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导语】:

《弗兰肯斯坦》讲述了一个科学怪人创作出怪物的故事。作品人物网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弗兰肯斯坦》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来了解一下吧。

  《弗兰肯斯坦》读书笔记一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在她二十岁左右写的,发表于1818年。一个两百年前的小姑娘虚构的故事,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感到新奇震撼。作者对人性的洞察与对科技的前瞻实在让人叹服。

  故事讲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弗兰肯斯坦以尸体为零件制作了一个面目狰狞的生命,并为此付出家破人亡的惨痛代价。故事是荒诞的,而它揭示的问题却十分真实,发人深省:善恶美丑从何而来?有怎样的前因后果?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福还是祸?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弗兰肯斯坦的崇高理想、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对事业的进取心,这些都是世人公认的善的品质,却颠覆了他的幸福生活,导致了一场灾难。在制造生命的试验中,弗兰肯斯坦就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带来光明,自身却遭天谴,万劫不复。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科技的进步,比如AI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不会是更大范围的普罗米修斯盗火?是福?是祸?不能想当然。

  怪物初涉人生,其性情也是混沌而淳朴的。这家伙不畏艰辛,努力学习,拼命做好事,渴望成为人类的朋友。但人类只把他当妖孽,惧怕他、辱骂他、伤害他、远离他。孤独和怨愤让他终于变成为害一方的恶魔。仔细想想,所有的好人都有可能做这样的恶事:对与自己不同的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歧视。而恶人作恶则往往起源于无辜,纠结于困惑,到终了之时,或如书中怪物,良心未泯,一生经历的也是地狱般的磨难。善恶之间的恩怨情仇就是这么展开的,成为主人公生活的全部意义。

  整篇故事张力十足,能让人读到恐怖处气脉凝结,读到伤心处肝肠寸断。对于十八世纪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描写,无论是法国田园,瑞士湖泊,还是英伦的城市古堡,俄罗斯的冰雪世界,让人时而神清气爽,时而热血沸腾。通篇以书信体叙事,诗一样的语言,直达灵魂。

  《弗兰肯斯坦》读书笔记二

  最初了解到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是通过电影《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根据弗兰肯斯坦改编的各种影视作品有很多,而这部电影算是比较忠于原文的。

  大一上过一门英美文学的选修课,课上老师又介绍了《弗兰肯斯坦》,讲到这本小说是“科幻文学之母”,历史地位很高,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听起来似乎很厉害。而直到最近,我才终于读完了玛丽·雪莱的这本“科幻小说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

  小说开始于探险家华尔顿的四封家信,他乘坐轮船去北极探险,路上遇到一位奄奄一息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华尔顿将他救上船以后,弗兰肯斯坦向船上的人讲述了他噩梦般的一生。

  弗兰肯斯坦年少时热衷于科学研究,他利用收集的死人的尸体残肢,拼凑出了一个两米多高的巨人,并赋予了他生命。然而在创造出巨人之后,弗兰肯斯坦却由于他恐怖而丑陋的外貌抛弃了他。巨人在流浪的过程中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渴望得到人类的关爱和友谊,但却被人们视为恶魔。

  被人们遗弃的巨人逐渐产生了对人类,尤其是对他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的怨恨,他先后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好友,弗兰肯斯坦的家庭被自己所创造的这个巨人全部毁了。

  弗兰肯斯坦为了报仇,一路追逐着巨人来到了北冰洋,最终由于体力不支而死去, 而他所创造的巨人在看到弗兰肯斯坦死去以后,对他的怨恨转为了无尽的悲哀,他在北冰洋的冰川上点燃火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解读出很多的内容。

  《弗兰肯斯坦》出版于1818年,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科学技术正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玛丽·雪莱利用这本小说,提出了一个科技哲学的问题,即人类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会不会被科技反咬一口,科学的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但科技的滥用也会将人类推向毁灭的深渊。从这个角度来看,《弗兰肯斯坦》可以说是对人类科技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拷问。

  弗兰肯斯坦利用科学掌握了生命的奥秘,用科技制造了一个“生命”,然而他却没有能力掌控自己制造的这个“生命”,最终被自己所创造的怪物毁灭。

  科技的进步一方面为人类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悲剧的发生。汽车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但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的阻隔,但也带来了隐私信息安全的种种问题;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和视力的损伤。科技本身就像是弗兰肯斯坦的巨人,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巨大的隐患。

  同样的问题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如今的AI技术、航天技术,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人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担忧:AI技术会不会造成“人机大战”?机器有了思维以后会不会反抗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会不会使地球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暴露?转基因食品对身体健康是否有害?科技永无止尽的发展进步,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其实更倾向于同意“科技利大于弊”这一观点。在我看来,《弗兰肯斯坦》这本小说其实也已经回答了这一问题,虽然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结于他对科学的狂热,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和他自己的人格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科学从来都不是悲剧的的制造者,人才是悲剧的制造者。

  而除了“科学的利与弊”这一科技哲学问题,从《弗兰肯斯坦》中,我更多感受到的,还有人性的善与恶。

  小说中弗兰肯斯坦所创造的,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人格,有喜怒哀乐的生命。从他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性的善与恶的两面性。

  在巨人被创造之初,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他渴望得到幸福,得到关爱,渴望融入人类社会,和人们成为朋友。为了和人交流,他偷偷学习人们的语言,为了得到人们的接纳,他悄悄地帮助农夫家人劳动,还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

  但由于外貌的丑陋,他一次又一次地被人类伤害,被抛弃,他感到悲哀,失望,进而对人类产生了怨恨。由于得不到人们的接纳,他开始疯狂地报复,他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家人和朋友,毁了他的幸福。

  但看完整部作品,我觉得用“魔鬼”来称呼这个巨人是不恰当的,他的内心本来并没有仇恨,他向往和平、善良的美好品德,但由于人们对他的不信任和偏见,使得他心中善的一面被隐藏,恶的一面被唤醒。他变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魔,他一次又一次地杀人,将弗兰肯斯坦的家庭搞得支离破碎。

  而在弗兰肯斯坦最终死去以后,巨人又表现出了人性中善的一面,他对人类的怨恨变成了对自己行为的悔恨和对弗兰肯斯坦死亡的悲痛,他发誓不再作恶,唯有结束自己的生命。

  玛丽·雪莱通过这部作品揭示了一个主题:人性中善与恶并存。

  同样的主题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都有所体现,比如《三体》中的叶文洁,本来并没有对人类的仇恨,而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背叛,使她最终对人性的丑类和卑鄙失望至极。

  《白鹿原》中的百灵也同样是这样一个善恶并存的人物,她坚韧,倔强,勇敢,是一位忠诚的革命者,但同时,她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却残忍地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背叛了自己的爱情。

  读《弗兰肯斯坦》,像是经历了一次奇幻的旅行,华尔顿的最后一封信结束,感觉自己像是和他一起,在白雪茫茫的北冰洋中,在重重冰川的围困中,看着弗兰肯斯坦的巨人在雪原上燃起火焰,孤独地走向死亡。

  不得不说,《弗兰肯斯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奇幻的恐怖故事那样简单。

  而在我看来,《弗兰肯斯坦》也有着一些缺憾,比如叙述拖沓,有的人物安排太多余,语言啰啰嗦嗦。但不管怎样,它依然称得上是一本精彩的小说,不然怎么能叫经典呢?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