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湿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寿星院在杭州
小学生必背的名言名句和诗词名句(精选70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湿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寿星院在杭州
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湿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寿星院在杭州西湖北山葛岭,为杭州名胜之一,西湖景色可一览无遗。寒碧轩乃寿星院中建筑之一,是避暑的佳处。苏轼在北宋熙宁中通判杭州时,第一次去游寿星院竟奇怪地有前生曾到之感。他戏对僧人参寥子说: “某前生山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属耳。”后来暑时,苏轼常到寿星院,“解衣盘礴”或“坦露竹阴间” (《春渚纪闻》卷六),放达自适。这首诗作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夏季,苏轼第二次守杭期间。诗中表达了在寒碧轩中避暑的感受,突出了这里自然景物的特点是 “寒碧”。盛暑时,它与外界的炎热烦溽相比,则宛如仙境一般了。
古代称有窗的长廊建筑物为轩。诗人是在寒碧轩内观察和感知周围景物的。诗以直接描写环境起笔。凉爽的清风,其声音的劲烈是由它摇动窗扉而使人感觉到的。修竹在“窗前”,间接地表明它是傍轩种植的,掩映着轩窗。修竹的高大参天使环境愈显得古老清幽,“一尺围” 当然是夸张之语。诗的首两句已勾画出了寒碧轩的特殊自然环境。此轩既雅称“寒碧”,实非虚名,这由诗人切身的感受又重新印证了。因而诗的三四两句便巧妙地从立体感受来表现“寒碧”的自然特色。这里的周围全是修竹,犹如一片琅玕翠玉,使一切景物都染上了碧绿的冷色调。所以映落在凉席上的参差竹影好似深青色的雪片;浸润沾湿衣物的雾气瀰漫也似带着淡绿的色彩。“苍” 与 “绿” 色近于碧,“雪” 与“雾”给人寒冷之感。诗人创造的 “苍雪” 与 “绿雾”的意象非常新奇,确切地表现了寒碧轩独特的自然美,而且暗寓了它将给人以清凉舒适。接着,作者进一步补足了这个自然环境中的又一特点——幽静。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以“蝉噪”“鸟鸣” 的特定环境的声响反衬出极其幽静的境界。苏轼也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不直接写寺院的幽静,而写蝉鸣高树、禽鸟嬉戏,它们怡然自乐,无人惊扰。这便间接反映了它们是在一个阒寂幽静的环境里了。全诗至此,由近景到远景,由实写到虚拟,由客观景物到主观感受,已充分烘托出寒碧轩的清寒、碧绿和幽谧。诗的入题自然洒脱,景色描写层次清楚,却又一气浑成,加上用拗律拗句,因此清人纪昀以为这六句颇有“杜意”,即谓它深得杜甫律诗的写法。
诗的结尾两句从写景转到抒情,使诗意的发展出现很大的转折;特别是句意扑朔迷离,带有几分哲理意味,引人思索。古人称“道人”并不专指道士,也有用来称僧人的。诗中的“道人” 乃指寿星院的僧人。“绝粒”,又称辟谷,道家以不火食,不进五谷为一种修炼方法。这位有道的高僧已不食人间烟火了,可以想象他必定枯瘦如柴。当其面对“寒碧”之中身体肥胖、解衣坦露的东坡居士而甚感惊奇: 这骨格清奇似鹤的人,为何又如此肥胖呢?他真有些不能理解。对于“鹤骨何缘肥”,诗人没有解答,全诗结束了。苏轼曾说: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 (《陪欧阳公宴西湖》)。他虽喜爱佳山胜水,却不愿避世出尘。所以暑时在“寒碧” 中自得其乐,而对绝粒枯瘦的世外上人微有嘲讽之意,因为体胖乃是溺于物欲的标志。看来,东坡先生“解衣盘礴” 的形象是与“寒碧”的环境不甚协调的。这一联以戏谑语出之,既微讽僧人,又自我揶揄,显得幽默诙谐,正是苏诗的一种风格。所以纪昀赞美“后二句是本色” (纪批《苏文忠公诗集》卷三十二)。从整首诗看,章法既严谨细密,而又浑成洒脱。
相关推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mid
2024-09-29
楼兰,是古代 (公元前80年左右) 新疆罗布泊西岸的一个国家,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后被沙漠堙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2024-09-29
塔尔寺,藏语称 “袞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我
2024-09-29
青海湖,在青海省西宁西,古名鲜水、又名仙海、西海,音近相通。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 “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