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中麦克白的人物形象分析 麦克白是怎样的人

【导语】: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作品《麦克白》中的重要人物,关于麦克白是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关注,小编来给大家介绍麦克白的人物形象。来了解一下吧。

  麦克白的人物形象分析

  “现在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是熟悉人类的,他在这一方面是如此出类拔萃,以至无愧被公正地称为人类心灵道德大师。”莎士比亚在其剧作中塑造了大量巨人形象,他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技巧是难以企及的,本文选取他的四大悲剧中的《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进行简要分析。麦克白本是一个保卫国家的英雄,因为女巫的预言,对命运发起了挑战,一步步成为了一个弑君篡位、残杀无辜的反面形象,最后在众叛亲离之中走向毁灭。本文从麦克白的心理变化和人物性格两方面分析他的悲剧性,并且认为作者对麦克白的反面悲剧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更加有力的表达效果。

  一:从弗洛伊德三个人格模式分析麦克白心理

  弗罗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从第一幕的第三场女巫的出现,对麦克白未来的预言,考特爵士封号的降临,使麦克白相信了女巫的说辞,“葛莱密斯,考特爵士;最大的尊荣还在后面。”这里充分体现了麦克白的野心和原始欲望。而内疚感体现了他的超我。从剧中第一幕第四场读者可以看出:“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 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眼睛啊,看着这双手吧;可是我仍要下手,就算干下的事会让眼睛不敢卒睹。这里星星是他的超我的具象化体现。在这段独白中,他的本我正试图逃脱超我的审查和惩罚。

  事实上,麦克白的本我不止一次的想要掩盖他的超我。邓肯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要是把他杀死了,他生前的美德,将要像天使一般发出喇一样清澈的声音,向世人阳告麦克白的弑君重罪……可是麦克白的跃跃欲试的野心,却不顾一切地驱着他去冒颠踬的危险。虽然他内心有着极强的道德观念却被自己的欲望驱使着走向罪恶的源头。从第二幕的第一场:“坚固结实的大地啊,不要听见我的脚步声音是向什么地方去的,我怕路上的砖石会泄漏了我的行踪。把黑夜中一派阴森可怕的气氛破坏了。我正在这儿威胁他的生命,他却在那人活得好好的。在紧张的行动中间言语不过是一口冷气。我去,就这么干;钟声在招引我。不要听他。邓肯,这是召唤你上天或者下地狱的丧钟。”他内心的不安与害怕致使他产生一次又一次恐怖的错觉。然而,还是被内心邪恶的意愿所蛊惑。最终走向弑君的罪恶深渊。

  在杀害邓肯的同时,他也杀害了自己的睡眠。“他长叹:那打门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点点的声音都会吓得我心惊肉跳。这是什么手,嘿!他们要挖出我的眼睛。”他饱受着罪恶感的折磨而惴惴不安。这时候他的超我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为了掩饰以前的罪恶,他选择了用更大的罪恶来维护自己所得的一切。从而导致麦克白这个有着强烈的是非观的人在弑君之后又犯下杀友屠幼之罪。而再次的嗜杀成性的麦克白,没有了原有的罪恶和恐惧。他只是维护着他至高无上的王权。而这一切的行为只是他自我的表现。

  在一系列的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中,他不断寻求自我想要从中调和。但悲哀的是,自我的不够强大使自己一步一步屈服于自己的欲望,形成了他罪恶的自我观念。并最终失去自我。加深了戏剧的悲剧性。

  二.麦克白---人性的弱点

  麦克白作为莎翁笔下经典的悲剧人物形象,但他弑君的罪恶,让人对他产生悲悯的同时不禁有更些感慨。我认为麦克白的悲剧源于人性的弱点。

  麦克白原本是个受人尊敬的将军,战无不胜。人都是有欲望的,他也会想得到更大的权利。但欲望也需要催化,在没有催化的时候,这份野心不会轻易展露出来。对于三个女巫的预言,麦克白是有所怀疑的,然在他得胜归来之际,女巫的第一个预言实现了一一麦克白成为了考特爵士。在这之后,麦克白对于至高权力的欲望开始被催化、慢慢膨胀。麦克白借助着女巫们的预言,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欲望和野心。他对预言的深信不疑,其实是把预言当做他夺取权力的底气,这里是人性的第一个弱点。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麦克白被封考特爵士后,他希望女巫的第二个预言能够实现,他渴望国王的冠冕与权杖,即使现任国王是他的表哥。

  当得知自己有可能成为国王之后,麦克白心里还是有点犹豫,心中的善恶开始交锋。然而,他此时还是更想要当国王,只是催化还不够。于是,麦克白夫人站了出来,不断劝说麦克白弑君,此时麦克白的欲望被催化到了极致,他和麦克白夫人一起杀害了邓肯,犯下了弑君大罪,这里是人性的第二个弱点。当心中充斥欲望后,极易受他人挑唆。那个时候的麦克白只是需要一个人帮他分担罪恶,即使那个人不是麦克白夫人,他最终也会下手的。只是麦克白夫人他更为信任,使得他受挑唆的影响更大,犹豫的时间更短而已。

  不惜一切代价获得的王位,患得即会患失。麦克白在弑君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生活在了失去王位以及杀人的恐惧之中,只能用下一个噩梦,填补上一个噩梦的空虚,麦克白夫人也是一样。欲望并不能泯灭人尚存的良知。当一个人的欲望通过非常手段得以满足后,良知开始占据上风。只是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有所不同,恐惧使麦克白夫人噩梦缠身,夜不能寐,最终发了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麦克白,恐惧却使他更为疯狂暴戾,最终的结局也更为悲惨。

  在某种意义上,麦克白的悲剧早已经被女巫预言了,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个预言。首先,三个女巫的预言为麦克白的沉沦做足了铺垫,为麦克白植入了一颗可怕的种子;其次,在麦克白夫人的唆使下,麦克白鼓足勇气杀了邓肯,自此麦克白走上了邪恶的道路,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麦克白的野心,女巫的欲言使他有了为恶的动力,但是同时班柯也听了女巫的预言,可是班柯并没有动摇自己的立场,这个对比明显地表现了麦克白的悲剧是由他一手酿成的;麦克白夫人确实怂恿他杀了邓肯,但班柯之死是麦克白一人所为,并且麦克白还杀了其他无辜的人。从这可以看出,麦克白残忍的杀戮实际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麦克白的悲剧的产生还是由于他自己。

  我觉得贪婪的欲望,其实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麦克白,就好比是人性的弱点,看我们怎么有效地去遏制了。

  三.麦克白的悲剧性-迷路的人

  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残暴的君主,他弑君篡位,凶狠残暴…似乎世间所有的坏的词语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但对于他的死亡,并没有大快人心,反而让人感到有些悲悯。深究其缘由,不过是一个可怜的迷路人罢了!

  麦克白最初的时候是一名骁勇善战的赤胆忠心的苏格兰大将,曾凭一己之力平定了一场叛乱。麦克白身份尊贵,身为王室贵族,自己又军功赫赫,心内隐隐觊觎那近在咫尺的王位。他是一位野心家,然而在他遇见三个女巫之前,他的野心并未展露出来。当他听见女巫预言后,深埋心里的那丝丝欲望开始发酵,他的野心开始浮出水面。随着王位距离的拉远,他开始浮躁。现实的难题、内心的欲望,他纠结着,对于自己前进的方向,他开始有些混乱。最后,在内心善与恶的交接之下,他遵从了内心的欲望,他开始迷路了。麦克白夫人很了解他丈夫,在麦克白一再退缩时,她敦促着,用力的把他向迷失的方向推着。弑君计划开始了,那满手的血告诉麦克白,他再也走不回来了。弑君以后,他再也得不到睡眠,再也无法面对自己。他看着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说:大洋里所有的水都无法洗净这双手,倒要把水染得殷红。

  在迷失的路上快到终点时,他感慨:“自己不过是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内心麻木,这人生在走下去,也不过是这样罢了。

  书中其实有提到“迷路的人的说法”。赫卡特第一次出场时,就称麦克白为“迷路的儿子”,“…你们所做的一切,更糟糕的是,不过是为了一个迷路的儿子,他残忍恶毒,怨天尤人,如同凡夫俗子,珍爱的并不是你们,而是他的私刑。”在有些学者看来,赫卡特是异教代表,对异教徒而言,麦克白不过是暂时偏离了上帝之路,最终还是要回到正路上去的,而且他追求的只是自己的私利,所以与他们并不同路,更不是他们的同类。但此文的“迷路”并不是指麦克白在所谓正教与异教之间的纠葛,而是其迷失在权欲下,走错的进程。从某一方面来说,读者对于麦克白的同情和谅解,何尝又不是其“迷路的人”的形象。

  那最终麦克白有没有回到正轨上,是有的。他在死前的最后一秒,仍积极捍卫自己用鲜血堆积的王位。对于手上所沾染的鲜血,他已经变得麻木,似乎已经治好了刚登上王位的“恐惧”,又或许是习惯了那恐惧。但迷路的终点,是解脱。是安心的睡一觉,不会被噩梦侵扰;是终于告别这喧哗的世界;是终于可以同死去的人同在。

  定义为悲剧的《麦克白》,作为悲剧人物的麦克白,最后留在读者心里的,也就是个可怜人。他,一步一步,走向那权欲的最高峰。站在山顶,本可以看得更远,但他无暇去顾及那些景色,内心被爬山时踹下山脚的人们占据着,被担心后来者的恐惧占据着,原来,身在高处除了指点江山外,所剩下的唯有孤独。

  四.麦克白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麦克白》这部戏剧的一大特点是其中所塑造的麦克白、邓肯、马尔康等人物形象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麦克白弑君以及最后被马尔康所杀也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上的麦克白原是苏格兰莫瑞地区贵族,因邓肯一世统治后期征战不断,与境内外多地发生冲突,引发不满,故在莫瑞交战时,邓肯一世被杀。麦克白以王室后裔身份继任苏格兰国王,在位十七年,最后被邓肯一世之子马尔康所杀。而戏剧中的麦克白本是战功赫赫的英雄,被女巫的预言勾起权欲和野心,在妻子的鼓动下弑君,又派人暗杀班柯父子,后来更是以及其残酷暴虐的方式杀害了麦克德夫的家眷。他因女巫的预言而担忧恐惧,于是不断铲除异己,在杀戮中逐渐变得麻木,直至最终被马尔康所杀。戏剧《麦克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弑君篡位的故事,主人公麦克白雄心勃勃地想发展、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了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麦克白的堕落更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不安分的天性,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所表现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在权欲与野心的驱使下变成了一个杀戮成性、残暴不仁的恶棍。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这正是莎士比亚所要展现的人性的恶以及这种恶所导致的悲剧。

  莎士比亚之所以要将麦克白塑造成一个被权欲控制的暴君形象,是由于当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人欲横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莎士比亚诞生于16世纪60年代,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蓬勃展开的时候。对于一千多年黑暗的中世纪宗教对人欲的压抑,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世俗欲望,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和主体价值。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恶的本性也开始膨胀。曾经发挥过巨大进步作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与个性解放,发展和派生出了严重的冒险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欲望的膨胀激发了人们对金钱、名利、权力的狂热,使人丧失了美好的德行与理性,从而引发种种血腥的罪恶。莎士比亚正是看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势利对人性的毁灭,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社会罪恶、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领悟到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于是,《麦克白》便应运而生,在抨击人性的恶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反思。

  有些时候,读者对于书中主人公的同情何尝又不是因为触动了心理的那一点。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麦克白。或许今天的麦克白,就是明日被心理欲望驱使的不折手段的自己。斯人已逝,生活仍在继续。悲剧给人的感悟,牢记在心,好好走路,不要迷路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