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阕 题》原文及赏析

【导语】:

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只有嫦娥未嫁人。 凡看过香港故事片《拉郎配》的人,都会对皇家选美给民间造成的巨大骚扰,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艺术是现实的反映,社会

  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只有嫦娥未嫁人。

  凡看过香港故事片《拉郎配》的人,都会对皇家选美给民间造成的巨大骚扰,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艺术是现实的反映,社会实际的悲惨,实在更有过于艺术的渲染。姚廷遴《历年记》录写本诗时,也记写了清初的实际情况: “顺治四年丁亥,夏间讹传朝廷采选秀女,府县城镇、乡村僻壤,有女在家者俱惊惶无措,早说暮成,俱幼婚配。不必三杯水酒,只用一鼓一笛,甚至良贱不拘,岂论贫富难匹。限时限刻,从早至暮,从暮达旦,无论日之吉与不吉,周堂利与不利,遍地结亲,亦希遇之事。当时有人将诗一首传诵云云。”

  读了这段记载,诗意已十分明晰,大略谓朝廷选美的诏书还未真的颁发,民间已哄传起来,以至急急忙忙,不待准备齐整,便匆匆忙忙地成了亲,不长的时间,已嫁取完毕,几乎只剩月亮里的仙子嫦娥还是女儿之身了。

  不过,记载中 “有人将一首诗传诵”一语很值得品味,不云撰作而云“传诵”,很有分寸。实际上,这首诗不是当时的作品,而是古已有之的旧作,作者为浙江四明僧人祖柏。陶宗仪《辍耕录》云:“后至元丁丑夏六月,民间谣言:朝廷将采童男女,以授鞑靼为奴婢,且俾父母护抵直北交割。故自中原至于江南,府县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十二三岁以上,便为婚嫁。六礼既无,片言既合。至于巨室,有不待舆马亲迎,辄徒步以往者。自后有贵贱、贫富、长幼、妍丑匹配之不齐者,各生怨悔,或夫弃其妻,或妻憎其夫,或讼于官,或死于夭。此亦天下之大变。吴中僧祖柏,素称滑稽,口占绝句云云。”祖柏之作,与《历年记》所录略有出入,诗第四句云 “惟有嫦娥不嫁人”。显然,本诗并非 “剥皮”之作,而是 “传诵”旧作,只是在传诵中略失其真而已。《历年记》只写了民间骚乱之际的情景,《辍耕录》则更写出事后的后遗症。两处记载,一记元代至元丁丑(1337)之事,一记清代顺治丁亥(1647)之事,相距310年之遥,却同样有选秀女、扰闾里之举,封建时代之情事竟如此相似,实令人感叹社会进步之慢。

  如果说清朝是异族入主中原,对汉族实行压迫,含有民族斗争的成分,元代也一样,所以二者较相似的话,那么,由汉族统治者实行统治,能否避免这样的闹剧呢?也不能,因为这是由封建机制派生的毒瘤,只要有封建皇权存在,此类骚扰民间的丑事就会出现。明末南京的福王政权,便也曾有过选妃的举措。《明史鉴》云,福王于崇祯十七年 (即顺治元年) 五月刚即“监国”之位,便于“八月庚辰”,开始 “传周妃命,选淑女”。“使太监李辅国等,分诣苏杭采访,民间嫁娶一空。”“中使四出搜巷,凡有女之家,黄纸贴额,持之而去,闾井骚然。”可惜因福王政权短命,秀女们 “未入宫而乱作,军府以一鞭驱之去”,成为清朝权贵的现成玩物。这种古代妇女特有的悲剧,怎能不令人泫然泣下?皇家选秀女时,“民间嫁娶一空”,“只有嫦娥未嫁人”,说得多么恰切,多么透辟!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隆庆二年(1568)闹选妃丑剧时,有人模拟祖柏之作,吟诗一首,讽刺意味更浓,不妨录来参阅:

  抵关内使未为真,何必三杯便做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吓得嫦娥要嫁人!

  这一下,不仅 “间井骚然”,连天庭也不得安宁了。尤有意味的是,当时盛传要选若干寡妇陪伴秀女入京,吓得寡妇也纷纷嫁人。时人有诗吟咏云:

  大男小女不用愁,富贵贫穷错对头。堪笑一班贞节妇,也随飞诏去风流。

  封建时代妇女的命运,多么令人悲悯!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