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皆大欢喜》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介绍

【导语】: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关于《皆大欢喜》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皆大欢喜》的写作背景

  故事背景

  《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罗奇散文体的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吟咏牧羊人纯洁无限爱情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牧歌传奇在中世纪中断之后,文艺复兴时代重又兴盛。

  个人背景

  童年的莎士比亚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这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斯特拉福有一条艾汶河,周围有一大片茂密的森林,莎士比亚从小就喜欢听长辈们讲有关这片森林和小镇的各种传说和神怪故事。据说著名的绿林好汉罗宾汉当年就在这片森林里出没。罗宾汉勇猛无敌,剑法高超,专好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因此深得民心。之后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皆大欢喜》中还提到了这片森林和英雄罗宾汉。

  莎士比亚小学6年级时他曾和一个叫罗瑟琳的女孩要好。罗瑟琳有点假小子样,两人常常爬过围墙到皇家园林里玩,看守人一发现就赶他们走。有一次,她扭了脚踝,他赶忙背起她,她亲了他一口。罗瑟琳日后成为他的剧作《皆大欢喜》里一个人物的原型。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赏析

  剧名《皆大欢喜》表明剧中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双双喜结良缘,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以善胜恶的美好境界。莎士比亚习惯于从人性论出发,把尖锐的社会矛盾理解为善恶两种力量的斗争,在喜剧中,他往往通过恶人的悔悟和好人的宽恕来求得矛盾的解决。

  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在《皆大欢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类追求美好事物,爱情,幸福的肯定,宣扬人类的真,善,美;二是恶人并没有得到惩罚而是得到宽恕,最终好人和恶人互相和解达到和谐统一。

  从故事发生地来看,莎士比亚在这部喜剧中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故事主要发生在亚登森林。第一幕第一场中查理告诉奥列佛说老公爵“亚登森林中,许多快乐的人们和他在一起:在那里他们像古时候英国的罗宾汉一样生活,听说每天都有许多青年贵族成群地去依附他,无忧无虑的打发岁月,像人类在黄金代那样。”这里,亚登森林被描绘成一个牧歌式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温暖祥和的地方,这群被放逐的人过着天真、纯朴的田园生活,拥有没有界石的广阔平原,这里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在亚登森林中,人们呼吸着自然、纯朴、幸福和平和的空气,真正体现了文艺夏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奥列佛与奥兰多都是罗兰·德·鲍埃爵士的儿子,本是一奶同胞,理应亲密无间。然而奥列佛嫉恨其弟奥兰多,没能给予他兄长的关爱。在父亲故去后,奥列佛以家长自居,专断无情,剥夺了奥兰多应有的贵族式生活。奥兰多这样抱怨“他叫我和佃工在一起过活,不把我当兄弟看待,尽他一切力量用这种教育来摧毁我的高贵的素质。”(第一幕第一场)不仅如此,奥列佛想借拳师查尔斯之手在摔角比赛中伤害甚至杀死他的兄弟。然而,奥兰多却因祸得福,不仅仅轻松击败查尔斯,还遇见了令他一见钟情的罗瑟琳。之后,奥兰多为了躲避新公爵以及奥列佛的迫杀来到了亚登森林。

  奥兰多对于再现中的爱人的形象顶礼膜拜,骑士式的痴情发展到了极点。然而,奥兰多的这种客体本位爱情观念有其局限性。张晓玲在《(皆大欢喜):由嘲讽构建的和谐世界》中曾经论述过奥兰多在剧中受到的嘲讽。这些嘲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爱情观念的局限性。张晓玲说:“这种浪漫的骑士爱情却遭到了多个剧中人物的嘲讽,他那刻在一株株树上的爱情十四行诗成为被嘲讽的众矢之的。”剧中的弄人曾经用滑稽模仿的歪诗讽刺奥兰多的情诗,对此,张晓玲论述道:“试金石把奥兰多的情诗大大地浅俗、甚至是庸俗化了,善意然而却是尽情地嘲笑了奥兰多那罗曼蒂克的夸张和做作”。

  在莎剧《皆大欢喜》中,罗瑟琳讥讽奥兰多的痴情表现,而又接受了他的爱情,她在表面上的矛盾中实现了深层伦理意义上的升华,与奥兰多爱情观念的象征性的转变两相印证。因而,罗瑟琳与奥兰多的婚姻也是象征性的,象征了整体主义的爱情观念对于奥兰多客体本位的骑士般的爱情观念的救赎。爱情观念是一种重要的伦理观念,因而奥兰多与罗瑟琳的爱人关系在象征中的飞跃以及他们象征性的婚姻均是整体主义伦理的绝佳注脚。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