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诗歌《燕子去了后的秋光》原文及赏析

【导语】:

燕子去了后的秋光 一 燕子把世间一切的生命力带去了。 剩下的, 是灰枯凄涩的秋光, 是呜咽哀鸣的秋光。 是孤客、诗人枯绝的希望。 我对着秋的氛围,深深感伤! 二 我沿着冷悠悠的村溪前

燕子去了后的秋光

燕子把世间一切的生命力带去了。

剩下的,

是灰枯凄涩的秋光,

是呜咽哀鸣的秋光。

是孤客、诗人枯绝的希望。

我对着秋的氛围,深深感伤!

我沿着冷悠悠的村溪前进。

片片的黄叶,飒飒向溪水飘飞。

秋色染透了的四野,

只一分的秋意呀,唤起我愁郁万分!

看,载着落叶的溪水,兀自悠悠前奔。

啊!谁不能,谁不能对着溪水与残叶伤心!

在春阳三月时使你停步徘徊的野花细草,

只有愁蹙蹙笑敛娇藏。

在春风妩媚中笑舞着伴你的娇柳艳杨,

也只余几片残叶,寒颤轻叹、孤立在路旁。

看,荒场一片──一片荒场。

可荒了我索路的诗肠?

这在在足以使人愁郁的,

燕子去后的秋光啊!

我欲留燕子永不回去,

我渴望秋光不再来到!

──不、不!

我是无论如何痛爱这悲艳的燕子去后的秋光。

(选自《台湾文艺》创刊号,1934年11月5日出版)

  【赏析】

  杨华是台湾日据时代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穷困孤苦,一生坎坷,30岁辞世,因其写有小说《薄命》而被称作“薄命诗人”。1936年5月4日,杨逵主编的《台湾新文学》第一卷第四号上,曾刊登一则启事:“岛上优秀的白话诗人杨华(杨显达),因过度的诗作和为生活苦斗,约于两个月前病倒在床,曾依靠私塾教师收入为生,今已断绝,陷入苦境,企待诸位捐款救援,以助其恢复元气。病倒于屏东市一七六贫民窟。”但杨华却在启事刊出后的当月30日,悬梁自尽。台湾诗人罗青认为:日据时代的台湾诗人中“最具有诗心的,就是杨华”,“在艺术上较有成就的,只有杨华一人”。(《诗的风向球》146页,尔雅出版社,1994年出版)

  《燕子去了后的秋光》写于1934年底,表达了诗人关于人生的浓郁的悲哀和感伤。诗人创造了两个贯穿全诗的象征意象:燕子和秋光。第一节,写燕子带走了“一切的生命力”,只剩下“秋光”和“枯绝的希望”,这是“感伤”的原因;第二节,“黄叶”“飘飞”,“溪水”“悠悠”,面对生命的凋零与岁月的流逝,不止是“我”一个人“伤心”——感伤的浓度和范围被加强;第三节里,诗人把春景与秋光作对比,萧索荒芜的秋让“我”毫无诗意,只有孤独和悲哀;最后一节,“我”渴望“燕子”永不回,“秋光不再来”,但希望不是现实,“我”唯有“痛爱”秋光——这是人生的无奈。在此,“燕子”是春的使者,是生命力的象征;“秋光”则喻示着希望的“枯绝”和生机的消失。生命前路的渺茫感受,使全诗尽显悲凉、哀恸的人生况味。

  全诗分四节,每节六行,匀称的结构颇具“新格律诗”的形式品格;长短结合的诗行,令节奏错落张弛,有助于传达精美诗意。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诗人以“江阳辙”为主入韵,使全诗韵律和谐明亮,与凄婉的诗意映照对比,愈显其哀。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