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写作背景

【导语】: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写作背景  游蕲水清泉寺①,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②,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③。  谁道人生无再少④?门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写作背景

  游蕲水清泉寺①,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②,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③。

  谁道人生无再少④?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⑤。

  注释

  ①蕲(qí)水:旧县名,治所在今湖北浠水。

  ②浸:泡在水中,淹没。

  ③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鸟的别名。

  ④少:年轻。古人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说法,作者对此表示不同的意见。

  ⑤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白居易《醉歌示伎人商玲珑》:“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说不要因为年老而唱起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老的悲观消极的调子。

  赏析

  这是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出狱被贬黄州后所作。此时苏轼谪居黄州已三年多了,他的心境由最初的心灰意冷而逐渐获得自我慰藉和解脱,这首词正体现着苏轼由普通的自然景象得到启示而豁然开朗的心境。上片写清泉寺的清幽景色:山下潺潺溪水浸润着初生的兰草幼芽,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的潇潇细雨中回荡着杜鹃的鸣叫声。词人的笔触由山下而松间,由水中而岸上,由地面而天空,随视线的转移而流动,以淡墨点染山野间的清新景色,色彩淡雅,沁人心脾。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怀。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词人生命的激情油然而生:谁说青春不再?门前的溪水尚能西流!不必再慨叹时光似水、人生易老。这议论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因而并不枯燥;尤其是结句的自勉之语,充分体现着苏轼在逆境中从未沉沦的人格魅力,使人读了为之精神一振,且令人深思。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与其说是因景而生情,不如说是境由心生,上片所描绘的清新美好的自然景色正是词人旷远胸怀的体现,因为潇潇暮雨中的子规啼声,在一

  般人听来,应是冷寂凄清的,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不就充满伤感之情吗?而在苏轼笔下,营造出来的却是在兰芽浸溪、沙路无泥的衬托下清新明净而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致,这是苏轼眼前景,更是其心中景,是他明净旷远的内心世界的体现。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人间词话》)用来评价苏轼这首词,真是再合适不过。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典型地体现着苏轼在词的创作上的新变。早期的词只有词牌,后来有了题目,再后来有了题序,题目标示了内容的指向性,题序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指向性。如这首词,通过题序我们知道,作品的核心意思是由“溪水西流”生发出来的。另外,以小词发议论,写关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这正是苏轼的“士大夫之词”的特色,它离词的应歌目的已经很远了。

相关推荐
  • 宋·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 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 唐·韦庄《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 苏轼《浣溪沙》注释和评析
  • 宋·苏轼《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 《张元干·浣溪沙(咏木香)》原文及赏析
  • 苏轼《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原文、鉴赏、赏析和解
  •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鉴赏、赏析和解
  •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