一面受着老彭犹如一个父亲的关爱,一面也见识了日本侵略者对祖国的残害。处在一个受侵略的国家,老彭一直不忘自己身上的使命,他帮助游击队筹集物资,还用自己的钱去帮助街上的流浪者。面对老彭,丹妮起初还只是想要帮着搭把手,但是当她接触到那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时,她的内心也在一遍边地受着冲刷。在她眼里,那些接受着她照顾的难民不再是街上一个普通的路人,她真真切切地感受着他们所遭受的悲伤和痛苦,正如她面对汉口的鹦鹉洲时明白了,住在河对岸的有钱人是不会感受到河这岸的不幸的,而她原本也属于河的对岸。丹妮每天悉心照料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难民,难民们都喊她“观音姐姐”,相信在那时她已经完全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给自身带来的充盈感。

  在她的性格的成长过程中不得不要提到的还有在上海的那段时光,那时候她以为被博雅所抛弃,看了白肢展览后夜里做的一个梦。她梦见自己赤裸的身子黏住车轮,随着车轮不断滚动,旁边有很多人看着她、耻笑她,直到老彭拿出一条毯子裹住她,并告诉她那是“孽轮”。虽然是一个梦,但却是作者在像读者阐述丹妮的内心转变:丹妮不再满足于在上海时期和博雅所分享的爱情,纸醉金迷的生活和感官上的爱情都让她生厌,过度富足的物质生活只徒增了她的内心的空虚。由于出生和已有情感经历,她的爱情观更像是在寻找一份依赖与寄托,用于弥补她受过伤的心灵。丹妮以为博雅抛弃她这件事,其实只是个误会,但也正是这个误会让她走出了那个柔弱女人的躯壳。在初抵汉口的时候,丹妮内心还是有积怨的,她生博雅的气,可是当她逐渐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当难民的喜怒哀乐开始对她产生影响的时候,她的内心世界产生了觉醒。

  生活方式和理念的选择将会决定未来的生活,究竟是接近智慧还是沉入悲秋的深渊里。幸福不仅仅是感官欲望的满足,更是对众生的博爱。丹妮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用对众生的爱去浇灌她个性,老彭离开汉口后,她更是独自用她的肩头扛起了对难民的责任。

  故事的结尾博雅死了,要是原来的崔梅玲也许就倒下了,怨叹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出生就没有了父亲,怨叹自己再次没了依靠和爱人;但是丹妮选择与博雅的灵位成了亲,生下这个孩子,这一切于此时的丹妮而言只是一种形式,她精神上的强大已经让她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因为奉献,也许是解救个人悲伤的最好良药。

  《风声鹤唳》读后感二

  读过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的人都知道,《风声鹤唳》是《京华烟云》续篇,是博雅故事的后续,但故事的真正主角却是梅玲,一个身世离奇的美丽女人在乱世的传奇经历。其实他遇到博雅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美好,作者描述的那样完美的形象,如此的吸引人,如此的美丽。但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彼时博雅已有妻子,而且貌似有跟妻子分离的打算。他们此时在一起暧昧纠缠,其实就是现代社会的“小三插足”,于是我觉得不够美好了。不知道在当时那种乱世,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受现在一妻制约束吧。所以你可以看出来,林语堂的笔下是没有这重道德约束的,他笔下的梅玲初始的形象,是迷人的,而她跟博雅的相遇相知,也是那么美好,让爱情成了乱世中的一抹亮色。但是故事就此转折了,大师不会让爱情成为一本书的主打元素的,后面林语堂让她在火热的爱国气氛中走出狭小自我、超越个人情爱、生命得到升华。所以阅读的时候,想到这一层特别重要。

  其实我蛮喜欢故事中的老彭。他有可爱的一面。一开始做生意,做一件失败一件。于是他不做生意了,把财富放在银行里涨息算了,过起了放逐自由的生活。但这只是他的一个表面,他的个人休养是那样的迷人,于是博雅喜欢他,喜欢跟他对谈,喜欢跟他“对愁饮”。其实这样出世的男人很少了,尤其在现在这样的年代,一个像老彭一样的知心朋友实在难得。知交一生,一人已够!老彭还是一个足够体贴的人,在梅玲被人骂作“卖国贼的小妾”处境艰难的时候,老彭选择带她离开。他照顾她,给她走下去的勇气。甚至答应做梅玲孩子的父亲,给他一个名义上的姓氏。然而当事情转折,人们对博雅的误会消除了,博雅回来的时候,老彭便自动消失。这样的挚友真难得。老彭还有最性情的一面,就是他不去做一个生意人,而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成为生活的奴力,也不成为命运的奴力。

  所以故事中我最最欣赏的人物,应该是老彭了。

  当然书中最出采的人物还是梅玲无疑。作者早前就埋下伏笔,那时候梅玲跟博雅才初相识,而且还不是特别熟,还没有跨进爱情的大门。彼时梅玲向博雅坦陈:“我不应该这样……女人做得事情没有一样是对的……”,这真是一个很好的伏笔了。“女孩子家所做的每件事都不对”,让我们很好奇后面的曲折故事,果然有所呼应,作者安排的结局,其实基调一开篇就已经设置明朗了。虽然在讲述

  丝绸业界大户姚家和张家因争夺名利而互相争斗,但所有的一切在战争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下,都显得无足轻重了,人生和爱情的考验因战争的年代而变得愈加艰难起来。女主角丹妮放荡不羁、个性飞扬,她的故事是这本书的主线。但是分明被梅玲和老彭抢了许多戏了。

  《风声鹤唳》读后感三

  《风声鹤唳》是林语堂先生继《京华烟云》后的又一篇爱情史诗,故事发生在民国中期,正是时局动荡,军阀割据,党派纷争,外国势力蠢蠢欲动,正遭逢千百年难遇之大变的中国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人祸啊,总是永无止境。但生逢乱世的人们终究是没有办法,总要在这灾难中去寻求一条求生之路,于是凄惨动人的故事开始演绎,人们带着茫然的灵魂在风雨中启程。

  我更愿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崔梅玲,一个是彭丹妮。

  梅岭是敢爱敢恨,坚强勇敢的,痛失唯一的亲人后,她的命运几经坎坷,流落红尘也好,差点结婚也罢,终究是被男人掌控。她是乱世里的佳人,拥有非凡的美貌,但在这动荡的年代里,作为崔梅岭的她就像是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任人玩弄、被人利用,孤独而无助,得不到救赎。她只是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始终爱她的男人,但这一切遥不可及。

  直到遇见亲王园的姚博雅,博雅被她的美迷倒,对她许下爱的誓言,她期望着能成为这个大户人家的一员,即使心里深深厌恶着粗俗的太太们。然而命运总是跌宕不断,才感到一点温暖和幸福,她便因为不小心在日本鬼子面前泄露了名字而匆匆逃离。

  但究竟是逃离?还是一次重生?

  从这以后,她遇见老彭,这个尘世道德的代言人,将带着他开启新的人生。我最欣赏的是老彭,人间大爱,可见于斯。他答应朋友博雅的事,不惜一切办到。处于他本有的恻隐之心以及朋友的嘱托,他将梅岭照顾得无微不至。善良和爱的故事由此真正开始。

  从博雅家里逃离后,梅岭又与老彭匆匆离去、赶赴上海。途中他们一起经历生死,见识了侵略者的残忍,也见证了那些底层平民无畏的抗争。难之当头,何惧生死?到上海后,梅岭和博雅幸福的生活了一些时日,但她的灵魂是空虚的,博雅给她不是精神上的快乐,她为物质中纵欲苦恼惭愧,加之遭受误解,又和博雅产生误会,所以她选择离开,去寻找老彭。

  此后,她是彭丹妮,一个真正找到灵魂的快乐的人。

  她和老彭一起照顾那些受难者,想方设法地去帮助更多的人,她照顾重病的女孩苹苹,她向老彭学习佛理,她渐渐地发现内心的和平与宁静。这世间有一些爱是超越肉体上的爱情的,物质里的欲望享受终是显得肤浅,高贵的爱依附于高贵的灵魂。丹妮被她帮助的人们叫做观音姐姐,这是因着一份恻隐之心的人间大爱;丹妮和老彭的爱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懂得,是彼此的心灵相通,他们不需要豪华的物质,因为懂得彼此的快乐是什么……

  我想这才是真正值得看的故事。

  烽火的岁月还没结束,他们的故事在这动荡的岁月里还在继续,但一切终将有一个尽头,许多曲折的人生又被烽火铸就。一片一片身不由己的叶子啊,就在这风雨中辛苦飘摇着!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