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著作。清吴瑭著,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主要版本有嘉庆十七年(1812)淮阴汪廷珍刻本;嘉庆十八年(1813)问心堂刻本;同治九年(1870)六安求我斋刻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扫叶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著作。清吴瑭著,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主要版本有嘉庆十七年(1812)淮阴汪廷珍刻本;嘉庆十八年(1813)问心堂刻本;同治九年(1870)六安求我斋刻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扫叶山房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问心堂本影印,1963年又据此本排印出版。

  吴瑭 (1758—1836),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代医学家,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幼年习儒,19岁因父病亡乃立志以医为业。初学温病亦不得要领,三年后于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经十余年临床与理论钻研,颇有心得,医名著于京师。学术上师承仲景叶桂,处方用药无门户之见,对经方时方均灵活运用。嘉庆三年(1798),仿《伤寒记》体例笔法,著成《温病条辨》,分条列论,以求简要易诵。又恐简则不明,乃将所有议论分注各条之下,防止后人妄注而失本义,因以 “条辨”名其书。另著有《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 等。

  本书6卷,约15万字。卷首除序言、凡例外,设“原病篇”,引 《内经》文19条,其下分注,以溯温病学说之源。卷1为上焦篇,论述各种温病的上焦证,列治法58条,方46首;卷2为中焦篇,论述各种温病及寒湿证的中焦证,列治法102条,方91首;卷3为下焦篇,阐明温病下焦证的证治方药,共列治法78条,方64首; 卷4为 “杂说”,设短论18篇,分论与温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善后等有关的问题;卷5为“解产难”,专论产后调治与产后惊风诸证;卷6为 “解儿难”,议小儿急慢惊风及痘症等。

  本书所论之温病,有风温、温热、温疫、湿温、秋燥、暑温、冬温、伏暑、温毒、温疟。每种温病下,细设条文,辨证施治。条文首立病所病因,次述脉证,继明治则,再列方药,且自注病机、鉴别诊断及方药原理。

  本书的主要学术成就是:1. 创立外感温热病的三焦辨证体系,以别于伤寒六经分证。吴氏沿用了 《内经》、《难经》三焦之名,参照三焦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借用三焦分部,来说明温病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以归纳病机传变。三焦辨证与仲景六经辨证、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相辅相成,互为羽翼。2. 确立清热养阴治疗大法。温为阳邪,易耗阴液,故伤寒始终以救阳气为主,温病则始终以救阴精为主,从而确立了温病清热养阴的基本大法。共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增液汤、大小定风珠等,皆为清热养阴名方。此外,吴氏匠心独运,将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遣用方药,通过临床实践,变通改造,总结完善,化而裁之,构成桑菊饮、银翘散、清宫汤、连梅汤、加减复脉汤等著名方剂。

  本书在温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方药诸方面,论述精辟,条理清楚,系统性强,切于实用。故问世之后,为医家所重,刊行达50余次。增批评注之本甚多,较著名的为王孟英、叶霖、郑雪堂的评注本《增补证注温病条辨》,对吴氏之说或加旁证,或予批评。建国后,中医界有人将此书列为“四大经典”之一,现行温病学著作中,每多取本书之说。书后二卷对妇科产后及幼科证治,也独具创见,或有将此二篇另出单行本者。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