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作者简介罗伯特佩恩沃伦(1905 )美国作家,文艺批评家。生于肯塔基州的格恩里。先后就读于范得比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耶鲁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结识了美国南方重农学派

  作者简介 罗伯特·佩恩·沃伦(1905— )美国作家,文艺批评家。生于肯塔基州的格恩里。先后就读于范得比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耶鲁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结识了美国南方重农学派的成员,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毕业后,他曾在耶鲁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从1935年起,他和其他人共同创办了 《南方评论》杂志,吸引了一批文人,形成了现代美国最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1973年起,被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名誉教授、诗歌顾问。1986年,被选为美国第一位桂冠诗人。沃伦是以诗歌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的。早期的诗集有《诗三十六首》(1935)、《同一主题的诗十一首》 (1942) 和 《诗选,1923—1943》 (1944)。《龙的兄弟》 (1953.1979年修订)写杰弗逊的侄子于十九世纪初期在肯塔基州边疆谋杀黑人的事件,对恶的本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许诺》 (1957)集中的诗歌比喻生动、描写优美,洋溢着作者故乡的泥土芳香,于1958年获普利策诗歌奖。另外还有《此时与彼时》(1978) 、《在这儿》 (1980)和《证实了的传言》等诗作。沃伦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夜间的骑手》(1939)、《在天堂的大门口》(1943)、《国王的人马》 (1946) 和 《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1950) ,五十年代后的著作有《一群天使》 (1955)、《山洞》 (1959)、《荒野》(1961)、《洪水》 (1964)和《将要失去的地方》等。沃伦还是美国20世纪的一位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他是美国盛行一时的“新批评派”的主力,和著名文艺批评家克·布鲁克斯合著的《理解诗歌》(1938)是新批评派理论的力作。另外,还著有《理解小说》(1943)、《向西奥多·德莱塞致敬》 (1971)和《民主与诗歌》 (1975)等论著。

  内容概要 新闻记者杰克是在1922年结识威利的。当时,威利不过是个县政府的会计员,在选择县立学校校舍建筑承包商问题上,与上司发生争执,而且闹得满城风雨。于是,报社派杰克来采访此事。这场争执最终以威利在竞选中落选而告结束。威利从此失去了饭碗,只好回到父亲的农场。他憋着一口气,白天干杂活,晚上刻苦学习法律,终于通过了法学考试,当上了律师。两年后,县立学校在一次救火演习中,偷工减料建成的校舍,突然倒塌,造成了死伤十几名学生的惨剧。这次事故不言自明,在选择承包商问题上,威利的意见是正确的。威利的威信也由此大增,民众们都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支持他。四年一度的州长竞选又开始了。这一州的民主党有两大派系,哈里森是城市派领袖,麦克默费是乡村派领袖。哈里森为了分化麦克默费在乡村的选票,派遣达非鼓动威利再次参加竞选。在哈里森一派的一片恭维声中,威利飘飘然地同意参加竞选。正当威利到处巡回演说,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有人向他揭穿了哈里森的阴谋。威利气愤至极,当晚就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向选民们公开揭露老狐狸哈里森的阴谋,宣布自己立即退出竞选,然后转而协助麦克默费竞选州长,一举击败了哈里森。此后,威利当了几年律师,业务上获得很大成功,从政之心又得以萌发。1930年,他第三次参加竞选。这期间,杰克也因为不奉行报社支持麦克默费的竞选方针被除名,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威利这次竞选终于获胜,当上了州长,并任命杰克做自己的助手。又过了若干年,威利在竞选参议员问题上与老法官欧文发生矛盾。威利指令杰克尽力搜集欧文的隐私,杰克觉得在这位“正直的法官”身上似乎很难找出什么毛病,但威利认为,“人是在罪恶中孕育,在污血中诞生的,从尿布的臊臭到寿衣的腐臭,这中间不可能没有一点污点”。杰克经过深挖细查,果真发现欧文法官曾在1915年受过一家电力公司的贿赂,并得到已故州长斯坦顿的袒护,为此,这家电力公司的原律师利特尔波含恨自杀。杰克顺利地从利特尔波的妹妹手中拿到了这段隐史的真实凭证,杰克与已故州长斯坦顿的儿子亚当和女儿安妮自幼就是好朋友。杰克一度与安妮热恋,后来不知为何俩人的关系渐渐疏远。杰克大学毕业后当了记者,与一个庸俗的女人草草结了婚,不久就离异了。安妮从女子学院毕业后,却一直没有结婚,父亲的去世,使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至于亚当现在已成为一位名医。威利为了扬名于世,决心创建一座全国首屈一指的医疗中心。他想请医术高超的亚当担任医疗中心主任,但孤傲的亚当予以一口回绝。在威利的授意下,杰克向安妮和亚当展示了表明他们的父亲犯有包庇罪的那份证据,为了维护父亲的名誉,亚当只好同意就任医疗中心主任。再说威利骄宠的儿子汤姆是个足球运动员,他一向目无法纪,我行我素。这次因为玩弄一个姑娘,致使女方怀有身孕,威利的竞选对手麦克默费立刻抓住这一把柄要挟威利退出竞选。为了反击,威利让杰克去向麦克默费的忠实支持者欧文施加压力,请他阻止麦克默费的讹诈行为。但是,欧文坚决不同意,杰克只好向他摊牌,展示他曾经犯有受贿罪的证据,并说好明天再来听他答复。然而,杰克回到家里,半夜里突然被母亲的痛哭惊醒。原来,母亲从电话中得到消息,欧文开枪自杀了。母亲悲痛欲绝,近乎发狂,在杰克的不断追问下,她不得不向杰克坦露了欧文是他的生身父亲这一秘密。杰克此时才明白了他“父亲”为何要遗弃母亲,那是因为他知道母亲与欧文私通而离家出走。自从威利投入政治生涯后,妻子露西与他的关系也一直不睦。女秘书萨蒂成了他的情妇。后来,威利又爱上了安妮,千方百计想甩掉萨蒂。萨蒂怀恨在心,决心伺机报复。恰好,汤姆在一次足球赛中被人踢伤,经手术确诊为椎颈骨粉碎,无法挽救,只能瘫痪在床,拖延时日。萨蒂趁此机会指使达非打电话挑拨亚当,说他担任医院院长的职务不过是出于安妮与威利的私情,而现在威利则认为他手术不高明,害得宝贝儿子汤姆一辈子站不起来,正准备罢免他的职务。亚当以前从不知道自己妹妹与州长威利之间的暧昧关系,现在闻之,自然怒不可遏,他狠狠地责骂了安妮一通,并且不容分说,将安妮推倒在地。随即,他赶到州议会大厅,当众枪杀了威利,而他自己也倒在威利保镖的枪下。经历了人生这场明争暗斗,生死浮沉,杰克对尘俗世事完全淡漠了。但他又觉得“历史是盲目的,人却不是盲目的”如果不承受过去留下的重担,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于是他与安妮结合,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品鉴赏 发表于1946年的《国王的人马》从表面上看似乎讲的是一个关于专制独裁的州长威利的故事,实质上却是一部严肃的政治小说,涉及到美国社会和政坛的各个方面。沃伦不愧是一位文学大师,为了不写成平铺直叙的自然主义小说,他起用了一位讲述人——新闻记者杰克,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将整个故事有层次,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这样做,不仅避免了一般的政治小说常有的枯燥乏味,使故事起伏跌宕,富有情趣,更重要的是把小说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探求人的本质。在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罪恶中,任何人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哪怕他最初有着较好的愿望,到头来也是事与愿违,必然成为“恶”的工具。譬如威利始终认定自己掌握权力的目的是造福人民,但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却亲手玷污了自己的目的,虚无的理想主义毕竟没有战胜现实的权力欲。尽管他有那么高的威望,手下有那么多忠臣辅佐,最终还是难逃身败名裂的下场——小说的题意也就在这里。“国王的人马”源于美国早期的一首童谣: “爬得高,摔得重,国王的全班人马,也难让破镜重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改造美国社会,净化人们被毒化的心灵,似乎不抱多大的期望。除了威利,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处境也不美妙。杰克秉承威利的旨意,费尽心机地找到欧文法官的“隐私”材料,既造成了欧文自杀,同时又背叛了自己的过去——因为欧文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生身父亲。亚当医生的遭遇更令人同情。这位刚正不阿的外科医生素来对威利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看到别人生病就不忍要去医治,威利就利用了这一点,迫他就范。结果,生活仍然无情地捉弄了亚当,他想切除别人身上的“溃疡”,可又自觉不自觉地培植了社会的“肿瘤”。最发人深醒的,恐怕要数杰克的舅舅卡斯的经历了。他本是个热情纯真的人,一次同朋友的妻子相遇,竟坠入情网。那朋友为了解除这痛苦的“三角关系”,在一次狩猎中,假借猎枪走火自杀了。卡斯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为了从内疚中把自己解脱出来,他拼命地做好事,甚至带头解放黑奴,结果却使那些获得了自由的奴隶找不到挣钱吃饱肚子的地方。他想在战争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勇于冲锋陷阵,可子弹偏偏不找他,反倒把那些跟在他后面冲锋的人送到死神的怀抱。然而,当他扬起了生命之帆,意识到人生的美好时,一颗子弹却把他送上了天。作者用相当的篇幅叙述了这位戏剧性人物的人生。从结构上看,这似乎是与主线关系不大的一条支线,但事实上,作者在暗中巧妙地铺设了联想的跳板,使人不由自主地拿理想主义的他与实用主义的威利相互对照,进而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在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的金钱社会,丧失信仰的实用主义与抽象的道德理想同样是行不通的。另外,小说还深刻剖析了美国所谓民主竞选的虚伪。尽管,从选民到竞选人似乎都在按照一种严格的程序办事,其实在幕后操纵竞选的还是腰缠万贯的财阀和手握权柄的党棍,其间的阴谋陷害和造谣中伤不胜枚举,以“正直”起家的威利也是靠这样的竞选“策略”才得以当上州长的。集诗人、批评家和小说家于一身的沃伦是一位不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大师,他很注意利用生活中的悲剧来挖掘其潜含的道德含义和自我本质。沃伦曾借杰克之口描述了他所处的那个世界: “它就象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如果你触动其中的任何一点,哪怕只是轻轻的一碰,振动也会波及最远的边缘。昏睡的蜘蛛受到震动会立即跳起来,吐出蛛丝,将你包围,并在你皮下注入黑色而使人麻木的毒液”。从作者这段充满了恐惧的描述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美国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置身于这样可怕的“黑网”中,人的悲剧性命运,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