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哉《昨天的战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作者简介 孟伟哉,当代诗人、小说家、著名文学编辑。1933年 10月生,今山西省洪洞县人。父亲为抗日战士,1937年加入抗日决死 队对日作战,1940年牺牲。父亲牺牲后,孟伟哉即辗转于亲戚家里,于 漂

  作者简介 孟伟哉,当代诗人、小说家、著名文学编辑。1933年 10月生,今山西省洪洞县人。父亲为抗日战士,1937年加入抗日决死 队对日作战,1940年牺牲。父亲牺牲后,孟伟哉即辗转于亲戚家里,于 漂泊不定的状态中先后读完了初小及高小。1948年6月参加人民解放 军,跟随部队从华北、西北转战至西南;1951年3月又随部从四川北 上入朝作战,同年5月在朝鲜前线负伤致残。服役期间,曾为连队宣传 员、军师文工队队员及师文工队分队长、师团政治机关见习干事及师政 治部秘书。1954年秋,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学习,1958年毕业后至中国 人民大学任教。1964年秋借调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任干事。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赴干校劳动改造。1973年7月重新分配工作后至 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1975年10月调至《诗刊》编辑部任负责人。 1977年9月重回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及具体领导工作。1950年起开 始业余文学创作,1954年5月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两个通讯员的 故事》后,陆续创作出版了儿童小说《小英雄嘎娃》、长篇小说《松林 琴声》及长篇叙事诗《英雄像》。1974年至1976年,创作出版了反映 抗美援朝战争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此外,尚有《典型共 性及其他》、《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等多篇影响广泛的文艺 学理论作品。

  内容概要 1952年末至1953年夏,朝鲜战争已接近战略相持阶 段,在所有的正面战场,中朝军队几乎以占据优势的状态完全遏制住了 美军的进攻并对其施以毁灭性的打击。朝鲜战争使美国陷入了泥潭,其 政治形象在世界格局中越来越显露出尴尬的神态。为扭转其在朝鲜战 争中的被动地位,摆脱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难堪处境,新上任 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决意孤注一掷,试图再行“仁川登陆”的方式,在朝 鲜半岛的蜂腰部位开辟第二战场,以期将中朝军队包抄聚歼,从而最终 赢得这场不义之战。针对敌这一阴谋,我志愿军的一个军和朝鲜人民军 的一个军团协同作战,相机应变,除在正面战场继续消弭美李伪军的有 生力量打击其士气外,决定派志愿军英雄团长周天雷率领一支由中朝 人员共同组建的一支精干小部队深入敌后,侦察敌这一详细计划,以获 得战争的主动权。周天雷是一位只有二十九岁的年轻指挥员,但早已身 经百战,不仅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而且足智多谋,干练稳健,富有 深厚的军事学修养,同时政治秉赋也极为优异;正是考虑到这些特点, 军党委才把这一重任交付与他,在希望他顺利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希 望他能够在这一特别的行动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周天雷深刻地意识 到了这一任务的重大政治、军事意义,同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艰巨与复 杂性,但革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小分队集体所表现出乐观旺盛 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激情,使他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充满了必胜的信 心。经过一段紧张周密的训练准备后,小分队在我军一次颇具声势的攻 击掩护下,顺利地突破了敌人前沿阵地,以极其敏捷的速度潜入到了敌 后的一个山洞里,略事隐蔽休息后,又冒雪继续上路了,向着指定地点 水川里进发。他们以李伪军的面目大摇大摆行走在敌人穿梭往来的公 路上并巧妙地截乘了李伪军的一辆卡车。行进途中,小分队所在的敌车 队遭到了韩飞兰率领的“游击队”的袭击。韩飞兰是周天雷所在团队政 委潘振的妻子,是一位具有坚强革命意志的共产党员,为营救五位负伤 的战士,她们在前次战役中落入了敌后,和部队失去了联系。险恶的生 存环境没有使她们屈服,反更激发了她们的战斗意志,在韩飞兰的率领 下,她们在敌后建立了游击区,常常袭扰敌人,威震敌胆。目睹在敌后 尚有壮烈非凡的革命行动,使周天雷等人深受鼓舞,借搜寻的耳目,周 天雷为这些尚未谋面的英雄战士留下了一张激动人心的纸条。他们安 全如期地到达了联络据点水川里李炳珠的家里,了解敌情,等待我军指 令,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与此同时,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则陷在一片 焦躁恐慌之中。罗木山阵地的失守、我军意图不明的出击及来去无踪的 “游击队”的活动使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坐立不安,喜怒无常,在等 待蜂腰登陆计划检查小组到来的同时,他也在等待自己前途未卜的命 运,他感到在自己对面的是一位他从来没有遇过的强大对手,这个对手 令他无法把握也难以应付。周天雷等很快侦查到了美特别行动小组的 行踪,决定毫不迟疑地夜袭驻扎在战略要地九号郡城里的美军师部。周 天雷沉着果断的指挥,使袭击行动非常迅速,小分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充 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及应有的作用,排除了一切意外的困难,在抓获了 特别小组成员威尔逊上校后,捣毁了敌师部,分兵两路撤出了九号郡 城。北路,在周天雷带领下,携带俘虏,机智地乘敌装甲车到达敌前沿, 在我军接应下,顺利地回到了我方阵地;南路,以朝鲜人民军女少尉安 英淑为首;也安全地潜回到了水川里联络点待命。根据威尔逊的供词, 我军决定立即攻打敌军重要阵地橡林山,继续压迫正面战场的敌军,以 使敌人放弃任何一种幻想。经过慎重论证,军党委决定让周天雷指挥这 场空前规模的陆空协同攻击战。周天雷出色的指挥、空军有力的支援及 志愿军战士的忘我作战,结果仅用两天的时间便解决了橡林山战斗,美 军制造的橡林山牢不可破的神话彻底的破产了。威尔逊的“失踪”及罗 木山、橡林山主阵地的相继失守,使美军本部大为震怒,决定由战争狂 泰勒出任美第八军军长,妄图重整局面,挽回败局。泰勒为了不虚此任, 决定不惜代价夺回橡林山。就在橡林山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远在敌后 方,韩飞兰率领的游击小组也大展身手,在战斗过程中,她们发现了周 天雷留下的纸条。当韩飞兰认出是周天雷的笔迹时,内心深受鼓舞,她 敏感地意识到周天雷出现在敌后的重要性,并意识到重归大部队的时 间就要来临了。经过艰难寻找,他们终于和朝鲜地下党取得了联系。而 潜伏在水川里的金英淑,率领着中朝战士,也与敌人展开了周旋,严厉 镇压了水川里的反动分子,解救了大批革命群众。保卫橡林山的战斗打 响了,周天雷把指挥所移上了前沿阵地,而泰勒也亲临前线,全力指挥 敌人反扑。泰勒座机在前沿的出现,引起了周天雷高度的警惕,他虽然 不知道坐镇对面的是赫赫有名的好战分子泰勒,但却觉察到了敌军的 反扑规模也许超出了想象的程度,于是他积极和军党委联系,决定实施 反冲锋,乘敌立足未稳,大量杀伤敌军,打其锐气。战斗进行得空前激 烈,结果,泰勒被绝望地孤立在敌前沿指挥所里。周天雷灵活机动的指 挥艺术及我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震骇了泰勒的灵魂,迫使他全 新清醒地估价眼前这场战争,他觉得他碰上的是任何武器都难以征服 的巨人,面对这样的巨人,他无能为力,狼狈之下,只有乘重型坦克逃 离前线。敌军的反扑被彻底地瓦解了,橡林山主峰上,我军的战旗变得 更加鲜艳醒目; 橡林山上,周天雷等正等待着更加严酷的战斗考验。

  作品鉴赏 作为一部诞生在不幸时代里的小说文本,《昨天的战 争》在诸多的方面都很值得当今的文学研究者们去认真地研读、分析与 总结。一个资赋优异、积累丰厚同时又富于创造热情的艺术家却偏偏逢 上了一个荒唐并把荒唐演为极端的时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令人 惋惜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之下,个人显然过于微弱渺小,很快便淹没在 历史的洪流里,结果,他越是想挣扎站起便越窘迫难堪,越是想站上时 代的峰颠,便越使自己沦为一个悲剧的角色。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昨 天的战争》的作者显然也无法幸免,因而使得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巨著始 终无法走出那个时代病态化的审美风范的阴影。试图为一场残酷壮烈 的战争留下一幅形象的画卷,试图让人们永远地在这场战争的胜利中 汲取前进与创造的勇气、力量和启示,这本来是一种高贵善良而美好的 意愿,这一意愿本身是真实自然的,她来自真实的历史本身并被历史所 证明,而非来自个人的欲望与冲动;但是,由于过于从精神本质上去把 握这场战争,由于仅仅在道义与政治上去表现战争,结果战争本身变成 了一种轻松的游戏,变成了一个神话般的胜利与失败的过程,同时,由 于作者的笔墨过于滞留在一两个人物形象的英雄行为上,限制了作品 的纵深与开阔感,这样,整个作品的写作行为与主题表达就有了乖离之 处,创作意图实际上处于未完成状态,读者除了赞叹战争中神话般的奇 迹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收获。就人物塑造而言,主人公周天雷的 形象显然过于定型化,因为人物性格没有任何变化发展的过程,这样, 故事就成为了一种摆设一种道具,没有任何的自律性质,叙事行为本身 也就变成了一种单调而机械的事情,因而,作品在接受阅读之中也就逐 渐地失去了其所应有的价值。这样说,并非是从观念及美学风格上全面 地否定这部作品,尽管这一作品存在着上述一些非常不利的因素但还 是为时代提供了一些至为新鲜的经验,诸如在另一组形象体系的塑造 上——即所谓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范佛里 特和泰勒这些历史中实有人物的处理,作者并没有简单化,而是在抓住 其思想本质的同时,尽可能地写出其内心世界和气质,写出其情感态度 和作为曾经在战史上显赫一时的将军性格化的一面。比如范佛里特,犹 柔之中又有善于预见的本领,偏偏是个无情的战争贩子却又偏偏对战 争生出惶惑与伤感,动情之处,往往令人难忘。泰勒呢,是个战争狂人, 作品对此写出了他的勇于冒险的精神,同时又写出了他爱面子的虚假 的一面,写出了他统率部队一定的能力也写出了他沮丧时古怪复杂的 情感反应等等。这一现象确实令人深思,归根到底,恐怕还是和作者在 塑造这些反面形象时较少观念束缚因而具有较大的自由创想余地有直 接关系。《昨天的战争》在这一点上再次证明了一条亘古不变的艺术规 律:创作是在体验状态中发现调节,充实作家自我经验与思想的行为, 是自觉与直觉的统一,是感性与理性的相互辩证,如果离开了自我的体 验及对物质与生命世界的冲动、发现和探究,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 值。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