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江夏行》原文及赏析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李白《丁都护歌》原文阅读|赏析
李白《丁都护歌》原文阅读|赏析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
2022-12-07
李白诗歌《江夏行》原文及赏析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李白诗歌《江夏行》原文及赏析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追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读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作,一般都需要先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世什么的,以便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读李白这首《江夏行》 可以不必,因为作者是在模仿一位商人的妻子哀哀自语,我们顺读下去就是了。
这诗可以分为三段来读。前四句为一段,从“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二句判断,这是一位相当开放的女性,她敢于承认自己曾是一位早熟的女儿。还在小小的年纪便已初晓男女情事;但她能把爱的萌动掩饰得不为人知。因此,这位表面安宁的小姑娘,内心却憧憬着爱情呢!后来总算“嫁夫婿”,长久渴求爱的心得到了滋润。但从此幸福了吗?以下十六句告诉我们:没有!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她没有想到,作商人的妻子是要与愁苦长相伴随的。这 “谁知”一词颇耐寻味,是她出嫁时太小,涉世未深而不知,还是家人为谋商人之利,故意骗她不知呢?不管出于何种情形,这都怨不到她。只能说这是那个社会为这位天真的少女设下的一个陷井,而满怀爱情的她偏偏又掉了进去! 她的失望可想而知。“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她的失望转为对丈夫的质问: 结婚以来,你在家呆过吗? 以下几句便历数别后的相思之苦。离别那天,她送他到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他走了,也把她的心带走了。从此后,她开始了丢魂儿似的独居生活。诗到这里有许多潜台词,让读者自己去挖掘。如今到期不归,翘盼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她无法再忍受这没有爱情生活的折磨了! “恨”这个字下得很有劲儿。它实际是爱之极的同义语,也可以说是一种久爱不能的变态心理。这几句诗里有一个问题,她说丈夫是“去年下扬州”,到她自叙时理该是一年,何以后面却说“谁谓历三秋”?怎样理解这个时间上的误差呢?原来李诗所用数字,不求其准,只求情感的真实。“去年下扬州”,意在写出别后思妇的哀怨,而“谁谓历三秋”,却要表现思妇对男子食言所产生的焦虑,且 “三秋”又会使人自然想到 《诗经》 上的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的爱辞。所以,女主人公自述时的时间错觉,恰好说明她对爱情何等执着、痴心! 以至于到了颠三倒四的地步。可是在他刚走的日 子里却不,她对日子的计算多清楚啊!“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同去的邻居都在月内返回,为什么我家的“行李”(唐代对 “行人” 的称呼) 却不归呢?他人在何地?为什么连个书信也不捎来?这一连串的问号说明她的心的确已给了那人。该归不归,又无音信,难道就这么忍受孤寂的岁月吗?不,她要采取行动!
第三段写她寻夫时的心态。她迳直来到“南浦”(今武昌市南),打算去“西江”(南京至江西一带江面) 船上问个究竟。正在这时,她看到一位在岸边卖酒的女子,一派新娘的打扮。这猛然使她想到: 同样是作妻子的(“一种为人妻”),为什么竟有如此不同的命运呢? 自己也是新婚未久,但却一直过着独守空房的日子。“对镜便垂泪”,这泪是她为自己的红颜空老而洒下的;“逢人只欲啼”,她有多少委屈要倾诉,但羞涩又使她欲语还休,所以只能把酸苦的泪水咽在肚里。痛苦使她不能不做出这样的比较:“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此刻她对配偶有了新的认识:世人鄙视的人,只要他珍惜夫妻之情,能“长相随”,即使是“轻薄儿”也不要嫌弃;而视情为敝屣的人,即使他腰缠万贯,也不应委屈求全。这里,“情”是择偶的唯一价值标准。而“悔”正说明她从盲目的相思中醒来,她要向自我主宰的道路上迈进。这种婚姻观在大讲贞节的封建社会里无疑是大逆不道的,然而这是被生活所欺骗了的善良女性的必然觉醒。无需问她是否勇敢地做出了新的选择,就凭这一行动,她就无愧是杜丽娘、林黛玉这一类为情而歌哭的光辉女性群中的一员! 只不过因为缺少时代解放思潮的东风,她还无力冲出闺门高槛,只能自哀青春瞬间逝去,但是她开始认识到“如今正好同欢乐”,生活不该在痛苦中渡过! 夫未寻来,却依稀找到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读罢全诗,我们不能不惊叹李白对被压迫的妇女寄予了那么多同情,他对她们的心态了解得那么精微幽深,唯其如此,作品中的小人物才成全了作者的伟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