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简称《感应篇》。道教劝善书。原文一千二百七十四字。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 《正统道藏》收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三十卷。《宋史艺文志神仙类》著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

  简称《感应篇》。道教劝善书。原文一千二百七十四字。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

  《正统道藏》收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三十卷。《宋史·艺文志·神仙类》著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后人多误以为李昌龄为该书作者。李昌龄,按《宋史·李昌龄传》:字天锡,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或云字伯崇,眉山人,原籍陇西(今甘肃天水)。但其人已进入南宋,编有《乐善录》十卷(《宋史》著录李石《乐善录》为误)。据近人考证,该书本文约作于北宋末南宋初年。

  宋陈奂子序称:“推本道德之旨,发明祸福之端,究诰天下之证,严于训戒,以警悟人心者矣”。《感应篇》千余字,宣扬天人感应,劝善惩恶。始于“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终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句。各流传本每句均有详细的注释。其大意谓天地有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灶神等录人善恶,为恶必降之祸,行善必降之福,依所犯轻重夺人算纪,按立善多少为各等神仙。详略诸恶与众善。《道藏》李昌龄传,郑清之赞本,博引三教典籍,历述灵应故事,宣扬感应灵验,天神难欺,并融宋儒理学于其中。郑清之为理宗名相,博引《四书》、《五经》,其赞极称《感应篇》句句不虚,还以普度的口吻为人演说虽行善不多,然只要回心为善者,均可证仙果。陈奂子在前序中说:善而无所劝则诅,恶而无所戒则流。使人知所劝而勉于善,知所戒而惧于为不善。则夫保卫良心,适其情性之正,惕然不敢自肆。

  该书将道教修养化为世俗生活,对后世影响颇大,有评者谓《太上感应篇》为首屈一指之善书,内而道士,外而儒生,莫不津津乐道焉。又有论者谓:福善祸淫,天之道也,趋善远恶,人之道也。《感应篇》之作为不能择善而行者设尔。人心未尝无所畏,上焉畏义,其次畏祸。读是书者见为恶得祸之可畏,充畏祸之心而畏善之心萌焉。

  据冯梦周前序,该书在宋代则已大量刊行流传,宋尝刊版于虎林之东太一宫,前有李宗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版早已不存。其后又多有刊行。除《道藏》收录宋李昌龄传本外,历代均有注释本。如宋绍定六年(1233年)胡莹《进太上感应篇表》,元泰定甲子(1324年)陈坚《太上感应篇灵篇图说自序》、明王周汲《五五峰集》卷三《太上感应篇序》、清惠栋《粤雅堂丛书》二编第二十二集有《太上感应篇注》二卷。清黎士弘《托素斋文集》卷五《感应篇序》等。另外,《道藏辑要》尾集收《太上感应篇集注》一卷、《道藏精华录》第十集《太上感应篇赞义》一卷。该书清代译为满文流传,至今尝流传于朝鲜、日本等国。国外亦有作注本。今存李昌龄传宋本为最早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