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十二诸侯年表》年经国纬,谱列春秋之时的列国事件,共有十四栏,即: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除首栏周为共主外,实谱十三诸侯。因第二
《史记·夏本纪第二》原文、翻译及鉴赏
【提示】 《史记》本纪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历史发展的大势,起到了全书纲领的作用。《夏本纪》记述的夏代,处于
2021-04-17
【提示】 《十二诸侯年表》年经国纬,谱列春秋之时的列国事件,共有十四栏,即: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除首栏周为共主外,实谱十三诸侯。因第二
【提示】 《十二诸侯年表》年经国纬,谱列春秋之时的列国事件,共有十四栏,即: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除首栏周为共主外,实谱十三诸侯。因第二栏鲁象征《春秋》当一王之法,不计在十二数中,故表名《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与《三代世表》相接,划分上古史为两个时期。《三代世表》反映积德累善得天下的古朴时期,《十二诸侯年表》反映春秋霸政时期。《十二诸侯年表》断限起西周共和元年,讫孔子卒,即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476年,共366年。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因《十二诸侯年表》用周历纪年,而周敬王卒于公元前476年,故年表的下限绝对年代延伸了三年,这是为了便于纪年而作的变通处理。表序云:“自共和讫于孔子”,示意年表断限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临界点,表现了司马迁杰出的历史断限理论。
《十二诸侯年表》摘载春秋时大事,书诸侯相攻,书篡弑之罪,书淫乱之事,书日食天变,书孔子、晏婴、子产等贤人事迹,书征伐会盟,皆精言摘要,“不骋其词”。周匡王二年载齐懿公“不得民心”;周景王二十年载郑火,“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德”;周敬王四年载齐国彗星见,晏子曰:“田氏有德于齐可畏”。这些记载就是司马迁“综其终始”所得到的认识,故载于表中。表序阐述修撰史书的价值,曲折地表达了《史记》效《春秋》以当一王之法的目的。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1],至周厉王[2],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呜呼,师挚见之矣[3]!纣为象箸而箕子唏[4]。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5],《关雎》作[6]。仁义陵迟[7],《鹿鸣》刺焉[8]。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9],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10],兴师不请天子[11]。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12],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13]。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14],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15],四国迭兴[16],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17]。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18],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19],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20],王道备,人事浃[21]。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22]。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23]。铎椒为楚威王傅[24],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25]。赵孝成王时[26],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27]。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28],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29]。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30],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31],不可胜纪[32]。汉相张苍历谱五德[33],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34],颇著文焉。
【段意】 以上为第一段,写古往今来的各种著述都是时势的需要和反映,着重写孔子著《春秋》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注释】 [1]《春秋历谱谍》:泛指古代的年历和谱谍类典籍。《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五家历》、《古来帝王年谱》、《帝王诸侯世谱》等书,共十八家,六百零六卷。 [2]周厉王:西周第十世国君姬胡,为政暴虐,在公元前841年被国人驱逐。 [3]师挚:鲁太师名挚,与孔子同时代人。周道衰微,雅乐失堕,他整理了王室音乐,在鲁国演奏《关雎》,得到了孔子的称赞,见《论语·泰伯》第十五章。 [4]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骄奢逸乐,箕子见微知著而为之悲叹。象箸,象牙筷子,象征淫逸。箕子,纣王的叔父,他因谏纣不听而佯狂为奴。唏,悲叹声。 [5]衽席:卧具,喻夫妇之道。 [6]《关雎》:《诗经·周南》中的第一篇,本是一首民歌爱情诗,东周初年时的作品,后经文人加工改造成为贵族婚礼上的唱诗。《毛诗序》曲解说是歌颂文王夫妇道德的作品,司马迁根据鲁诗说认为《关雎》、《鹿鸣》都是讽刺诗。 [7]陵迟:衰败。[8]《鹿鸣》:《诗·小雅》中第一首诗,是贵族宴会宾客时的唱诗。 [9]彘:古邑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10]力政:凭恃武力征伐。政,读“征”。乘:乘势欺凌。 [11]兴师不请天子:《论语·季氏》第二章,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予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室衰微,诸侯自专,征伐由己,但仍打着尊王的旗号为诸侯盟主,这就是春秋时代的兼并战争。 [12]五伯:即春秋五霸。伯,读“霸”,诸侯盟主。五伯有两说:《孟子·告子篇》赵岐注孟子说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为五伯。《荀子·王霸篇》则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赵王勾践为五伯。《史记》并存其说。这里指孟子说。《货殖列传》所叙五伯采荀子说。《天官书》兼包二说。 [13]贼臣篡子滋起矣:弑君的臣和杀父自立的儿子一个接一个起来了。滋起,频繁地发生。《太史公自序》说,春秋时代有弑君的臣三十六。[14]成周:指西周盛世。 [15]阻、负、介、因:变文互义,都是具有凭恃的意思。三河:河东、河内、河南的总称。雍州:古九州之一,指今关陇地区。 [16]迭兴:更替兴起。 [17]文、武二句:指周初文王、武王所封的大国如鲁、卫、燕、蔡等反而被原来微小的而后兴起的五霸征服了。 [18]干七十馀君:干,求。孔子周游列国,据《孔子世家》记载,曾到过宋、卫、陈、蔡、齐、楚、晋、曹等十多个国家。“干七十馀君”,包括所求的一些诸侯大夫在内,但并无七十馀君。这里凭传闻作夸张记述,用以形容孔子谋求用世的积极精神,不必指实。 [19]西观周室五句:指孔子西去周王室观览图籍,论述历史记录和过去的传闻,依据鲁国历史的发展编次了《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获麟。 [20]制:制定,引申为寄寓。义法:指《春秋》的褒贬笔法。例如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 [21]王道备,人事浃:指《春秋》对王道和人伦的阐述十分完备和周洽。浃(jia),同“洽”。 [22]褒讳挹损:褒讳与挹损是对待词组合的偏义复词,偏重讳、损之义,指《春秋》以隐讳、刺讥为重点,表扬、增饰为辅。挹,“益”之借字。 [23]《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解释《春秋》的书。《左传》以历史事实充实和解说《春秋》,因而是一部真正的编年史。 [24]楚威王:战国时楚国君,名熊商。 [25]《铎氏微》:《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有《铎氏微》三篇,楚太傅铎椒著。这是一本删取各种史书论述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一部简编史书,早佚。 [26]赵孝成王:战国时赵国国君,名赵丹。 [27]《虞氏春秋》:《艺文志》儒家类有《虞氏春秋》十五篇,赵相虞卿著。《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等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篇目差异,可能是刘向校书时多分出了七篇。其书已佚不可考。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儒家类有《虞氏春秋》一卷。 [28]秦庄襄王:战国末秦国国君,名子楚,秦始皇之父。 [29]《吕氏春秋》:又名《吕览》,为秦相吕不韦集门客所作,《艺文志》入杂家类。 [30]荀卿:战国时赵人,名况,著《荀子》三十三篇。孟子:战国时邹人,名轲,著《孟子》七篇。公孙固:齐闵王时人,著有《公孙固子》,《艺文志》记载为一篇,十八章,已佚。韩非:战国时韩国诸公子,名非,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 [31]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从历史典籍中采录资料以著书。捃(jun)摭(zhi):收集,摘取。春秋:这里泛指典籍,不是孔子的《春秋》。 [32]不可胜纪:无法完全统计。 [33]张苍:西汉历算家,汉文帝时官至丞相,著有《终始五德传》。 [34]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董仲舒,西汉武帝时著名哲学家,长期任中大夫之职。西汉中大夫秩千石,相当于古制上大夫,故称“上大夫董仲舒”。推:推演,发挥。推《春秋》之义,即发挥《春秋》义理之书。《索隐》认为是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按:先秦史书凡各国编年史泛指“春秋”;凡称专书必冠以他名,如《虞氏春秋》、《吕氏春秋》;而孔子《春秋》享有专名,本文共三处:“兴于鲁而次《春秋》”,“推《春秋》之义”,“表见《春秋》、《国语》”。故本文将泛指典籍的“春秋”用引号而不用书名号以资区别。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1],驰说者骋其辞[2],不务综其终始[3],历人取其年月[4],数家隆于神运[5],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6]。
【段意】 以上为第二段,总结前代名家历史典籍的得失,肯定孔子所修《春秋》家历史,《十二诸侯年表》就是删取《春秋》、《国语》反映历史大势的。
【注释】 [1]儒者断其义:指儒家经传偏重阐明义理,对历史事实记述很少,不能叫历史书。 [2]驰说者聘其词:指纵横家、杂家的著述,这里指《铎氏微》、《虞氏春秋》、《吕氏春秋》等,虽谈说博辩,但没有系统地记述史实。 [3]不务综其终始:概指儒、纵横、杂家之书不探索历史兴亡本末。“综其终始”,是司马迁重要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之一。 [4]历人取其年月:指历谱家的著述只记录些流水帐式的年月,缺少史实。 [5]数家隆于神运:指阴阳家的著述空谈历史是天命循环,如张苍的《终始五德传》之类。隆,丰厚之意,引申为偏重。 [6]表见二句:这里是说《十二诸侯年表》的内容是将《春秋》、《国语》所述史实,作一终其终始的轮廓摘要,以便观览。《国语》,记述春秋时的国别史,相传《左传》、《国语》均左丘明所作。《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公元前841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庚
申共和
元年
厉王
子居
召公
宫,
是为
宣王。
王少,
大臣
共和
行政。真公
濞十
五年
一云
十四
年
《索
隐》:
真公,
伯禽
之玄
孙。武公
寿十
年
《索
隐》:
太公
五代
孙,
献公
子也。靖侯
宜臼
十八
年
《索
隐》:
唐叔
五代
孙,
厉侯
之子
也。
宋衷
曰:
唐叔
已下
五代
无年
纪。秦仲
四年
《索
隐》:
非子
曾孙,
公伯
之子。
宣王
命为
大夫,
诛西
戎也。熊勇
七年
《索
隐》:
楚,
芈姓,
粥熊
之后,
因氏
熊。
熊勇,
熊延
之子,
熊绎
十一
代孙。釐公
十八
年
《索
隐》:
微仲
六代
孙厉,
公之
子也。釐侯
十四
年
《索
隐》:
唐叔
七代
孙,
顷侯
之子。
顷侯
赂周,
始命
为侯。幽公
宁十
四年
《索
隐》:
胡公
五代
孙。武侯
二十
三年
《索
隐》:
蔡仲
五代
孙也。夷伯
二十
四年
《索
隐》:
名喜,
振铎
六代
孙也。 惠侯
二十
四年
《索
隐》:
召公
奭九
世孙
也。
续表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二十
六十
一晋釐
侯司
徒元
年五八十
九十
五十
五二
十
四二
十
五 二
十
五
三十
七十
二二六九二
十十
六十
六二
十
五二
十
六 二
十
六
四十
八十
三三七十二
十
一十
七十
七二
十
六二
十
七 二
十
七
甲
子五十
九十
四四八楚熊
严元
年二
十
二十
八十
八蔡夷
侯元
年二
十
八 二
十
八
六二
十十
五五九二二
十
三十
九十
九二二
十
九 二
十
九
七二
十
一十
六六十三二
十
四二
十二
十三三
十 三
十
八二
十
二十
七七十
一四二
十
五二
十
一二
十
一四曹幽
伯强
元年 三
十
一
九二
十
三十
八八十
二五二
十
六二
十
二二
十
二五二 三
十
二
十二
十
四十
九九十
三六二
十
七二
十
三二
十
三六三 三
十
三
续表2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十
一二
十
五二
十十十
四七二
十
八二
十
四陈釐
公孝
元年七四 三
十
四
十
二二
十
六二
十
一十
一十
五八宋惠
公
元年二
十
五二八五 三
十
五
十
三二
十
七二
十
二十
二十
六九二二
十
六三九六 三
十
六
十
四
宣王
即位,
共和
罢。二
十
八二
十
三十
三十
七十三二
十
七四十七 三
十
七
甲
戌宣王
元年二
十
九二
十
四十
四十
八楚熊
霜元
年四二
十
八五十
一八 三
十
八
二三
十二
十
五十
五十
九二五二
十
九六十
二九 燕釐
侯庄
元年
①
续表3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三鲁武
公敖
元年二
十
六十
六二
十三六三
十七十
三曹戴
伯鲜
元年 二
四二齐厉
公无
忌元
年十
七二
十
一四七三
十
一八十
四二 三
五三二十
八二
十
二五八三
十
二九十
五三 四
六四三晋献
侯籍
元年二
十
三六九三
十
三十十
六四 五
七五四二秦庄
公其
元年
②楚熊
徇元
年十三
十
四十
一十
七五 六
八六五三二二十
一三
十
五十
二十
八六 七
九七六四三三十
二三
十
六十
三十
九七 八
续表4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十八七五四四十
三三
十
七十
四二
十八 九
甲
申十
一九八六五五十
四三
十
八十
五二
十
一九 十
十
二十九七六六十
五三
十
九十
六二
十
二十 十
一
十
三鲁懿
公戏
元年齐文
公赤
元年八七七十
六四
十十
七二
十
三十
一 十
二
十
四二二九八八十
七四
十
一十
八二
十
四十
二 十
三
十
五三三十九九十
八四
十
二十
九二
十
五十
三 十
四
十
六四四十
一十十十
九卫武
公和
元年二
十二
十
六十
四 十
五
十
七五五穆侯
弗生
元年
③十
一十
一二
十二二
十
一二
十
七十
五 十
六
续表5
806 807 808 809 810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十
八六六二十
二十
二二
十
一三二
十
二二
十
八十
六 十
七
十
九七七三十
三十
三二
十
二四二
十
三蔡釐
侯所
事
元年十
七 十
八
二
十八八四
取齐
女为
夫人十
四十
四二
十
三五二
十
四二十
八 十
九
甲
午二
十
一九九五十
五十
五二
十
四六二
十
五三十
九 二
十
二
十
二鲁孝
公称
元年
伯御
立为
君,
称为
诸公
子云。
伯御,
武公
孙。十六十
六十
六二
十
五七二
十
六四二
十郑桓
公友
元年
始封。
周宣
王母
弟。二
十
一
续表6
802 803 804 805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二
十
三二十
一七
以伐
条生
太子
仇。十
七十
七二
十
六八二
十
七五二
十
一二二
十
二
二
十
四三十
二八十
八十
八二
十
七九二
十
八六二
十
二三二
十
三
二
十
五四齐成
公说
元年
④九十
九十
九二
十
八十二
十
九七二
十
三四二
十
四
二
十
六五二十
以千
亩战。
生仇
弟成
师。
二子
名反,
君子
讥之,
后乱。二
十二
十二
十
九十
一三
十八二
十
四五二
十
五
续表7
796 797 798 799 801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二
十
七六三十
一二
十
一二
十
一三
十十
二三
十
一九二
十
五六二
十
六
二
十
八七四十
二二
十
二二
十
二三
十
一
宋惠
公薨。十
三三
十
二十二
十
六七二
十
七
二
十
九八五十
三二
十
三楚熊
鄂元
年⑤宋戴
公立
元年十
四三
十
三十
一二
十
七八二
十
八
三
十九六十
四二
十
四二二十
五三
十
四十
二二
十
八九二
十
九
甲
辰三
十
一十七十
五二
十
五三三十
六三
十
五十
三二
十
九十三
十
三
十
二十
一
周宣
王诛
伯御,
立其
弟称,
是为
孝公。八十
六二
十
六四四十
七三
十
六十
四三
十十
一三
十
一
续表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三
十
三十
二九十
七二
十
七五五十
八陈武
公灵
元年十
五曹惠
伯雉
元年
⑥十
二三
十
二
三
十
四十
三齐庄
公赎
元年
⑦十
八二
十
八六六十
九二十
六二十
三三
十
三
三
十
五十
四二十
九二
十
九七七二
十三十
七三十
四三
十
四
三
十
六十
五三二
十三
十八八二
十
一四十
八四十
五三
十
五
三
十
七十
六四二
十
一三
十
一九九二
十
二五十
九五十
六三
十
六
三
十
八十
七五二
十
二三
十
二楚若
敖元
年十二
十
三六二
十六十
七燕顷
侯元
年
三
十
九十
八六二
十
三三
十
三二十
一二
十
四七二
十
一七十
八二
续表9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四
十十
九七二
十
四三
十
四三十
二二
十
五八二
十
二八十
九三
甲
寅四
十
一二
十八二
十
五三
十
五四十
三二
十
六九二
十
三九二
十四
四
十
二二
十
一九二
十
六三
十
六五十
四二
十
七十二
十
四十二
十
一五
四
十
三二
十
二十二
十
七
穆侯
卒,
弟殇
叔自
立,
太子
仇出
奔。三
十
七六十
五二
十
八十
一二
十
五十
一二
十
三六
四
十
四二
十
三十
一晋殇
叔元
年三
十
八七十
六二
十
九十
二二
十
六十
二二
十
三七
四
十
五二
十
四十
二二三
十
九八十
七三
十十
三二
十
七十
三二
十
四八
四
十
六二
十
五十
三三四
十九十
八三
十
一十
四二
十
八十
四二
十
五九
续表10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幽王
元年二
十
六十
四四
仇攻
杀殇
叔,
立为
文侯。四
十
一十十
九三
十
二十
五二
十
九十
五二
十
六十
二
三川
震。二
十
七十
五晋文
侯仇
元年四
十
二十
一二
十三
十
三陈夷
公说
元年三
十十
六二
十
七十
一
三
王取
褒姒。二
十
八十
六二四
十
三十
二二
十
一三
十
四二三
十
一十
七二
十
八十
二
四二
十
九十
七三四
十
四十
三二
十
二三
十
五三三
十
二十
八二
十
九十
三
甲
子五三
十十
八四秦襄
公元
年十
四二
十
三三
十
六陈平
公燮
元年三
十
三十
九三
十十
四
六三
十
一十
九五二十
五二
十
四三
十
七二三
十
四二
十三
十
一十
五
七三
十
二二
十六三十
六二
十
五三
十
八三三
十
五三
十
五三
十
二十
六
八三
十
三二
十
一七四十
七二
十
六三
十
九四三
十
六二
十
二三
十
三十
七
续表11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九三
十
四二
十
二八五十
八二
十
七四
十五三
十
七二
十
三三
十
四十
八
十三
十
五二
十
三九六十
九二
十
八四
十
一六三
十
八二
十
四三
十
五十
九
十
一
幽王
为犬
戎所
杀。三
十
六二
十
四十七
始列
为诸
侯。二
十二
十
九四
十
二七三
十
九二
十
五三
十
六
以幽
王故,
为犬
戎所
杀。二
十
平王
元年
东徏
雒邑。三
十
七二
十
五十
一八
初立
西
畴,
祠白
帝。二
十
一三
十四
十
三八四
十二
十
六郑武
公滑
突元
年⑧二
十
一
二三
十
八二
十
六十
二九二
十
二三
十
一四
十
四九四
十
一二
十
七二二
十
二
三鲁惠
公弗
湦元
年⑨二
十
七十
三十二
十
三三
十
二四
十
五十四
十
二二
十
八三二
十
三
续表12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甲
戌四二二
十
八十
四十
一二
十
四三
十
三四
十
六十
一四
十
三二
十
九四二
十
四
五三二
十
九十
五十
二
伐戎
至岐
而死二
十
五三
十
四四
十
七十
二四
十
四三
十五燕哀
侯元
年
六四三
十十
六秦文
公元
年二
十
六宋武
公司
空元
年四
十
八十
三四
十
五三
十
一六二
七五三
十
一十
七二二
十
七二四
十
九十
四四
十
六三
十
二七燕郑
侯元
年
八六三
十
二十
八三楚霄
敖元
年三五
十十
五四
十
七三
十
三八二
九七三
十
三十
九四二四五
十
一十
六四
十
八三
十
四九三
十八三
十
四二
十五三五五
十
二十
七蔡共
侯兴
元年三
十
五十
娶申
侯女
武姜。四
续表13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十
一九三
十
五二
十
一六四六五
十
三十
八二三
十
六十
一五
十
二十三
十
六二
十
二七五七五
十
四十
九蔡戴
侯元
年曹穆
公元
年十
二六
十
三十
一三
十
七二
十
三八六八五
十
五二
十二二十
三七
甲
申十
四十
二三
十
八二
十
四九楚蚡
冒元
年⑩九卫庄
公杨
元年二
十
一三三十四
生庄
公寤
生。八
十
五十
三三
十
九二
十
五十
作鄜
畴。二十二二
十
二四曹桓
公终
生元
年十
五九
十
六十
四四
十二
十
六十
一三十
一三二
十
三五二十
六十
续表14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十
七十
五四
十
一二
十
七十
二四十
二四陈文
公圉
元年
生桓
公鲍、
厉公
他。
他母
蔡女。六三十
七
生大
叔段,
母欲
立段,
公不
听。十
一
十
八十
六四
十
二二
十
八十
三五十
三五二七四十
八十
二
十
九十
七四
十
三二
十
九十
四六十
四六三八五十
九十
三
二
十十
八四
十
四三
十十
五七十
五七四九六二
十十
四
二
十
一十
九四
十
五三
十
一十
六八十
六八五十七二
十
一十
五
二
十
二二
十四
十
六三
十
二十
七九十
七九六蔡宣
侯楷
论元
年八二
十
二十
六
续表15
745 746 747 748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二
十
三二
十
一四
十
七三
十
三十
八十十
八
生鲁
桓公
母。十七二九二
十
三十
七
四
午二
十
四二
十
二四
十
八三
十
四十
九
作祠
陈宝。十
一宋宣
公力
元年十
一八三十二
十
四十
八
二
十
五二
十
三四
十
九三
十
五二
十十
二二十
二九四十
一二
十
五十
九
二
十
六二
十
四五
十晋昭
侯元
年
封季
父成
师于
曲沃
,曲
沃大
于国,
君子
讥曰:
“晋
人乱
自曲
沃始
矣”。二
十
一十
三三十
三十
文公
卒。五十
二二
十
六二
十
续表16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二
十
七二
十
五五
十
一二二
十
二十
四四十
四陈桓
公元
年六十
三二
十
七二
十
一
二
十
八二
十
六五
十
二三二
十
三十
五五十
五二七十
四郑庄
公寤
生元
年
祭仲
相。二
十
二
二
十
九二
十
七五
十
三四二
十
四十
六六十
六三八十
五二二
十
三
三
十二
十
八五
十
四五二
十
五十
七七十
七
爱妾
子州
吁,
州吁
好兵。四九十
六三二
十
四
三
十
一二
十
九五
十
五六二
十
六武王
立。八十
八五十十
七四二
十
五
三
十
二三
十五
十
六潘父
杀昭
侯,
纳成
师,
不克。二
十
七二九十
九六十
一十
八五二
十
六
续表17
734 735 736 737 738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昭侯
子立,
是为
孝侯。
(11)
三
十
三三
十
一五
十
七二二
十
八三十二
十七十
二十
九六二
十
七
甲
辰三
十
四三
十
二五
十
八三二
十
九四十
一二
十
一八十
三二
十七二
十
八
三
十
五三
十
三五
十
九四三
十五十
二二
十
二九十
四二
十
一八二
十
九
三
十
六三
十
四六
十五三
十
一六十
三二
十
三
夫人
无子,
桓公
立。十十
五二
十
二九三
十
三
十
七三
十
五六
十
一六三
十
二七十
四卫桓
公完
元年十
一十
六二
十
三十三
十
一
续表18
729 730 731 732 733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三
十
八三
十
六六
十
二七三
十
三八十
五二
弟州
吁骄,
桓黜
之,
出奔。十
二十
七二
十
四十
一三
十
二
三
十
九三
十
七六
十
三八三
十
四九十
六三十
三十
八二
十
五十
二三
十
三
四
十三
十
八六
十
四九
曲沃
桓叔
成师
卒,
子代
立,
为庄
伯。三
十
五十十
七四十
四十
九二
十
六十
三三
十
四
四
十
一三
十
九齐釐
公禄
父元
年十三
十
六十
一十
八五十
五二
十二
十
七十
四三
十
五
四
十
二四
十二
同母
弟夷
仲年
生公
孙毋
知也。十
一三
十
七十
二十
九
公卒,
命立
弟和,
为穆
公。六十
六二
十
一二
十
八十
五三
十
六
续表19
724 725 726 727 728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四
十
三四
十
一三十
二三
十
八十
三宋穆
公和
元年七十
七二
十
二二
十
九十
六燕穆
侯元
年
甲
寅四
十
四四
十
二四十
三三
十
九十
四二八十
八二
十
三三
十十
七二
四
十
五四
十
三五十
四四
十十
五三九十
九二
十
四三
十
一十
八三
四
十
六四
十
四六十
五四
十
一十
六四十二
十二
十
五三
十
二十
九四
四
十
七四
十
五七十
六
曲沃
庄伯
杀孝
侯,
晋人
立孝
侯子
郤为
鄂侯。四
十
二十
七五十
一二
十
一二
十
六三
十
三二
十五
续表20
721 722 723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四
十
八四
十
六八晋鄂
侯郤
元年
曲沃
强于
晋。四
十
三十
八六十
二二
十
二二
十
七三
十
四二
十
一六
四
十
九鲁隐
公息
姑元
年
母声
子。
(13)九二四
十
四十
九七十
三二
十
三二
十
八三
十
五二
十
二
段作
乱,
奔。七
五
十二十三四
十
五二
十八十
四二
十
四二
十
九三
十
六二
十
三
公悔,
思母
不见,
穿地
相见。八
续表21
718 719 720
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五
十
一三
二月,
日蚀。十
一四四
十
六二
十
一九
公属
孔父
立殇
公。
冯奔
郑。十
五二
十
五三
十三
十
七二
十
四
侵周,
取禾。九
桓王
元年四十
二五四
十
七二
十
二宋殇
公与
夷元
年十
六
州吁
弑公
自立。二
十
六
卫石
碏来
告,
故执
州吁。三
十
一三
十
八二
十
五十
二
使虢
公伐
晋之
曲沃
。五
公观
鱼于
棠,
君子
讥之。十
三六
鄂侯
卒。
曲沃
庄伯
复攻
晋。
立鄂
侯子
光为
哀侯。四
十
八二
十
三二
郑伐
我。
我伐
郑。卫宣
公晋
元年
共立
之。
讨州
吁。二
【提示】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始封代王,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后,被迎立为皇帝,在位凡23年。汉文帝执政期间,执
2021-04-16
【提示】 《孝景本纪》是汉景帝刘启的传记。刘启(前188前141),前157前141年在位。他继高帝刘邦、文帝刘恒之后继续实行与民休息的
2021-04-16
【提示】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原名彘(zhi治),是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高帝刘邦的曾孙,是西汉强盛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又建立了文治
2021-04-16
2018-11-28可可诗词网-全文上册 https://www.kekeshici.com【提示】 《史记》有十篇年表,用表格形式谱列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年表
2021-04-16
【提示】 《十二诸侯年表》年经国纬,谱列春秋之时的列国事件,共有十四栏,即: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