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杕之杜①,一棵棠梨树孤独挺立, 其叶湑湑②。它的枝叶儿繁盛茂密。 独行踽踽③。我一个人行走凄凉孤寂。 岂无他人? 这一路上难道没有他人? 不如我同父。只是不如我同父兄弟。 嗟行之人
诗经《玄鸟》原文及赏析
天命玄鸟①,上天命令神燕降, 降而生商,降而生契始建商, 宅殷土芒芒②。住在殷土多宽广。 古帝命武汤③,当初上帝命成汤, 正域彼四
2021-08-17
有杕之杜①,一棵棠梨树孤独挺立, 其叶湑湑②。它的枝叶儿繁盛茂密。 独行踽踽③。我一个人行走凄凉孤寂。 岂无他人? 这一路上难道没有他人? 不如我同父。只是不如我同父兄弟。 嗟行之人
有杕之杜①,一棵棠梨树孤独挺立,
其叶湑湑②。它的枝叶儿繁盛茂密。
独行踽踽③。我一个人行走凄凉孤寂。
岂无他人? 这一路上难道没有他人?
不如我同父。只是不如我同父兄弟。
嗟行之人,唉,那过路的人儿,
胡不比焉④? 为何不与我亲近?
人无兄弟,没有亲兄弟的人儿,
胡不佽焉⑤? 为何不把我帮衬?
有杕之杜,一棵棠梨树孤独挺立,
其叶菁菁⑥。它的枝叶儿繁茂鲜嫩。
独行睘睘⑦。我一个人行走孤苦伶仃。
岂无他人? 这一路上难道没有他人?
不如我同姓⑧。只是不如我自家亲人。
嗟行之人,唉,那过路的人儿,
胡不比焉? 为何不与我亲近?
人无兄弟,没有亲兄弟的人儿,
胡不佽焉? 为何不把我帮衬?
[注释] ①有杕(di):犹杕杕,孤寂的样子。杜:棠梨树。②湑湑:繁盛的样子。③踽踽:孤独行走的样子。④比:亲近。⑤佽(ci):帮助。⑥菁菁:同“湑湑”。⑦睘睘:通“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从马瑞辰说)。⑧同姓:同祖,此处亦指亲兄弟。
[赏析] 这首诗属唐风。唐,即春秋时期的晋。晋自昭公以来,兄弟相争,屡见不鲜。著名的骊姬之乱、献公之子远适他国,都与兄弟相争有关。大概因为这种缘故,《诗序》把这首吟咏兄弟失和的诗说为刺诗,云:“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但此说并不合诗意。一则“沃”也是晋之同姓,而诗中明白云他人不如同姓;二则诗中有“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句,细玩其意,又明明是有兄弟人的口气。所以自朱熹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我们认为,此诗意旨当从清人姚际恒说,即“此诗之意,似不得于兄弟,而终望兄弟比助之辞”(《诗经通论》)。表现了一种兄弟失好而无助的孤寂痛苦的情绪。
诗分两章,章各九句。两章内容相同。第一章首二句“有杕之杜,其叶湑湑”为兴句。诗人在路边看见一棵无依无傍、孤零零的野梨树,但它的枝叶却簇簇拥拥,一派茂密兴旺的景象。诗人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野梨树虽然只是一棵,但尚有茂密的枝叶,而自己却是“独行踽踽”,凄苦异常。第三句仅仅三个词,就有“独”“踽踽”两个词表示孤寂;这一句还是特出的单句,十分醒目,加之上句“其叶湑湑”的反衬,愈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然而诗人果真处在旷野之原、荒凉之路上吗? 未必如此。我们看第四句笔锋 一转,出人意料:“岂无他人”。原来路上还有其他行人。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的“独行”呢? 读者不能不往下看:“不如我同父”。原来如此! 同父,即是兄弟。尽管有同行者,一路上并不荒凉,但是没有亲兄弟相随,我还是孤独无依的。诗句绕行婉曲至此,诗旨才显露出来。然而作品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作者不避重复地予以证明:“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如果同行人如同兄弟一般,那么为什么不来亲近我呢? 那些没有兄弟的人,又为何不来照料我呢?反复慨叹,已不仅仅是证明,作者强烈的希望兄弟和好如初的情感也由此得到抒发。
由上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比较简单,即是《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意。但在写法上,却曲折多变,耐人寻味。比如第一句写棠梨孤独,第二句本可顺势引出自己的“独行踽踽”,但诗人却把笔停留在树本身,形容起树叶的繁茂来。树叶的繁茂是和树的孤独相对的,也和下句“独行”难谐。但诗人正是借此出人意料的“拗”笔,突出了下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而正当读者同情诗人之时,第四句又把第三句否定了。但作者并非为了否定而否定,这样写,是为了一步步揭示诗旨。第四句否定第三句之后,自然逼出了第五句:“不如我同父。”最后四句也是出人意料的,作者借此对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说明,并抒发了情感。
这首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有一些特色。比如在韵式上,它变化较多,短短两章,换了四韵,且有时句句用韵,有时偶句用韵,视内容需要而变化。像开头三句,句句用韵,客观上有一句一顿的效果,配合了内容上一句一折的特点,使三句句意独立特出。第四、五句改用两句一韵,无形中使两句的内容联系更加紧密了。在遣词用字上,此诗比较质朴,形容词用得极少,其他语句也不华美。作者看重的是内容的曲折多变,于是语词方面保留了民歌素朴的风格,而句型则多反问形式,突出了重点。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