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科夫诗歌《田野的树脂像眼泪》原文及赏析

【导语】:

〔俄苏〕 苏尔科夫 田野的树脂像眼泪, 窄狭的壁炉里火在跳动, 战壕里的手风琴对我歌唱, 歌唱你的微笑和眼睛。 在莫斯科城下的雪野里 树丛低声向我诉说着你。 我希望你也能听到 我的

  〔俄—苏〕 苏尔科夫

  田野的树脂像眼泪,

  窄狭的壁炉里火在跳动,

  战壕里的手风琴对我歌唱,

  歌唱你的微笑和眼睛。

  在莫斯科城下的雪野里

  树丛低声向我诉说着你。

  我希望你也能听到

  我的热烈的声音多么忧郁。

  你现在离开我很远,很远,

  只有白雪隔在我们中间。

  我到你身边多么不容易,

  可是离死神只有四步距离。

  手风琴,对着风雪唱吧,

  去向失去了的幸福召唤。

  正因为我的爱情的火焰永不熄灭,

  在冰冷的战壕里我也感到温暖。

  1942年于莫斯科城下 (蓝曼 译)

  和平时期的爱情需要思念,战争时期的爱情更需要思念,苏尔科夫的这首诗,让我们真切地体味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暴行激起了苏联人民的极大愤慨,一千多名作家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笔,奔赴前线,去保卫自己的祖国。苏尔科夫便是其中的一员。

  诗人的这首写给远方恋人的诗,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田野的树脂像眼泪,”诗的起句给全诗定下了一种感伤的基调。透过“田野的树脂”,我们可以通感诗人当时的心境。这种心境,使诗人的“眼泪”有了归依,这与接下来的两行所形成的情绪上的铺垫,恰到好处地顺承了“手风琴对我歌唱”的结果——“微笑和眼泪”的出现。

  “窄狭的壁炉里火在跳动”,这是诗人躁动不安的心在跳动;“战壕里的手风琴对我歌唱”,这是诗人痴迷幻梦的心在聆听,他从琴声中听到了,也看到了”一双眼睛在微笑地注视着他……。

  思念诞生于爱的真诚,服务于爱的分离。当诗人看着“壁炉里跳动的火焰”,听着“手风琴在歌唱”,这种“服务”便得到了回报——即使在“离死神只有四步距离”的“莫斯科城下”,思念的翅膀仍然义无反顾地莅临诗人的肩头,使他在冰冷的战壕里拥有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在接下来的两段中,诗人的情绪有了细微的变化:他在单纯、忘我的相思之上,又附着了由于客观环境的介入而引起的来自诗人本身的感伤情绪,并且在第二段的最后两行趋于外露:“我希望你也能听到,我的热烈的声音多么忧郁。”诗人从“树丛的低声诉说”中,听到了一种轻柔的声音,一种久违的声音,一种让诗人为之动情的声音,这些声音经过诗人的感情的过滤,便又留下来一份无奈、一份渴求、一份伤感。诗人那孤寂的心渴望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他希望心爱的人能够分承他的苦闷,就如同分享他的欢乐那样。接下来,诗人沉郁而复杂的心情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思念与“死神”的“比例失调”,所造成的直观上的强烈反差,使我们越发清晰地感觉到了诗人热烈而执著的情感:“我到你身边多么不容易,可是离死神只有四步距离。”勿庸量疑,这是一次震撼,一次萦耳不绝的震撼。诗人以最常规、最直接的语言道出了爱和思念之于生命本体的本质所在,它所产生的情感辐射,延续和升华了生命本真的永恒流动,从而使读者在品味与赏析中,感受到一种美好事物的存在。烟云笼罩的“莫斯科城下”、离“死神”咫尺的“冰冷的战壕”、“茫茫雪野”、“琴声”、“树丛”等等,这一系列客观现象与景物的粗线条勾勒,实在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凄婉的图画,而爱之天使又无反顾地莅临“死神”的咫尺、也实在是一种悲怆、壮美的点染。战争使诗人成为一名战士、而爱情则使战争造就了“真正的诗人”。

  “手风琴、对着风雪唱吧。

  去向失去了幸福的召唤。

  ……。”

  在这里,“琴声”作为服务于诗人某种情绪的物质载体,已从最初情感的“被动依从”,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共有”。这种“共有”,是诗人在经过一段个性的物质倾泄后,所达到的一种深层次的共性昭示。荡开一点讲,就是生活之于诗歌的典型浓缩;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即使在和平时期,人们也都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失望和苦闷,但失望苦闷过后,人们就会为“美好明天”所呈现的“灿烂”而改变自己曾经的心情。诗人在诗的最后所展露的、正是这样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思念是痛苦的,而在“死神眼皮底下”思念心爱的人、咀嚼这枚苦涩的果子,就显得更加残酷。然而思念又是快慰的,它使我们的主人公“在冰冷的战壕里也感到温暖”,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也感到了生命的完满与充实,它更给予了我们的诗人以坚定的信念——团聚的日子、幸福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本诗在修辞的运用上也颇具独到之处。全诗在语言上,大多采用直接的陈述手法,自然朴实,没有刻意追求的雕琢痕迹,而为数不多的儿处恰到好处的辞格运用,也着实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开篇“田野的树脂像眼泪”,以明喻的写法如同接下来的诗句所形成的情绪过渡,起到了“领路”的作用。“树丛低声向我诉说着你”,则以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当时的特殊环境,活现出了恋人之间细腻的情感心理,为深化作品的主旨起到了“脊梁”的作用。

  “可是离死神只有四步距离”,夸张手法的处理,它与上一句形成的“比例失调”,把主人公对远方恋人刻骨铭心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它出现在整首诗中的位置,也与诗人情感流程的变化,取得了情理上的一致。

  以上几处辞格的运用,确为这首抒情诗的丰满,起到了“骨骼”的支撑作用。

  另外,在结构的处理上,也显示了诗人的匠心独运。全诗共分四节,每节四行,在每节的最后,都有一定的韵脚,这样可以使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抒情的基础上,又表现了一定的艺术张力,这又与诗人注重语感的锤炼是分不开的。

  总之,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思想与情感的交相辉映,最大限度地表现了战争时期爱的思念。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