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导语】: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词者,具名曲子词,即今日所说的“唱词儿”是也。初起民间,后落于文士之手,遂为雅制。然而花间酒畔,艳丽为多。创新境者,李后主、柳耆卿、苏东坡,皆另辟鸿蒙,沾溉百世。然能创新境犹易,创奇境更难。所谓奇,非荒诞怪谲之意,但出人意表,全在常流想外,使人击赏赞叹,此即奇境。在词境中敻乎未有,乍开耳目,不禁称奇叫绝者,如坡公此作,可谓奇甚。

  常说天风海雨,一洗绮罗香泽之习,足令诵者胸次振爽,为之轩朗寥廓———此犹是不寻常之为奇者也。若坡公此等词,则唯以最寻常最普通最 不“值得”入咏的景物风光写之为词,此真奇外之奇!

  可知千古未有之奇境,正在无奇之中。

  试看他首句即奇:花落衣上,簌簌有声,何花也而具此斤两?曰:枣花。枣花者,无丽色,无浓馨,形状屑细,最不惹人注目,而经东坡一写,其体琐而质重,纷纷而飘落于过路人,使之衣巾皆满,飒飒如闻声响。此境已极可喜矣。此簌簌之枣花声,旋即为另一嘒嘒之妙音所夺———又何音也?曰缫车。昔者农家,耕织两重,盖衣食双营,皆由己手,而采桑育蚕,缫丝纺织,则妇女之重要功课。当枣花洒落之时,正缫丝忙迫之际,家家户户,响彻村周,范石湖所谓“缫车嘈嘈似风雨”,足资想象。行人至此,不禁驻足。为欲追凉,先寻老柳,———却见绿荫覆地,早有著牛衣之卖瓜人占尽清凉福地矣。

  以上,写尽村农风物。

  过片以下,便笔端一换,专属行人。农家缫丝,时在初夏,时大麦已然登场,天已甚热。酒困,途长,日高人倦,触暑烦劳之状跃然纸上。看来,古柳下之黄瓜,早已试过,了不济事,唯念茶浆,方能解渴。然而又何处可得甘露?当此之时,乃知农野之人家,远胜于大士之洞府,于是叩其门而求焉———古所谓“乞浆”,正此义此情也。

  在《全宋词》中,月露风花,比比皆是,寻此奇境,唯有坡公,所以为千古独绝。

  然而,东坡又何为而写此词耶?盖他自家那时正做“使君”———元丰元年,东坡在知徐州任上,地方春旱,因至城东二十里石潭乞雨;既得喜雨,故复至石潭谢焉,于路中作此等小词五章,此其第四也。一片为民忧喜之心情,于此写之。其境之奇,其笔之奇,方知并非无故。

相关推荐
  •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原文、鉴赏、赏析和解
  • 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原文、鉴赏、赏析和解
  • 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原文、鉴赏、赏析和解
  •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鉴赏、赏析和解
  • 《季娴·浣溪沙杨花》原文及赏析
  • 苏轼《浣溪沙五首·其五》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苏轼《浣溪沙五首·其四》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苏轼《浣溪沙》五首全赏析
  • 苏轼《浣溪沙》第二、第四、第五三首赏析
  • 苏轼《浣溪沙五首·其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