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瓦莲京诺维奇·万比洛夫《打野鸭》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瓦莲京诺维奇万比洛夫(19371972)是苏联俄罗斯剧作家,出生于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的库杜里克村。父母都是乡村教师。父亲是布里亚特人。他的家境和低微的社会地位,从小就培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瓦莲京诺维奇·万比洛夫(1937—1972)是苏联俄罗斯剧作家,出生于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的库杜里克村。父母都是乡村教师。父亲是布里亚特人。他的家境和低微的社会地位,从小就培养了他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感情,使他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比较富于正义感。1955年万比洛夫在伊尔库茨克大学文史系学习的时候,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直到去世前,他一直在伊尔库茨克地方担任记者、编辑,主要精力用来从事戏剧创作。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他周围的生活。万比洛夫的一生是极富戏剧性的,1972年他泛舟贝加尔湖,不幸落水身亡。他匆匆走完了35年短短的生命历程。但是,他的剧作在他死后所引起的轰动却足以使人们惊奇、疑惑。所以苏联文坛素有“万比洛夫之谜”的说法。他短暂的一生写了5个多幕剧、3个独幕剧、2个戏剧小品。主要作品有: 幽默短篇集《凑合》 (1961) ; 剧作《窗子朝田野的房子》 (1964)、《六月的离别》 (1966)、《长子》 (1968)、《打野鸭》 (1970)、《和天使在一起的二十分钟》 (1970)、《密特朗巴什事件》 (1971)、《去年夏天在丘里姆斯克》(1972) 以及游记《库杜里克漫游记》 (1968,于1979年出版) 。1975年在他出生的小镇库杜里克建立了万比洛夫纪念馆。

  内容概要 《打野鸭》是万比洛夫的一个三幕剧。剧本的基本情节就是主人公的6段回忆。戏剧发生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里。在新标定型市区住宅楼的一个单元,主人公齐洛夫躺在弹簧床上,床头有张搁电话机的小桌。房内家具很平常,窗台上一只大丝绒猫很显眼,脖子上扎着蝴蝶结,其它东西很乱。这时电话铃响了,齐洛夫勉强醒来,过了好久才从被窝里伸出手去接。这是朋友季玛来的电话,因为下雨,他们打猎计划被耽搁,现在要整装待发。突然齐洛夫摸摸下颔,记起昨天和一些朋友打过架。与此同时,他的那些朋友们正聚在一起,想凑钱给他买花圈,他们要为昨天的打架报复。几个人边走边向托盘里扔硬币,后来他们求一个小男孩给齐洛夫送来追悼他去世的花圈。哀乐声起,乐声越来越响,齐洛夫坐在沙发床上,开始了他一个一个的回忆,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一幅幅齐洛夫精神堕落的场景。同时相伴的音乐由哀乐变得活泼起来,扣人心弦,还是那同一个旋律,但却是另一种拍子和节奏。整场戏都伴随着这段音乐,人物的出现和他们在这场戏中的谈话都显出讽刺和丑剧的色彩,不过,是一种不无忧郁的讽刺色彩。在这种音乐渲染的气氛里,齐洛夫和几个朋友小聚,他邀请大家去庆贺他的乔迁之喜。于是几个朋友纷纷前来,齐洛夫和妻子加琳娜在忙碌地招待客人。朋友们中齐洛夫的情妇薇拉送来了一只大丝绒公猫;古札可夫送了一张长凳; 瓦莱丽娅和萨亚宾送了一套打猎用具,这是齐洛夫最喜欢的,因为打猎是他唯一的爱好。齐洛夫的上司古沙克提议为新住宅干杯。在这里能分到房子实在是不容易的,为了一套房子,人们费尽心机地明争暗斗,而齐洛夫呢?他是违背着自己的本性去讨好上司,尽巴结、奉承之能事,得到了这套住房。他的上司看中了齐洛夫的情妇薇拉,齐洛夫深知这套房子是他的上司给他弄来的,所以他必须允许他的上司在这里与薇拉相会。齐洛夫的妻子是一个贤慧本份的女性,她表示不同意时,齐洛夫还不得不极力地为他的上司辩护,这一切也是违背了他的良心而又无可奈何的。当客人们纷纷离去的时候,齐洛夫坐在窗台边喝啤酒,突然站起来,并把丝绒猫扔到房间的角落里。齐洛夫对现实的认识是清醒的。第二个回忆是在机关办事处。描写了他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甚至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是否该在方案上签字。同时这也是对其上司的极大讽刺,因为他明白哪种方案到了上司那里都是一个样。他对自己的评价是: “我倒能做点事。不过,我不想,没愿望。”第三个回忆是在齐洛夫的家里,他与妻子谈话开始。齐洛夫有一个贤慧的妻子、妻子体贴他、理解他、也希望得到他忠贞热烈的爱恋。而齐洛夫却时常对妻子、家庭非常冷淡。他不愿让家庭来束缚自己。他爱自己的妻子,但不能持久,也不能以此满足。他觉得妻子一个人给予他的欢乐是不够的,他想寻求一种刺激,一种新的感觉,于是和情妇打得火热。当加琳娜说邻居发现了他的不忠行为时,他说妻子应该相信他。他试图回忆6年前他们的恋爱,但他却记不得了,加琳娜痛苦地哭起来。第4个回忆是在技术情报所,他接到了一份父亲病危的电报。齐洛夫已有4年多没探望过父亲了。他总是责怪病危的父亲装病,怕连累自己,不肯去照顾,父子之间的感情已荡然无存。他没有表示出哀伤,想去吃点东西,然后去为父亲送葬。这时伊琳娜来了,伊琳娜是一个中学毕业生,她年幼、单纯。齐洛夫轻易地就骗取了她的爱情,经常背着妻子与伊琳娜约会。伊琳娜提出要吃东西,齐洛夫趁机大献殷勤,在他眼里生身之父的去世远不如自己的享乐更重要。第5个回忆也是发生在齐洛夫的家里。他对爱情的态度极不认真,妻子决定要永远离开他。这时齐洛夫又苦苦地哀求。他说:“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你,今天我才明白了,你听见了吗?除了你,我有什么?朋友吗?我什么朋友也没有……女人吗?是的,有过,可是要她们干嘛?我不需要她们,相信我吧……”这一段话正是他的心里话,是他内心的表白。他需要一个温柔的妻子,但又不肯为了一个女人厮守终生,他希望妻子忠于他而他却可以胡作非为。齐洛夫的最后一个回忆是在一个叫“勿忘侬”的咖啡馆。齐洛夫坐在首席,他醉后吐真言,痛斥了在场男女朋友们的虚伪,包括他的情妇薇拉。他结交的朋友多是逢场作戏的人。他对着被他怒斥出去的人说: “滚着见你们的鬼去吧! 我再也不愿跟你们来往了! 渣滓! 你们该死! ”然后他给自己倒伏特加,一饮而尽。这时他终于醉了,对着加琳娜也喊出了: “你也跟他们一起滚。”说完站起来,差点跌倒。人们抓住他,就象抓住一具尸体。这时朋友们想到送花圈进行报复。绝望之际,齐洛夫决定自杀,但没有成功。而他的朋友们却已在算计他的房子和小船了。尽管人们已向他道歉,但他仍是凶狠地咒骂他们,并想对其中的占札可夫开枪,但他最终还是放下了手。这一幕幕回忆都一一在他的眼前闪过,最后一段回忆与剧本开端相连接,头尾照应。戏剧的最后仍是与开头重合。在齐洛夫的家里,他用平稳的、务实的甚至有点高昂的声调打着电话,约他的老伙计去打野鸭,正如他自己所说: “只有在那儿你才感到自己是个人”。去打野鸭,也许标志着他已恢复生气和新生活的开始。

  作品鉴赏 1967年《打野鸭》的问世,标志着万比洛夫的创作进入了新阶段。假如没有《打野鸭》,万比洛夫也就不成其为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万比洛夫,也就说不上什么“万比洛夫流派”什么“万比洛夫戏剧之谜”了。《打野鸭》之所以值得重视,当然并不是因为它的戏剧形式所具有的某些别开生面、引人注目,亦或是故事令人触目惊心、扣人心弦; 而是它给苏联的戏剧舞台塑造了齐洛夫这个当代人物的典型。他是苏维埃时代的“多余人”形象。齐洛夫有他的矛盾性,他很聪明,很清醒,他感到自己斗不过周围的黑暗势力,感到现实生活没有出路,这是他高于一般人的地方。他作为苏联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方面的产儿,反映着他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许多令人无法解决的矛盾。正是由于苏联众多的人群中,齐洛夫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打野鸭》能在苏联剧坛以至观众生括中激起波澜,这并不足为怪。他是这一主流的代表,反映了整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在万比洛夫的戏剧中,齐洛夫已经不再是有理想、爱生活的青年,而是一个在社会的精神危机中丢失了人生的价值观念,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自己生活的应有位置,因而浑浑噩噩玩世不恭。他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但又无力改变现状。戏一开始,齐洛夫从朋友给他送来的花圈引起了一个个的回忆。从回忆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虚度此生,无所作为。对生活的厌倦使他变得冷酷无情,竟然把年迈多病的老父亲丢在一边。在生活中他象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麻木不仁地混日子。他感到这个社会令人失望,而他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痛苦不堪、自甘堕落,灵魂似乎已经撇下他的躯体而死去,花圈的寓意也就在于此:虽生犹死。他在生活中也曾激动过,他的正义感也没完全消失。比如在乔迁之喜时对上司的讽刺和揭露以及不满,对售货员在上班时间出去游逛他也表示愤怒。剧本的高潮是最后一幕,他彻底的觉醒了,他感到人与人之间弄虚作假、自私虚伪,他看出咖啡馆服务员他的老伙伴季玛唯命是从,毫无个性与人格。他感到自己在灵魂的深处与这些人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以前混在这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中间是对自己的一种放纵,他不再想随波逐流。在他的身上犹存一种是非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只是齐洛夫能够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刻的堕落,但却无力说服改变他人,而阴暗的强大势力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他不愿再象从前那样生活下去,于是决定出外打猎,到大自然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这也是他身上仅存的一点生气。打野鸭去,这是从启幕到结尾贯穿全剧带有象征意义的主题,也是齐洛夫能否复生的一线希望。只是离开尘世的纷扰,回到大自然中去,齐洛夫果真能够重新找回自己的灵魂吗?这是一个悬念。也许这也是“万比洛夫戏剧之谜”的含义之一吧。万比洛夫能够运用戏剧独特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用灯光渲染气氛,利用某些道具刻画主人公的心理,用音乐烘托情节。音乐贯穿戏剧始终,时而活泼,时而哀怨。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戏剧的最后一幕,主人公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主人公内心的道德冲突成为剧本的一大特点。作者把主人公回忆过去的事件和主人公现在的认识感受交织在一起显得真实可信、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打野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到冷遇,正象作者本人一样生前并不被人重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作者与他的作品的价值,并感到万比洛夫是他那个时代的代言人。万比洛夫以他超前的意识塑造了齐洛夫这个典型形象,这部作品越来越成为舆论注意的中心。万比洛夫用 《打野鸭》唤起人们沉睡的意识,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真正的生活中来。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