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三)》原文阅读|赏析

【导语】:

  李白《古风(其三)》原文阅读|赏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

  李白《古风(其三)》原文阅读|赏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李白诗集在《古风》题下有五十九首作品,有的直抒个人志趣,有的批判现实黑暗,有的喟叹历史人物。本诗塑造了一个秦始皇形象,既歌颂了他的统一大业,又对他不恤民力,大动土木,却又冀求长生成仙作了讽刺。后者是本诗的重点所在。诗人的时代,唐玄宗一面过着荒淫生活,一面又喜好神仙,尊崇道教,祈望长生不死。李白写作此诗,当有托古讽今的寓意。

  为了比较准确地理解本诗的含义,有必要先简略谈一下李白对神仙和长生的态度。李白爱好求仙学道,宣扬炼丹服药,这在他作品中可以寻到许多例子,就拿《古风》 来说,“言仙者十有二”,(胡震亨 《李诗通》)其中不少是对仙风道骨的正面赞唱。即使诗中写到秦始皇求仙,也并非全都予以否定,如云:“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古风》 其二十) 把秦帝求仙与诗人自己求仙相比,自然不会是有什么贬意。然而,李白在本篇和其它几首诗里对秦始皇羡求神仙进行嘲讽又是确然无疑的,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其实,他嘲讽秦始皇等人都是紧紧扣住他们一面求仙,一面却又穷嗜极欲的荒悖行为。如《古风》(其四十八)讥刺秦始皇“征卒空九寓,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鳸春?” 《登高丘而望远海》 指责秦皇、汉武“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本篇虽不象上述两首诗那样表述明确,含义却无二致。前人评此诗已经道出这一点,“白意若曰:仙者清净自然,无为而化,秦皇之所为若此,求仙者岂如是乎?” (萧士赟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如果不联系李白在本篇中批评秦始皇“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单单强调他嘲讽求仙,则未必符合作品的主旨。

  下面让我们对作品进行具体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二段。自“秦王扫六合”至“起土骊山隈”为第一段,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巡视东南,兴动民力种种史迹,以颂扬语气为主,间寓批评于客观的叙写之中。自“尚采不死药”至“金棺葬寒灰”是第二段,写秦始皇求仙及其幻想破灭,语言全带嘲讽。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段末两句转为较明显的贬意,实已开始向第二段过渡。第二段首两句顺接其意,使贬意益趋明朗;且以副词“尚”(意谓还,又)为开头,使讥刺秦始皇奢侈欲望和派人入海求仙两层意思粘连得非常紧密,提示读者对两者的内在联系引起重视。由于段落接合处存在这种密切的转承粘接关系,故使本篇上、下两段的判别并不象有些诗那样截然分明。

  诗篇以赞叹发端,带起前半段。“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扫荡六合,意谓统一中国。“虎视”比喻强盛。诗人称颂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雄风、气概,以及秦国强大的势力。李白诗中有些直接的夸赞语,构句形式与“虎视何雄哉”大致相仿,如颂庐山瀑布:“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工!”(《望庐山瀑布》)又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这些诗句可以间接证明李白在本篇开头对始皇和秦国是真赞真颂,不象有人解说的那样句中“隐含贬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二句,称用《庄子·说剑篇》中的句意,其文曰:“天子之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决”谓切断。因诸候六国地处秦都咸阳之东,所以称其归顺于秦为“西来。”“明断自天启”有的作“雄图发英断”,前者赞美秦始皇英明果断的才能授之于天,后者则颂扬他有宏大的智谋,能作出英明的决断。正因为秦始皇有如此非凡的才略,所以能够驾驭群臣。从前后联系来看,二句皆可,都能保持诗意的完整和贯通。“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兵”谓兵器。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尽收天下的兵器,铸成十二个铜人置于宫中。函谷即函谷关,是秦国东部入口的重要防地,镇守甚严。秦灭六国后,函谷关毋需继续固闭,而可向东敞开了。此句与“诸侯尽西来”前后呼应,“西来”、“东开”意思相同,皆谓统一事业的完成。

  会稽岭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琅邪台,在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山上。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南游会稽山,二十八年(前219)东登琅邪山,所到之处,皆“立石刻,颂秦德。”“铭功”、“骋望”二句即叙其事。“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隈,指山的弯曲处。这二句写秦始皇三十五年 (前212) 征发囚徒七十余万人,分别在咸阳建造阿房宫,在临潼骊山修筑陵墓,供他自 己生前死后永享帝王的威福。李白在此叙而不议,贬责之意却十分明显,很容易为人感受出来。

  与第一段叙事较多、对秦始皇评价由褒而贬前后变化不同,第二段叙事较为专一,评判较为单纯。“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诗人在前面已经交待清楚秦始皇建宫筑基,以满足自己享乐奢望,此句则指出,怀着这样的心愿而祈求得道成仙,实不可能,故只有徒然伤心失望而已。“尚”字含有对秦始皇这种自相矛盾的行径的嘲弄。接着十句叙述秦始皇派人入海采药以冀长生幻想的破灭。史载: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齐人徐市 (fu福)等上书始皇,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山上居住着仙人。始皇即派徐市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采集不死之药。一去几年无消息。徐市向始皇诈称,船为大鲛鱼所阻,无法接近仙山。始皇又信其话,亲自带着连弩(能连发数箭的弓),到海边射鱼,后来在之罘(今山东福山县东北)射杀一巨鱼。李白采用这段史料,并作了艺术加工,在长鲸阻船,难登蓬莱这一点上大力喧染,做足文章,旨在说明像秦始皇这样求仙只能是事与愿违,徒劳无获。诗中极可注意的一点是,诗人极力形容海鱼躯体巨大、神威可畏。它浮出海面,崔嵬高耸,额上的鼻子犹如巍然屹立的五岳大山,身上的鬐鬣(qilie其猎。鱼脊和鱼颔上的羽状部分)张扬着将青天都遮掩住了;它掀腾巨浪,喷气成云,出声如雷,使人感到畏怖。由于巨鱼拦道,不用说登达蓬莱,即使看上一眼都不可能。诗人在这些描写中不仅高度夸张,而且赋予了海鱼象征的意义,启引读者自然而然地对秦始皇求仙无望产生联想。诗歌结束又点明: 奉命去采不死药的楼船不知何时才能返回,而在楼船回来之前,秦始皇早已死去,埋在三泉之下的铜棺,里面只留下一把腐朽的尸骨而已。“三泉” 以见基穴入土之深,“金棺”以见棺材质地之贵重,与前面“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相照映,皆寓奢靡极欲之意。“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不是对秦始皇和一切追求威福而又祈望永生不死的封建帝王的一种极大讽刺吗?

  李白此诗咏说之事基本上都有文献记载上的依据,但又不是史书内容的简单复述。它与史籍所载有三点明显不同: 第一,注入了诗人强烈、鲜明的感情倾向。这不仅体现在“虎视何雄哉”、“茫然使心哀” 这样一些直接的感叹和抒情句中,而且,通篇由赞扬而起、讥讪而结的立意构思,第一段寓褒贬于叙述之中的笔法和第二段婉而多讽的吟唱,都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历史人物的价值评判。第二,对长鲸的身躯及其活动作极度夸张的描写,共用了六句诗(占全篇四分之一),与诗中正面肯定秦始皇的诗句在篇幅上相接近。这一比例显然不是按照史实、而是按照诗人的立意来确定的,诗中被渲染的这一部分所代表的意义恰好反映着作品重点所在。第三,不按史事的前后顺序作叙述。秦始皇登琅邪台在前,游会稽山在后,诗里叙述的顺序恰好相反。如果说这还可以解释为是出于押韵的方便或需要,那么,发生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及以后几年内派徐市求仙之事置于三十五年征发囚徒修建阿房宫和陵墓后面,而这两件事情又都比诗里已经叙述过的游会稽山发生得早,这些逆时间顺序的叙述显然与押韵之类技巧问题无关,而是体现了先叙帝王国事,后道采药求仙,以及对秦始皇的贬意逐渐明朗且加强的通篇艺术构思,或者说是为了增强诗篇的内在逻辑力量所作的人为矫改。以上三点为咏史诗的主体性和本体意义提供了示范。

  本篇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开端盛夸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伟业和才略;接着写他兴动民力,营建宫陵,贬意逐渐明显;最后通过秦始皇求仙梦的破灭,对他荒悖行为极尽讥讪。三层意思互相衔接,过渡自然。这样的结构按排,既给人以评价历史人物的准确感,又较好地揭示了秦始皇的悲剧性。

相关推荐
  •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三十九)》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三十五)》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三十四)》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二十一)》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五十三)》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五十四)》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八)》原文阅读|赏析
  • 李白《古风(其十)》原文阅读|赏析
  •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