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注释|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②。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③。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
苏轼《南乡子·裙带石榴红》原文、写作背景、注解
南乡子 沈强辅霅上出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①。 裙带石榴红②,却水殷勤解赠侬③。应许逐鸡鸡莫怕④,相逢
2023-02-22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注释|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②。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③。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注释|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②。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③。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④。
注释
①嘉祐六年(1061)苏轼由京赴凤翔签判任,途中将经过河南渑池,弟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此为苏轼和诗。
②“人生”四句:人生的漂泊犹如鸿雁到处飞翔,留下的只是雪泥上的指爪。
③“老僧”二句: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渑池)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老僧,指和尚奉闲,此时已死,骨灰埋于新筑小塔中。两句意谓,人生于世,诗作于壁,均如雪泥鸿爪,不过或存或亡罢了。
④“往日”二句: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二陵,即河南崤山,分东崤和西崤,又称二崤,在渑池西。蹇(jiǎn),跛足。蹇驴,当指病驴或疲驴。
赏析
这首诗的原唱是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辙曾在嘉祐五年被任命为渑池主簿,但未赴任便应制科考试中第,故而对渑池有怀旧之情。
苏轼的诗虽是次韵之作,却不仅用韵自然,更在诗歌之意上远胜于原唱。苏辙原唱围绕“郑原话别”,句句不离兄弟之“别”,苏轼次韵诗紧密联系原唱内容,却句句超出具体的兄弟聚散,而把目光投向有着更普泛意义的人生漂泊与聚合。诗歌尤为精彩的是巧妙利用原唱首联作为韵脚的“雪泥”二字,雪天泥泞,本是毫无诗意的写实,苏轼却引出一个“雪泥鸿爪”的著名譬喻,不仅充满诗意,更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一种深沉思考,使诗歌充满耐人回味的意蕴。
另外,苏辙的诗是中规中矩的七律的写法,中间两联对仗。苏轼的诗则在前四句以单行入律。这当然并非苏轼的创举,如崔颢《黄鹤楼》前四句就是以流畅婉转的歌行入律。而苏轼诗所体现的议论的特色和恣逸的意境,则是宋诗和苏轼本人特有的风格。
相关推荐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①。 东武望馀杭②,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③。 不用诉
2023-02-22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①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②。且尽一樽,收泪唱阳关③。漫道帝城天样远④,天易见,见君难。
2023-02-22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筝声①。 凤凰山下雨初晴②,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③,开过尚盈盈④。何处飞来双白鹭⑤,如
2023-02-22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① 楚山修竹如云②,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③。木落淮南④,雨晴云梦⑤,月
2023-02-22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去年相送②,余杭门外③,飞雪似杨花④。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
2023-02-22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①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②。故人不见③,旧曲重闻。向望湖楼④,孤山寺⑤,涌金门⑥。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