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汉、唐两代,是中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汉、唐两代,是中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汉、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两大鼎盛时期。国力的强盛、社会的富足,曾使统治者在开疆拓土、臣服四夷的征战中屡获大胜。这种相类似的情况,使唐代的诗人们尤为喜欢借汉武故事来比拟唐太宗的功业,寄托自己的情怀,他们的诗歌,因而也往往显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度与开阔的胸襟。这两首《青楼曲》便也同样反映出这种时代的特点,而在艺术表现上,它又有自己的特色。
这两首诗,第一首写凯旋,第二首写封赏。诗人选择一个极别致的角度,全然通过一位高坐青楼的少妇的眼光与心理来进行描写,使主题表现得极为深刻生动,内涵十分丰厚。
先看第一首。“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长杨与建章都是汉代的宫苑,在长安西郊,长杨也是皇家射猎、校武之处。这两句诗写征战大军凯旋而归的壮丽场面:旌旗招展,羽仪赫赫,一位白马金鞍的将军,紧随在皇上身后,统帅十万得胜之师,浩浩荡荡地开往长杨宫去驻扎。皇上亲自出迎,并让统帅紧随其后,这种恩宠与殊荣,足见这次胜利决不同一般。如此众多的队伍行进在大街之上,而四处竟是一片和平与安宁的气氛:“楼头少妇鸣筝坐”,这足见军纪的严明与统帅的威仪,而这又正是国家兴旺与强盛的一种表现。但这位少妇真的那样无动于衷么? 不是的。白马将军的气度、十万大军的军容,丝毫也没逃脱她的眼睛,她的视线甚至一直伴随大军扬起的飞尘,直入建章宫而去。这种悠然自得的态度,这种对将士们的关注,便可使人想见,她弹出的筝声,决不会只是悠闲的抒发,更不会是哀苦的寄托,而是充满某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与自豪感,而这种情绪又显然和这支大军有着某种牵连。
果然,第二首诗便对这一悬念作出了解答。这首诗写朝见之后满载赏赐而归的得意与欢悦。“驰道杨花满御沟”,一队将士沿着大道疾驰而来,马蹄扬起的疾风,将一路的杨花都吹散到路边的御沟中去了。这中间便有那位白马金鞍的将军,这会儿,他“红妆漫绾”,一片喜气,登上青楼来与少妇相会,而同被封赏的还有他许多部属。至此,诗人才一笔点染出少妇和他的关系,原来这位初封侯爵的将军便是她的丈夫! 无怪乎面对那壮观热烈的场面,她会那样胸有成竹、鸣筝独坐,而目光却又那样充满关注的神情,那清越的筝声中该流露出多少光荣感和自豪感。这不正是那种为国立功的胸怀意气,在当时社会心态中的强烈反映么!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