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山二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①。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鶡②。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③。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①。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鶡②。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③。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④,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⑤,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⑥,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蚳⑦,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⑧,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注释〕 ① 煇(yùn)诸之山: 煇,通“晕”,太阳周围的光气圈。 ② 鶡: 音和(hé),雉类,羽毛黄黑色,好斗,至死方休;又音介(jiè),雀类,体大而色青。 ③ 伊水: 此处伊水即今日发源于河南省熊耳山的伊河,向东与洛水汇流后再流入黄河。 ④ 鸣蛇: 预报旱灾的怪兽,其原型是眼镜蛇或鳄鱼。 ⑤ 化蛇: 预报水灾的怪兽,其原型是水獭。 ⑥ 昆吾之山: 昆吾,一为人名(颛顼后裔,发明或改进了制陶技术),二为刀剑名(相传周穆王西游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三为山名。《拾遗记》卷十记有:“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尺,犹未见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昆吾之山不知得名于哪一种情况。 ⑦ 蠪蚳(chí): 一种有角的野猪。郭璞等人认为蠪蚳即《东山二经》中凫丽山的蠪蛭,但是两者形貌差异非常大,应该分别指不同的怪兽。 ⑧ 马腹: 一种食人的猫科动物,或谓水虎、虎鼬。

  【鉴赏】 《中山二经》即中部山区第二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9座山,5条河流,6处地望,14处矿物,3处植物,7处动物,当地居民供奉人面鸟身图腾神。

  本章第9节蔓渠山是伊水的发源地,据此可知《中山二经》诸山大体位于今日伊水沿线一带。伊水发源于熊耳山西端与伏牛山西端的交汇处,熊耳山属于秦岭东段支脉之一,它是洛水和伊水的分水岭,主峰金宝山海拔2094米。

  第4节鲜山位于伊水的南岸,这里有一种能够预报旱灾的鸣蛇,当它发出像敲击磬石一样的声音时,就意味着这一年将久旱无雨。第5节中阳山与鲜山相邻,当地有一种能够预报水灾的化蛇,当它发出“哧呼”的声音时,就意味着这一年将暴雨成灾。有必要思考的是,预报旱灾的鸣蛇与预报水灾的化蛇成对出现,这恐怕不是偶然的现象。在中国农村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每年春耕之前,要将耕牛打扮一番,耕牛的花纹色彩图案预示着当年雨水的多寡、收成的丰歉。或许春牛报年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五藏山经》时代,不过那时用于预报年成的动物种类比较多。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