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 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 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魏源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 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 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
魏源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
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 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
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然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
山僧掉头笑:
“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
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语罢月落山茫茫,
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
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浙江天台山的著名景观“石梁飞瀑”,曾被宋代书画家米芾誉为“第一奇观”。魏源的这首《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龙蛇飞舞,惟意所之,极其生动地再现了 “石梁飞瀑”的真貌,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激越飞动的感情。
这是一首古体诗,但在魏源这位近代新派人物的笔下,它已脱出古体的束缚,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全诗可分六个部分: 开头“雁湫之瀑烟苍苍”至“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一段,把“天台之瀑”与“雁湫之瀑”、“中条之瀑”、“匡庐之瀑”比较,道出了各自的特征,并突出“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我来正值连朝雨”至“但有虎啸苍龙吟”一段写“雨瀑”。“须臾雨尽月华湿”至“此则云垂彼海立”一段写“月瀑”。“我曾观潮更观瀑”至 “所至江山纵奇特” 一段写作者在观瀑时所达到的审美境界。“山僧掉头笑”至“武陵难向渔郎道”一段借“山僧”之口,侧面描写“冰瀑”奇景。最后一段与首段呼应,写作者由“石梁飞瀑”引起的想象、联想和感受。前后一气呵成,亦如“石梁飞瀑”,直泻而下。
动静对照,虚实相映,是本诗的重要手法。“雨瀑” 与 “月瀑”一动一静。作者写“雨瀑”时,极力渲染“连朝雨”和狂风中的景物:“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重冈四合如重城,……山头草木思他徙,……” 只有两句写雨中之瀑: “震电万车争殷辚”、“但有虎啸苍龙吟”。这是形容“雨瀑”震天撼地、宏大无比的声音。所有雨中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烘衬“雨瀑”,所以虽然在 “雨瀑” 上正面落墨不多,但却已展示了它的全貌。写“月瀑”时则从一个“静”字着笔: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如果没有前面“雨瀑” 一段描写而单独写“月瀑” 之 “静”,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终不及两相对照效果更好。“雨瀑” 之后接写 “月瀑”,动、静两种形象都极为鲜明。写 “月瀑” 之 “静” 又带出 “静” 中之动: “千山万山惟一音”、“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处以动衬静,更显其静,与上述动静对照、等量相长不同。“雨瀑”、“月瀑”均是正面描写。至于“冰瀑”,作者无缘得见,却幸从“山僧” 口中为之道出: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这一整段均是对于 “冰瀑” 的虚写。这在“雨瀑”、“月瀑”之外又开一层境界,为诗篇增添了更多的瑰丽色彩。这一虚写补充了以上实写难尽的另一面,几乎于一篇之中,可观四季,作者是否受到山水画中 “散点透视”法的启示呢?
形象独特,摹绘逼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由于作者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地考察,所以对客观山水有细致入微的了解,能够把握景物的特点展开真切生动的描写。作者观赏过很多名山的瀑布,诗中如数家珍地道出其各各不同之处: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有了这样广博的见闻和阅历,再来写天台山“石梁飞瀑”,就能抓准其非同寻常之点,显示出高人一筹的见识来: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吾国山水的无穷奇秀和万千姿态,于此收到了充分的艺术表现。即便是“天台之瀑”,其“雨瀑”、“月瀑”、“冰瀑”乃至非雨、非月、非冰之瀑,都各有其面貌,各有其个性,各有其引人入胜之处。作者以浓墨重彩,层层着色,处处烘染,描绘出一幅绚丽壮观的“天台观瀑图”,把自然山水的美升华为永恒的艺术。
诗情澎湃,气象阔大,是本诗的总体风貌。作者是近代史上一位有生气、有作为的政治家,与前人相比,其精神世界放射出崭新的光芒,炽热如火,追求新变。《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的感情基调和艺术风格都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力量。虽是写景,但情、志均在其中。且不说以“烟苍苍”、“雷硠硠”、“浩浩如河江”等语来形容天台山以外的瀑布,更不说“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这些正面描写“石梁飞瀑”的句子以及对于“雨瀑”的种种摹状,纵然是写静谧的“月瀑”和凝冻的“冰瀑”,也有一种强烈的感情、恢宏的气势蕴含其中。“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这是以 “千山万山”、“耳畔众响”为背景来突出此时的“一音”的。“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正说明了一种冰冻不住的伟大精神和力量。“我曾观潮更观瀑,浩然胸中两仪塞。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这是写作者由“观瀑”联想到“观潮”,“瀑”如“云垂”,“潮”似“海立”,若天地两仪浩然充塞于胸中。作者的思想升腾、扩大到广袤无垠的宇宙间,不仅达到了最高的真与善的境界,而且达到了最高的美的境界。此时,宇宙、社会、自然、人生,都化为九天之上的仙乐; 作者要“斋心三日”,以全副生命和精神去领受、谛听这种凝结了真善美的“音乐”。
本诗开篇分写“雁湫”、“中条”、“匡庐”之瀑,由此引人对“天台之瀑”的描写。结尾又来一个大收束: “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赞美“石梁飞瀑”不仅奇在石梁,而且兼有四海名山大川各种飞瀑之长; 并且由“天台之瀑”发散开去,把人们的想象扩展于天下各大名山飞瀑。在艺术结构上收到首尾呼应、大开大合、浑然一体的功效。作者充塞天地的心胸,实际已涵藏了山水万物。“造物贶我”、“所至江山纵奇特”; 我亦为造物,幻成奇特江山,彼此岂能汝我哉!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