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金山寺》注释和评析 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③。闻道潮头一丈高, 天寒尚有沙痕在④。 中泠南畔石盘陀⑤,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⑥,江南江
苏轼《南乡子·裙带石榴红》原文、写作背景、注解
南乡子 沈强辅霅上出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①。 裙带石榴红②,却水殷勤解赠侬③。应许逐鸡鸡莫怕④,相逢
2023-02-22
苏轼《游金山寺》注释和评析 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③。闻道潮头一丈高, 天寒尚有沙痕在④。 中泠南畔石盘陀⑤,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⑥,江南江
苏轼《游金山寺》注释和评析
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③。闻道潮头一丈高, 天寒尚有沙痕在④。 中泠南畔石盘陀⑤,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⑥,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⑦, 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纹细⑧, 断霞半空鱼尾赤⑨。是时江月初生魄⑩, 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 飞焰照山栖乌惊(11)。 怅然归卧心莫识, 非鬼非人竟何物(12)?江山如此不归山(13),江神见怪警我顽(14)。我谢江神岂得己(15),有田不归如江水(16)!
【注释】
① 金山寺:在江苏镇江东南长江中的金山上,旧名泽心寺, 又名龙游寺、江天寺,俗名金山寺。 金山原为屹立长江中之岛,后因泥沙淤积,与长江南岸相连。
② 家:此指故乡。 苏轼的故乡四川眉山在岷江之边,古人认为岷山是长江的发源地,苏轼故有此说。
③ 宦游: 因做官而远游他乡。
④ 沙痕:天寒水落之后,沙岸上留下的江潮痕迹。
⑤ 中泠(ling):泉名,在金山西北。 盘陀:巨石不平貌。
⑥ 绝顶: 山的最高处。 乡国:家乡。
⑦ 羁愁:客居他乡的愁思。 归楫(ji):指返回(镇江)的船。 楫:桨,这里代指船。
⑧ 靴纹细:形容江上的波纹像皮靴上的皱纹一样多、一样细。
⑨ 鱼尾赤:形容天边的晚霞像鲤鱼尾一样颜色火红。
⑩ 初生魄:旧历每月初三以后, 月亮被遮住的部分逐渐明亮起来,叫“成魄”。《礼记》:“月之三日而成魄”。 苏轼游金山寺是旧历十一月初三,所见恰是“初生魄”之月。
(11)栖(qi)乌:歇宿在巢里的乌鸦。
(12)此句下作者自注:“是夜所见如此。”
(13)归山:指退隐。
(14)警我顽:对我的顽固恋俗发出警告, 表示谴诫。警一作“惊”。
(15)谢:道歉、请罪,表示悔改之意。
(16)如江水:“有如江水”,是对着江水发誓的话。 古人往往指着日、水等发誓,表示当着这些东西表明自己的心迹。如《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评析】
这首诗与《泗州僧伽塔》一样,同是作于熙宁四年赴杭途中。作者十月离泗州后,渡洪泽湖,沿大运河折向东南,经楚州、山阴、扬州,于十一月三日抵镇江金山,游金山寺,访宝觉、圆通二僧,夜宿金山寺中作此诗。
这首诗是以对长江的深沉的怀念开始的。苏轼出生在长江上游的岷江边,对长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二十一岁离开家乡,进京应试,中间虽因母丧、父丧两次返川,但从他走上仕途算起,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十五年来,他被命运支配着,从蜀江上游,宦游万里,来到即将入海的扬子江边。当他重新见到阔别多年的长江之水时,他的思乡之情,就像那江上的波涛,汹涌奔腾起来。“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我的家乡哟,在那岷山脚下长江发源的地方;可我为了追求功名,离开家乡,宦游万里,竟把这悠悠的长江水直送到了东海之边……在这诗句里,冲荡着作者那遏制不住的激情。“我家”两个字看起来极平常,但却是发自作者心灵的对于故乡的深情的呼唤,读来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宦游直送江入海”一句,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比,不仅更显出对长江的一往情深,而且寄托了宦游天涯的伤感,格调更加深沉。清汪师韩说这两句诗“将万里程、半生事一笔道尽”(《苏诗选评笺释》卷一)确是精到之论。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长江的景色。“闻道”一句是虚写,因为作者到达金山时已是隆冬,长江江潮汹涌、惊涛拍岸的情景已经见不到了,所以作者只说“闻道”;而眼前所见的,只有江岸上潮水拍击留下的“沙痕”了。这两句由虚写到实写,一动一静,大致概括了长江不同季节的景观。下面两句,写中冷泉南畔江中突兀不平的盘陀巨石,并进而想象这些巨石自古以来被江水冲激、出没于波涛的情景,写法上则是由实转向虚。作者通过这跨越时空的想象和虚实变幻的描写,表现了自己此刻激荡的心潮和飘忽的思绪;他对久别家乡的思念、对宦海沉浮的感慨,正从这江涛起伏、江石隐现的动荡画面中流露出来。
带着这种深深的乡愁和宦游的倦意,作者登上金山之顶,向远方眺望着。只见江南江北,满目青山,遮断了他望乡的视线。作者当然知道,从“江水初发源”的眉山,到奔流入海的扬子江畔,中间何止千万里,即使毫无阻隔,也是绝对不可能望见的。作者执拗地伫望着,嗔怪着遮断他视线的青山,不过是表明他的一片痴情罢了。这两句诗从感情上收绾上文,作者初见长江时胸中掀起的巨大的感情风涛稍为平息下来,全诗于是进入了一个迷惘的、奇幻的境界。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由于心中万千思绪、百感交集,作者无心久恋眼前的景致,看看天晚,于是准备下山了。可是宝觉、圆通二僧却再三挽留,请他观赏江上日落的胜景。这两句,在结构上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羁愁”显然是承上;“畏晚”二字,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山僧苦留”为后面的“二更月落”、“归卧”寺中作了必要的铺垫;而“落日”二字,则直接领起了下文。像这种在雄文劲笔间过接细密、于流转奔纵处摇曳生姿的写法,是很能体现苏轼七古的艺术特色的。
下面两句描写站在金山上所看到的黄昏夕阳和江天晚霞。因为是冬日傍晚,江上风平浪静,万顷江水皱起细细的波纹,闪着粼粼的波光,使人想起靴纹的细密;西边的天空中涌起火红的晚霞,云霞间散射着几绺夕阳的斜晖,又使人联想到鲤鱼的红尾。这两句诗一写江水、一状天空,描绘出长江落日的极其绚丽壮美的景色,靴纹、鱼尾两个比喻,想象尤其生动而奇特,是苏诗中写景的名句。
晚霞消失、夜幕降临。下面的六句,转入江上夜景的描写。因为是月初,一钩新月在西方的天边短暂地一现,不到二更便沉落了,江面上一片漆黑,笼罩着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这时,江心突然出现了一团火光,好象燃起了一支火把,它是那么明亮耀眼,跳动的光焰照亮了整个金山,连歇宿在巢中的乌鸦都被惊动起来。面对这奇异的景象,作者心中充满了疑惧:这不是常见的“鬼火”,也不会是渔火,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这种奇异的现象,大约就是古人所说的“阴火”。唐代诗人曹唐的《南游》一诗中,就有“涨海潮生阴火灭,苍梧风暖瘴云开”的句子,苏轼也未必不知。但他在这里却有意把它神秘化,通过似真似幻、瑰丽神奇的描写,把诗情推向高潮——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这就是作者的解释!他是如此奇妙地把江心异火与他的思乡之情联系起来,设想有一位“江神”,正为他的贪恋仕途、冥顽不化,在显灵示警,向他表示谴诫。这真是天外飞来的奇笔、出神入化的文字!这是作者神思凝聚、幻由心生呢?还是他无中生有、善于“蹈虚”呢?我们无从知道。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通过这奇幻的境界,作者的深挚、浓郁的思乡之情,以一种极鲜明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最后两句,写作者对江神立下誓言,实际上,也就是面对江水倾诉了自己的心曲。“岂得已”三字,包含了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涵义是丰富的。但他最终还是下决心,只要薄置田产,家人能够糊口,一定立刻归隐;并表示,倘若食言,有如江水!表现了自己希望摆脱仕途名利的羁绊、求得身心解脱的达观态度。结句扣回开头,与首句形成前后呼应,点明了思乡盼归的主题,完整地收束了全诗。
这首诗题名《游金山寺》,但诗中却并非描述名山古刹,而是主要写登临金山眺望长江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出的无限乡思。全诗围绕长江落笔,从长江源头的故乡开始,中间写了长江的潮水和江岸的沙痕、出没于波涛之中的江边巨石、江南江北的满目青山、冬日傍晚风平浪静的万顷江波、江上状如鲤尾的满天红霞、月初寒夜中的一弯江月、飞焰照山的江心异火、直到作者想象出的发怒示警的“江神”,最后以向江水发誓作结,句句不离长江,甚至在诗中重复地使用了十个“江”字。正是在这对江水、江岸,江石、江山、江天、江月、江火的咏叹中,渗透了、寄托了作者深深的乡情。
在这种思乡怀旧的感情中,包含着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仕途上遇到坎坷后的苦闷和惆怅,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总的看,作者还是努力从这种苦闷中超拔、解脱出来,表现了不汲汲于功名的豁达态度。此诗的写景部分,更是景象壮阔、色彩瑰丽,江心异火一节,尤其写得笔意奇恣、神思飞动,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充分显示了作者奔纵的激情和开阔的胸怀。而作者原有的苦闷,也就在这高昂的情绪中被悄悄地冲淡了。
这首诗在风格上超迈豪放、奇气纵横,但在放笔快意的同时,又能够做到法度谨严、不失规矩,这正是苏轼中年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比如此诗开头二句,由江水引出乡国之思,末二句遥接上文、对江水表明归田之意,已经是做到首尾呼应了。而中间插入“试登绝顶望乡国”一句,尤其显得击首击尾、一线贯穿,将作者的感情脉络表现得十分鲜明。汪师韩说这一句“故作羁望语以环应首尾”(《苏诗选评笺释》卷一),“故作”二字,准确地揭示了作者的匠心。又比如,作者在“望乡国”之后,接着写了落日、江水,写了晚霞、江月,写了江心的异火……诗笔撒开,似乎难以收拢了。而结尾四句,用一个“江神”的想象,把这一切都挽合在一起,不仅极富特色地表现了此诗的主题,而且使前面写景的几层文字都有了归宿,笔法极其谨严。纪昀评此诗“结处将无作有,两层搭为一片。归结完密之极,亦巧便之极,设非如此挽合,中一段如何消纳。”(《纪评苏诗》卷七)说得是非常中肯的。另外,像诗中“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那样的过接细密的句子,前文中已经谈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相关推荐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①。 东武望馀杭②,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③。 不用诉
2023-02-22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①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②。且尽一樽,收泪唱阳关③。漫道帝城天样远④,天易见,见君难。
2023-02-22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筝声①。 凤凰山下雨初晴②,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③,开过尚盈盈④。何处飞来双白鹭⑤,如
2023-02-22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① 楚山修竹如云②,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③。木落淮南④,雨晴云梦⑤,月
2023-02-22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去年相送②,余杭门外③,飞雪似杨花④。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
2023-02-22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①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②。故人不见③,旧曲重闻。向望湖楼④,孤山寺⑤,涌金门⑥。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