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注释|赏析

【导语】: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注释|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②。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③。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注释|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②。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③。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④。

  注释

  ①嘉祐六年(1061)苏轼由京赴凤翔签判任,途中将经过河南渑池,弟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此为苏轼和诗。

  ②“人生”四句:人生的漂泊犹如鸿雁到处飞翔,留下的只是雪泥上的指爪。

  ③“老僧”二句: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渑池)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老僧,指和尚奉闲,此时已死,骨灰埋于新筑小塔中。两句意谓,人生于世,诗作于壁,均如雪泥鸿爪,不过或存或亡罢了。

  ④“往日”二句: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二陵,即河南崤山,分东崤和西崤,又称二崤,在渑池西。蹇(jiǎn),跛足。蹇驴,当指病驴或疲驴。

  赏析

  这首诗的原唱是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辙曾在嘉祐五年被任命为渑池主簿,但未赴任便应制科考试中第,故而对渑池有怀旧之情。

  苏轼的诗虽是次韵之作,却不仅用韵自然,更在诗歌之意上远胜于原唱。苏辙原唱围绕“郑原话别”,句句不离兄弟之“别”,苏轼次韵诗紧密联系原唱内容,却句句超出具体的兄弟聚散,而把目光投向有着更普泛意义的人生漂泊与聚合。诗歌尤为精彩的是巧妙利用原唱首联作为韵脚的“雪泥”二字,雪天泥泞,本是毫无诗意的写实,苏轼却引出一个“雪泥鸿爪”的著名譬喻,不仅充满诗意,更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一种深沉思考,使诗歌充满耐人回味的意蕴。

  另外,苏辙的诗是中规中矩的七律的写法,中间两联对仗。苏轼的诗则在前四句以单行入律。这当然并非苏轼的创举,如崔颢《黄鹤楼》前四句就是以流畅婉转的歌行入律。而苏轼诗所体现的议论的特色和恣逸的意境,则是宋诗和苏轼本人特有的风格。

相关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注与赏析
  •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
  •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及赏析
  • 苏轼《书子由《孟德传》后》原文|赏析|鉴赏
  • 苏轼《书子由 《超然台赋》后》原文|赏析|鉴赏
  • 苏轼《戏子由》注释和评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注释和评析
  •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②,欢饮达旦③,大醉,作此篇,兼怀
  • 苏轼《农功各已收》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