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圣人抱一》原文及鉴赏

【导语】:

圣人抱一 【原文】 曲则全, 枉则直[申][1], 洼则盈[2],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3]。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4];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

  圣人抱一

  【原文】

  曲则全,

  枉则直[申][1],

  洼则盈[2],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3]。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4];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5],

  诚全而归之,

  希言自然。

  【注释】

  [1]枉:曲,委曲。

  [2]洼:低洼。

  [3]抱一:守道;一即道。式:模式,范式。

  [4]伐:夸。

  [5]虚言:空话,假话。

  【译文】

  树木长得卷曲不合规矩反而会免除先伐之祸,

  屈就反而伸展,

  低洼反而充盈,

  破旧反而生新,

  少取反而多得,

  贪多反而迷惑。

  所以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可以治理天下。

  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能看得清楚;

  不自以为是,反能受崇敬;

  不自我夸耀,反能见功劳;

  不自高自大,反能长久。

  正因为不和世人相争,所以没有谁能与他相争。

  古人所说“曲则全”的道理,怎能只是一句空话呢?

  对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只能诚心诚意去遵循。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之道。

  【解析】

  老子开篇就引用了古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六个词分别指代六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它们共同反映一个道理,那就是“委曲求全”,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这是一种低姿态的生活态度。对于除人以外的诸多生物而言,委曲求全确实能保全它自己,以免受外来的伤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界定为一种大智慧。

  在生物圈中存在着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各种生物为了生存而免受淘汰,纷纷显示出自己的生存技巧。蛇是一种最柔软的动物,正因为它的柔软,它才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形状,以逃避敌人,并自由前行而不受外界环境的阻挠。试想:如果蛇像一根大木棒一样坚硬,它还能自由前行吗?这乍听起来是一个十分可笑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它违背常理,即我们所说的大道。大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被我们所感知,德是道的体现,体现了道的无行无为。蛇本身不是道也不是德,它只是体现道和德的万物中的一种,作为灵长类的人类是最能体现道和德的载体。

  我们经常用青松的孤傲和柳树的温顺来形容完全不同的处世风格,青松不畏惧严寒,傲然挺立,任凭外界风暴雷电的狂虐。而柳树却不同,它随风而舞动,姿态妩媚。态度的不同就必然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青松折干倒地而死;柳树左右摇摆,保持平衡,什么也没有受损,反而得到了杨柳依依的美名。我们应该学习柳树,以“曲”而保“全”。

  几何定理的证明中,有时会用到逆证法,也就是倒着推理,我们在此也不妨使用逆证法来推断。如果我们从全的方面去求全,直的方面去求直,必然无法达到目的,这是因为全的方面会走到它的反面曲,直的方面会走到它的反面枉。所以,我们为了达到全,不妨先曲;为了达到直,不妨先枉。

  得道之人最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永远处在曲和枉的境界里,所以就无为地得到了全和直,也就无所谓曲和全、直和枉了。没有了概念和分别,也就没有了矛盾,没有了矛盾也就没有了痛苦,没有了痛苦也就自在无为,和大道同步了。

  圣人(得道之人)的眼里没有自己,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或他物,所以没有任何东西遮蔽,自然会清澈明亮,也就什么都能看得见了。圣人没有等级观念,自然没有善恶是非的标准,自己没有对错,别人也无所谓善恶了。他们不自夸,也不损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赞扬、拥护和爱戴。他们对于自己的成绩从不夸耀,心中没有功过的概念,自然也就不会骄傲。常人则不同,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开始别人还能容忍,最后别人也就厌烦了,自然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颂。

  最主要的是圣人没有分别心,对所有的事物都不会分别对待,无所谓名利,一切顺应自然,淡然而宁静。他们不会与人进行残酷的你争我夺,始终和大道合为一体,万物皆源于大道,和大道同体的人岂不是拥有了宇宙万物,还有什么可争夺呢?得道之人不与人争,也就没有得;没有得,也就没有失。没有得失也就无所谓患得患失,没有患得患失也就没有痛苦的折磨。没有痛苦是美好的人生,这是不与人争夺的结果。

  前面我们讲到大道和大德的关系,委曲求全是一条智慧的处世方略,这是解悟大道之人的行为,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德。

  为人之道

  刘秀委曲求全以自保

  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刘秀、刘伯升兄弟也在南阳起兵。后来义军联合起来,推刘玄为帝。在义军发展过程中,刘秀兄弟逐渐显示出超人的才智和胆识。特别是在昆阳一战中,刘秀临危不乱,以少胜多,取得了昆阳大捷。然而大胜之后,义军开始分裂。有人对刘玄说:“刘秀兄弟才识过人,且屡立战功,势力越来越大。二人难以久为池中之物。此时不除,将来必为祸患。”刘玄觉得言之有理,便下令杀掉刘秀的哥哥刘伯升,刘秀本人也将大祸临头。

  刘秀这时正在带兵攻打昆城附近的县城。听到哥哥被杀的消息,非常悲痛。他明白自己功劳太大,遭到皇帝刘玄的猜忌,性命悬于一线之间。本来他是久怀自立之心的,但若这时起兵反叛,自己势力尚弱,无异于以卵击石。逃跑吧,身家性命或许能够保住,千秋大业则付之东流。思来想去,刘秀决定效孙膑装疯、以柔克刚之计。于是急令收兵,匆匆赶回宛城,叩见皇上。一到殿上,他“扑通”一声跪伏在地,向刘玄连声谢罪,流着泪说:“我们兄弟没有听从陛下的旨意,是天大的罪过。我们百死莫赎!”刘玄本就觉得杀害功臣有些过分,见刘秀如此自责,反而不知如何是好。

  旧时的部下听说刘秀回来了,纷纷前来探望。有人说些激愤的话,刘秀总是借口有事,敬而远之。为了表明立场,哥哥的丧礼,他也不去参加,而且一点儿悲痛的表情都没有;一日三餐,总是饮酒作乐,谈笑风生;跟别人谈话,绝口不提自己在昆阳大捷的功劳,总是显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不停地责备自己,说皇上如此器重自己,自己却有负他的期望。刘秀的表现传到更始帝耳中,更始帝的警惕之心马上松懈下来。他觉得刘秀对自己这么忠心,怎么会背叛呢?后来,反而深深内疚起来,后悔听信谗言,杀害功臣。刘秀不但躲过了此次劫难,还被加封为破虏大将军。后来,刘秀看准时机,离开了更始帝,在河北建立了自己的队伍。他以河北为基础,扫荡群雄,终于统一了天下。

  刘秀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委曲求全的处世策略,为了积聚力量,他低三下四、忍辱负重,上天不负苦心人,最后他取得了成功。

  从政之道

  勾践屈辱尝粪为灭吴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了报杀父之仇,发动兵马,向越国进攻。吴军在梅山之战大获全胜,越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退守在会稽山。越王勾践眼看着就要国破家亡,要求跟吴王讲和。吴王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要越王夫妇到吴国给自己当仆人。勾践与大臣文种和范蠡经过一番谋划之后,答应携着妻子心甘情愿侍奉夫差。

  夫差的大臣伍子胥极力反对,要求直接杀死勾践,以绝后患。夫差有心要羞辱勾践,拒绝了伍子胥的建议。他在先父阖闾的墓旁建了一所简陋的石头房子,将勾践夫妇安置其中。里面没有床铺,他们就铺上干草;以前的王袍也被换上了奴隶的服装。他们整日蓬头垢面,替夫差养马、劈柴挑水、做饭洗衣,俨然奴隶一般。为了麻痹夫差,让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勾践想方设法讨好夫差,博取他的信任,甚至不惜亲自舔尝他的粪便。

  一次,夫差生病,腹泻不止,便令勾践暂时回避一下。勾践连忙说:“贱臣过去曾从师学医,了解一些医术,如果让我观察一下您的粪便,我就可以判断您病情的轻重。”说完就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

  夫差疑惑地问:“你如何知道?”勾践回答说:“贱臣曾听医师说:粪者,谷味也,体健其味重,体病其味轻。贱臣刚才尝过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苦,可见没有什么大碍!稍加调养就可以了。”夫差叹息道:“勾践今日如此对我,这些是我宠信的大臣和儿子都做不到的啊!勾践对我的确忠心耿耿!”感动之余,吴王决定释放勾践夫妇回国。

  勾践回国以后,发愤图强,笼络群臣,教养百姓。十年卧薪尝胆,他的国力大大增强,他便等待时机讨伐吴国,以雪耻辱。勾践虽然报仇心切,但并未鲁莽行事,他时常对众人说:“两国交兵,除将士有必死之心,战马有一日千里之力外,后方补给是很重要的,有许多国家征伐别国时,都是因为后方补给跟不上,才被迫撤离的。我军若与吴国交战,一战必胜还可,若成两军对峙,便不妙。所以欲灭其国,先灭其粮草,此乃上上之策啊!”

  但是,吴国地大物博,哪有轻易断粮之理?吴国的农夫多得像海滩的沙粒,难道能把他们全杀了不成?为此,勾践一筹莫展,整日思虑败吴之策。

  一日,忽报有吴国使者来见,原来他们是来讨债的。几年前,越王向吴王借了十万斛粟米,现在吴国想要讨回以备耕种。因为吴国粮仓都只供应一年的粮食,如今正值耕种季节,正要用十万斛粟米回去散给百姓播种。

  越王想了一想,便向使者恳求道:“短时间很难凑齐这么多粟米,容宽限几日,定当派人送回吴国,不需再来人取。”

  吴使爽快地答应了,勾践便命令百姓将粟米蒸熟,然后来官府换取两倍的生粟米。百姓们见有利可图,都日夜不停地蒸粟米。不几日,勾践便派人将十万斛熟粟米交给了吴王,并称这种粟米最适合播种之用。吴王见米粒大而饱满,便相信他,命人拿去播种,可百姓播种后却都不发芽,吴国因此大闹饥荒。

  勾践乘机发兵讨伐吴国。吴国由于粮食供应不上,军队战斗力下降,五湖决战,夫差大败。越军包围了夫差的王宫,杀死宰相,活捉夫差。吴王没想到昔日舔尝自己大便的人竟然倾覆了自己的国家,他请求世世代代为越国附庸。勾践一心欲痛雪当年的耻辱,断然拒绝,夫差被迫自杀。

  堂堂一国之君,肯为奴仆,已是不可思议,更尝粪便,其忍辱之心真是无人可比。如果盲目反抗不起任何作用,那就用百倍的忍耐为既定的目标暗中积蓄力量,总会有出头的一天。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