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次欧公西湖韵①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
苏轼《南乡子·裙带石榴红》原文、写作背景、注解
南乡子 沈强辅霅上出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①。 裙带石榴红②,却水殷勤解赠侬③。应许逐鸡鸡莫怕④,相逢
2023-02-22
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次欧公西湖韵①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
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次欧公西湖韵①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 ①欧阳修在颍州写有《木兰花令》(一名《玉楼春》)多首,其中一首是: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瑠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写的。当时他五十六岁,任颍州(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知州。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他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深秋是枯水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宽阔的气势。这是写实。同样,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颍咽”的“清颍”写的也是实情,可以他的《泛颍》诗“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为证, “咽”字也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在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在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因为欧公曾任颍州知州,最后并终老于此,他泛舟的颍河又是当年欧公经常游乐的地方。如今凭吊遗踪,一时之间自然感慨万分,思绪也就波涛起伏,不禁移情于景,就使颍河人格化了。正如他当时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中所写的那样:“清颍洋洋,东注于淮,我怀先生,岂有涯哉!”思念欧公之情,胜于洋洋颍水,无边无际,可见怀念之深。
正当作者极怀念之深情时,河上传来了歌声:“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欧公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至晚年退休居颍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在传唱,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治颍政绩。欧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因此人民至今仍在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是发抒感慨和思念之情。过片由“四十三年如电抹”而来,感到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但转眼即消失。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仍申此意。意思是十五日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日,月轮就要缺一分了。总言时光流逝,人事迁变。此时距欧公去世亦已二十年,数十年后追思已逝的故人,常会发出如此的感慨。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公的交情,以及欧公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怀人伤逝的感情,写得情思浓挚,沉哀入骨。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 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亦已无多,眼前在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也不妨说代表了颍州人民心底对欧公难忘的记忆。在写法上,开端触景生情,以浓郁的怀念气氛涵盖全篇,气势耸动;结尾写波底月,是以景结情,首尾呼应,含蓄深沉,词味隽永。
这首词的题目是“次欧公西湖韵”,他按次韵的要求,用了欧词的原韵,所写的地点也相同。以前欧阳修为亡友尹师鲁作墓志,说自己作志“用意特深而语简,盖为师鲁文简而意深”,“死者有知,必受此文”(《论尹师鲁墓志》)。苏轼为告慰恩师,也按欧词的风格来和韵,并获得很大成功。宋人傅榦《注坡词》,曾引《本事曲集》云:“二词皆奇峭雅丽,如出一人,此所以中间歌咏,寂寥无闻也。”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前唱后和,二词就成为绝唱。
苏轼的这首和韵与欧词也有不同之处。欧词作于盛夏,是饯别之作,重在赞美佳人的歌舞。苏词作于深秋,是怀念之作,重在颂德。词的上片着重写“思翁”,下片着重写“识翁”;“思”是“识”的前提,“识”是“思”的主旨。苏轼写作常禁体物语,如此词处处写思念,却不提思念一类的词;主旨在评议,却不露议的痕迹。
王若虚曾批评苏轼的和韵诗“虽穷极技巧,倾动一时,而害于天全者多矣”。这一批评确有道理,因为和韵是作茧自缚的诗法,难能而不一定可贵。但这首和韵却写得自由活泼,浑然天成,这是因为他对欧公心向往之,感情真挚,识见卓荦,故落笔生辉。同时,这也与他有丰富的学识、横绝一世的文才分不开。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①。 东武望馀杭②,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③。 不用诉
2023-02-22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①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②。且尽一樽,收泪唱阳关③。漫道帝城天样远④,天易见,见君难。
2023-02-22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筝声①。 凤凰山下雨初晴②,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③,开过尚盈盈④。何处飞来双白鹭⑤,如
2023-02-22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① 楚山修竹如云②,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③。木落淮南④,雨晴云梦⑤,月
2023-02-22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去年相送②,余杭门外③,飞雪似杨花④。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
2023-02-22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①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②。故人不见③,旧曲重闻。向望湖楼④,孤山寺⑤,涌金门⑥。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