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墉迤逦倚山尖,想象当时守备严。 但拟天骄祛冒顿,哪知民怨萃蒙恬。 千秋形胜因循览,万古兴亡取次觇。 自是天心无定向,从来违顺卜黧黔。 此诗乍看一般,但深究细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金墉迤逦倚山尖,想象当时守备严。 但拟天骄祛冒顿,哪知民怨萃蒙恬。 千秋形胜因循览,万古兴亡取次觇。 自是天心无定向,从来违顺卜黧黔。 此诗乍看一般,但深究细
金墉迤逦倚山尖,想象当时守备严。
但拟天骄祛冒顿,哪知民怨萃蒙恬。
千秋形胜因循览,万古兴亡取次觇。
自是天心无定向,从来违顺卜黧黔。
此诗乍看一般,但深究细吟,却绝非等闲之品。作者乾隆,名“爱新觉罗·弘历” (1711—1799),是清代仅次于康熙的有为之君。现存诗四万余首,与全唐诗相差无几,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富诗作的诗人了。《乾隆诗选》评他“作诗太滥”、“题一景有数十至数百首之多”,倒也实在。而乾隆自己说:“予临御六十余载,中间大功屡建,鸿仪迭举。兼予关心民事,课雨量晴,占年省岁,数十载如一日”,“不能不涉笔成章,以昭纪实”,“不屑为风云月露之词”,“寻常题咏,亦必因文见道”。这首七律《望长城作》、便是他“因文见道”的代表作。作者远望长城,从万里长城的坚固、雄伟,联想历代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咏写时代盛衰之道,归结到国家兴亡在于人心向背这个朴素而伟大的哲理,诗意宏阔警省,格调浑朴,堪称佳构。
首联“金墉迤逦倚山尖,想象当时守备严。”第一句便点明题内“望”字,写出远望中长城盘绕群山山头的雄伟气势; 第二句由景生情,展开想象,并引起下文。此联意谓: 雄伟坚固的长城盘绕在高高山尖,可以想见秦代长城筑就的当时,守卫是多么森严而不可侵犯啊! 三国时魏明帝于洛阳西北筑金墉城,城小而固,后来成为攻战戍守要地。这里便以“金墉”借指坚固的长城。
颔联“但拟天骄祛冒顿,哪知民怨萃蒙恬。”诗意紧承上联而转入议论:秦朝修筑长城,只是想要抵御匈奴冒顿的侵犯,哪里料到人民的怨愤都泻向统修长城的将军蒙恬身上了! 据《史记·蒙恬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司马迁在写完这篇传记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慨叹:“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民怨集中于蒙恬一身,是由于他为秦修长城太不惜民力,劳命太甚的缘故。乾隆此诗颔联通过写秦王朝修建长城而蒙恬受怨这个具体历史事实,咏出了历史的特殊性的一面; 而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国家安全 (当然包括为了王朝政权的巩固),不能不进行和完成类似长城那艰巨的军事战略建设,同时不可避免地要负载由此而来的民生困苦和怨尤,这便又是其共性的一面。所以,为了国家的利益,如何有限度地使用民力,不能不是诗人——作为中华封建王朝一代有为之君主的乾隆所时刻挂怀的问题。诗中“蒙恬”,实际上可以视为中华封建王朝第一代有为之君主秦始皇的代称。如此,诗意便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颈联:“千秋形胜因循览,万古兴亡取次觇。”历代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从长城的历史存在,皆可一一得到证明。至此,颔联与颈联结为一体,对仗工整,诗味淳厚,生动感人。这不仅显示了作为清王朝一代有为之君的诗人的胸襟,而且也显示了他掌握律诗技巧的高深造诣。
尾联“自是天心无定向,从来违顺卜黧黔。”诗人由万里长城的历史而领悟到古今兴亡的真谛: 天心从来没有一定之规,国家的盛衰与否从来都是靠民心的向背来预测发现。秦称黎民为黔首,意即以黑巾裹头的人。黧,黑色,黧黔,意同黔首。全诗以咏天心之无定,而黧黔之违顺可卜作结,确乎峭拔有力,意味深长。
此诗均为两句一意的流水对,且首句入韵。其遣词行句,形神虚实,相对极工,尤以颔联与颈联为佳。诗句浑涵史实,读来却甚是流畅。句中“祛冒顿”、“萃蒙恬”对立又统一,“千秋”、“万古”,异意而和谐,皆可谓警句。全诗融议论于写景,意境高远。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出身少数民族的一代国君,写汉诗格律诗,歌颂祖国山川名胜而同时抒发民实为主的思怀,尤堪称道。那么,此诗能成为作者四万余首诗中的一首佳作,也就绝不是偶然的了。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