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
李白《丁都护歌》原文阅读|赏析
李白《丁都护歌》原文阅读|赏析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
2022-12-07
李白诗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
李白诗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锺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间伴月明。”晚唐诗人郑谷这首 《读李白集》 诗,颇有助于我们理解李白的诗品。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诗酒并称的骚人吟客,阮籍、刘伶、陶渊明后,唐诗史的第一页上又有个王绩;然而将酒意与情的融和发挥到极至,又特别喜爱在诗酒中融入明月者,不能不首推李白。由此而再来看这首选家必收的 《月下独酌》 诗,也许能有所新的解会。
《月下独酌》 为组诗,凡四首,所选为其一,是其中最好的一首。据其三“三月盛阴城,千花昼如锦”二句,可知这组诗作于长安。李白入长安确凿可考者有两次。开元十八年(730)一度进京干仕无成,不久离去。天宝元年(742) ) 应玄宗召供奉内廷,至三载(744)春,因谗而“大笑出西京”。诗当作于二次入京中某季春,考虑到初入长安为时甚短,参以组诗中 “穷愁千万端”、“酒倾愁不来” 等愤懑语,则以作于二入长安,有感谗陷威胁时为近是。骨子里是愁,却偏以意兴豪纵出之;明明孤独无知音,却偏写得来热闹非凡;这看来是反常,然而莫要忘了 “酒”,奇思逸想的诗情因酒意的催化而开张,也就反常而合适,用常而得奇了,终于使穷愁如彤云般的心境,豁然开朗,超升到与明月澄照共光辉的境界。这就是李白诗多以诗、酒、月三者为主组合意象以表现自我的主旨所系,也是本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要深切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先对注家常轻轻放过的篇末 “无情”二字略作品咂。
一般选本于此或不注,或简单注以“忘我”。忘我不误,却未注透。今按 “无恬”词出 《庄子·德充符》,惠子问庄子“人而无情乎?”“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回答,自己所说的无情,不是木石其怀,“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参《庄子集释·德充符》本文及注)。可见“忘我” 作为一种与自然之道冥然合一的精神境界,其关键在于不益生,亦即安于自然之所授,不去作人为的追求;不然则必因好恶、是非、物我等种种理障而“内伤其身”,残形伤神。这就是李白在诗中为自己冲破愁苦,达到精神之绝对超脱,所开出的一帖药方。所以全诗以孤独之相亲起,而以云汉之上与月影共作逍遥游为结。
在这一精神升华过程中,于李白,酒是不可或缺的,这也同样受到庄生的启发,庄子说醉者能坠自马背而不伤,常人则必断臂折足。其原因是“醉者神全”,已根本忘却了自身形骸之存在(《庄子·达生》)。明此,方能把握全诗主脉。
诗分四个层次。
首四句写花间独酌,举目无亲,大约因为低头见到了地上花间自己的身影,穷极无聊的而追究影之所由来,遂望见高悬夜空的明月。月照我而有影。于是忽发异想,慰情胜无,要举酒邀月对影而成三人。这样就在阳春三月,繁花如锦的背景中,唤出了月、我、影,这诗中的三个“角色”,点明了 “月下独酌”的题面。而诗人开饮时的愁思也因月光花气的氲氤而虚化淡化,形成笼罩全篇的抒情意境。
五至八句承邀月对影而来,诗人有情邀月劝执拗地想,你虽无情,我有影,然而月不举杯,影儿也只是空学着我的样子。他不免意兴索然,于是偏有情,姑且伴月将影,趁春之末央,及时行乐。“行乐须及春”既暗接“花间”字,又由 “独酌” 之愁而强自为“乐”,从这种执拗的想象中可见诗人已颇有几分醉意,也正是借着醉意,他力图从极度的落寞中振起的奇想,才分外天真自然。
九至十二句正承“行乐须及春”展开,醉意朦胧中他兴致勃发,不仅自斟自饮,更加载歌载舞。这时奇景忽开,那不饮不语的月和影,竟也由无情而有情。“歌”、“舞”二字上下互文,诗人忽感到明月,身影竟也随自己翩翩起舞,前移后挪。于是他不觉意兴高扬,然而忽又想到,醒时月影与我同乐,但是酩酊大醉后,它们不是又将离我而去?思此又不觉悲从中来。这里“醒”,“醉”二字最可玩味。饮酒之人总不承认自己已醉,因而从诗人那非夷所思的担心中,正可见他已分不清自己是醉还是醒;而沉醉中力图把握住那幻觉中的欢乐之一线意识,更隐含有强烈的哀感。
最后两句从低沉中再度振起,经过与“月”,“影”交欢共舞的欢乐,他再也不愿忍受“醉后各分散”的冷清,这样它非又将“独酌无相亲”了吗?于是他趁醉而想到庄子之说,醉中正可无情忘我,忘掉了自身,也就没有了彼此你我之分,不就更无所谓醉后的分散,独酌的孤凄了吗?于是,诗神终因酒神的导引,飞升到九天中,银河里,去永作那绝对自由的“逍遥游”。末二句回溯中篇,呼应开头,结出了皈依自然,与大道同于一时的诗旨。
由上述分析可见,本诗的构思是,以月明花好之夜为背景,以月、我、影三者为中心,以独饮为线索,展开想象,逐步达到精神之升华。诗歌的四个层次,正是独饮中诗人感情变化发展的几个阶段。想象因酒兴的深入而越出越奇,而每一处奇思异想又无不是中酒人的自然联想。这联想下更深蕴着诗人苦闷与力图冲破苦闷的内心矛盾,因此全诗形成了几扬几抑的节奏。其变化如春潮涌起,既触处生趣,流荡自然,又内力深厚,不落浅薄。这种以感情的自然变化驱驭诗料,安排结构的特点,是李白诗自然美的重要组成因素。后人学李,往往徒取狂饮烂醉,侈言兔起鹘落,想象奇特就不能不略形忘神,堕入“李赤” 一流的魔障。也正因此,我们说郑谷以酒星、文星,与明月般的赤子之心论李白,可称精辟。至于本诗语言之风行水上般的自然,写景之以我为主、点淡生色等等前人论述已多,不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