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谴责小说。二十回。清刘鹗撰。原署洪都百炼生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版。 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卒于宣统元年(1909年)。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自幼承袭家

  谴责小说。二十回。清刘鹗撰。原署洪都百炼生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版。

  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卒于宣统元年(1909年)。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自幼承袭家学,但科场不利;他崇拜西学,研究过数学、医学、水利学等。曾行医和经商。先后在河南巡抚吴大澂、山东巡抚张曜处做过幕宾,因治黄有功,官至知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私售仓粟罪被充军新疆,次年于迪化(今乌鲁木齐)病故。

  《老残游记》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又以主要篇幅写了两个酷吏的非人道的罪恶行为,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老残,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又名补残,即补救残局之意。作者把他写成一个自甘淡泊,不入宦途,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的一位爱国志士。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的疾苦,对酷吏的残暴嫉恶如仇。他肝胆侠义,是非分明。书中写他曾向山东巡抚献策治河;又替城武知县策划“制盗”良计;搭救沦为妓女的田环翠等;更着重写他查访并揭露玉贤、刚弼的罪恶和为贾魏氏伸雪不白之冤两件大事。老残四处奔波,意在请出真正的清官,以施“仁政”,从而挽救并维持清朝统治的残局。老残是在那个时代波涛冲击下思想十分矛盾的人物,他既有江湖义士的豪侠气质,爱抱不平,但又摆脱不了文士的软弱本性,不能积极有为;他痛恨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但却只能与统治者保持一定距离,不愿同流合污而已;他自持清高,却又有名利之念。所以,他只能在封建制度轨道上做些为民请命和自以为利民的事情。老残的思想矛盾在清末知识分子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作者着力描写的是玉贤和刚弼这两个酷吏形象。玉贤是朝野上下、远近驰名的“办盗”“能吏”。在他的衙门前竖着十二架站笼,不到一年就站死了两千多人,而这些受惩治的所谓“盗”,“十个中倒有九个半”是无辜的老百姓。玉贤所创造的这种“路不拾遗”的“丰功伟绩”,是用人民的鲜血、枯骨、冤魂换来的。他的乌纱帽“血染顶珠红”。就是这样血债累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才不断地升官发财。刚弼同玉贤是一丘之貉,他办案只凭主观臆测,独断专行,滥杀无辜。就是在他的严刑拷打下,贾魏氏屈打成招,被判处“凌迟罪”。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残忍、刚愎的酷吏典型,着重抨击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正如书中第十六回原评所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刘鹗意在指出清官的可恨可恶可鄙,尤甚于赃官。他面对着清末风雨飘摇、满目疮痍的社会局面,“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发出“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的哀叹。《老残游记》结构紧凑,重点突出;人物性格鲜明逼真;语言晓畅,富于表现力。作者揭露黑暗现实目光尖锐,笔锋泼辣,其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中是比较突出的。

  《老残游记》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历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齐。本书有天津《日日新闻》社抽排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本、友良图书公司排印本。通俗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出版本。人民出版社以天津《日日新闻》本为底本,参校《绣像小说》的连载本,亚东图书馆本,艺文书房本,由陈翔鹤校戴洪森注,一九五七年出版本。

  刘鹗还曾写有《老残游记》续集,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三十三年(1907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十四回,今残存九回。此外还残存《外编》四千七百余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以后。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