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提示】 本篇突出记叙越王勾践报仇雪耻的故事,并续以越国灭亡的史实;篇末附载佐勾践灭吴的大臣范蠡弃政经商时的轶事。 越王勾践忍辱励志、发愤图强,终于灭吴雪耻的故事,流传久远

  【提示】 本篇突出记叙越王勾践报仇雪耻的故事,并续以越国灭亡的史实;篇末附载佐勾践灭吴的大臣范蠡弃政经商时的轶事。

  越王勾践忍辱励志、发愤图强,终于灭吴雪耻的故事,流传久远,影响深广,并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砥砺后代自强不息。范蠡、文种等辅佐勾践灭敌称霸,主明臣贤,寄寓着司马迁的社会政治理想。

  文字繁简有度。简则惜墨如金,如叙越王祖先至允常在位,二十余世,一笔带过;繁则用墨如泼,如叙勾践雪耻及范蠡轶事,运用多种笔法,生动逼真。多层次多角度成功地运用对比:句践的隐忍、得文武贤臣辅助,终于取胜,夫差的骄横、听谗言用佞臣诛忠良,国破身亡;吴越两国臣属,一方是受贿赂害忠臣充当敌国内奸,一方是文武协同共谋大业买通内线为我所用,两两对照,使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并寄托着作者深刻的好恶臧否。范蠡轶事中,运用悬念和伏笔,将范蠡长男因吝惜财物而丧送了兄弟性命的故事叙述得起伏有致,维妙维肖地刻画出范蠡料事如神而达观的性格。通过个性化语言和动作的描述,使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越王勾践[1],其先禹之苗裔[2],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3]。封于会稽[4],以奉守禹之祀[5]。文身断发[6],披草莱而邑焉[7]。后二十馀世[8],至于允常[9]。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10]。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段意】 简述允常之子勾践继父业为越王。而将其祖先至允常“二十馀世”的历史一笔带过,是由于越在古代是一个偏远小国,春秋初尚未通于上国,略无世系。交代允常之时,越即与吴“战而相怨伐”,作为全篇叙事的发端。

  【注释】 [1]越王勾践(?—前465):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在位三十二年(前496—前465)。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疆域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及浙江北部。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勾:也作“句”。 [2]禹之苗裔:禹(夏朝的建立者)的后代子孙。 [3]夏后帝少康之庶子:越始祖无馀,传说是夏朝第五代王少康之庶子。夏后:指禹受舜禅所建立的夏王朝。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4]会(kuai)稽:原名茅山(又作苗山),因大禹会计诸侯于此,并死葬于茅山,故改名会稽,在今浙江绍兴市南。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5]奉守:恭敬地掌管。禹之祀:对禹的祭祀。 [6]文身断发:古代吴越一带风俗,身上刺花纹,削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之害。 [7]披草莱而邑:除去丛生的草木,招徕人民定居成为城邑。 [8]世:代。 [9]至于:到,到了。允常:越侯夫谭之子,周敬王时在位,死于公元前495年。越在商、周时为诸侯国,至允常时开拓疆土而称王。 [10]吴王阖庐:即姬光(?—前496),吴国国君。吴王诸樊之子,夫差之父。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疆域有今江苏、上海市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相怨伐:结下仇恨互相攻伐。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1]。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2],三行[3],至吴陈[4],呼而自刭[5]。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槜李[6],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7],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8]。”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9],且以报越[10],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11],战者逆德也[12],争者事之末也[13]。阴谋逆德[14],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15],上帝禁之[16],行者不利[17]。”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18]。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19],定倾者与人[20],节事者以地[21]。卑辞厚礼以遗之[22],不许,而身与之市[23]。”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24],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25]: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26],触战以死[27]。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28],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29]。”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30]。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31],必有当也[32]。”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33],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34],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段意】 吴王阖庐趁允常死之机伐越失利而死,吴越积怨加深。勾践不听范蠡劝谏而先发兵攻吴失败,几乎亡国。范蠡、文种协力用智谋软化吴王夫差,夫差不接受子胥灭越主张而听信受越贿赂的太宰嚭,赦越罢兵,留下后患。

  【注释】 [1]兴师:出兵。 [2]死士:敢死之士。 [3]三行:排成三行。 [4]陈:同“阵”。 [5]呼而自刭:大声喊叫着刎颈自杀。以此奇特的惨烈场面吸引、麻痹吴军。 [6]槜(zui)李:地名,在今浙江嘉兴市南。 [7]且:将。 [8]毋(wu):莫,不要。 [9]勒兵:治兵、练兵。勒:统率。 [10]报:报复。 [11]兵者凶器也:武器是杀人的工具。 [12]逆德:违背道义。 [13]争者事之末也:争夺是各种事情中最下等的。末:微末,渺小。 [14]阴谋逆德:暗中策划违背道义的事。 [15]试身于所末:亲身参与战争。末:即上文所指的争夺。 [16]禁之:禁止、不允许(这样做)。 [17]行者不利:这样做没好处。 [18]保栖:退守。军队处于高山上叫栖。 [19]持满者与天:保守成业不贪心的(人主)就能得天助(与天,即“与于天”,从上天得出帮助)。 [20]定倾者与人:挽危为安的人就能得到众人的支持。 [21]节事者以地:节简从事的人能得到地利。以地:《国语·越语下》作“与地”。 [22]卑词:(说)恭敬谦卑的话,低声下气。厚礼以遗(wei)之:送厚重的礼给他们。 [23]市:交易,指用称臣降服的方法换取胜利。 [24]行成:求和。 [25]膝行:跪着前行。表示尊敬或畏服。顿首:叩头。亡臣:亡国之臣。陪臣:古代诸侯的大夫或大夫的家臣,对天子或诸侯自称陪臣。下执事:属下的办事人员,这是谦恭的说法,表示不敢直指吴王。 [26]燔(fan)宝器:烧掉宗庙重器及珍宝。 [27]触战:冲杀决战。 [28]太宰嚭(pi):楚国大夫伯州黎之孙。公元前540年州黎被杀,伯嚭奔吴。夫差元年任吴国正卿。吴当时僭称王,正卿相等于宰臣,故称太宰。 [29]间行:暗中前往。 [30]尽入:全部送来。 [31]悉:尽其所有。 [32]必有当:必定可以取得相等的代价。 [33]以:通“已”。 [34]反国:返回越国。反:同“返”。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1]:“吾终于此乎[2]?”种曰:“汤系夏台[3],文王囚羑里[4],晋重耳奔翟[5],齐小白奔莒[6],其卒王霸[7]。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8]?”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9],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10]?”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11],折节下贤人[12],厚遇宾客,振贫吊死[13],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14],亲附百姓[15],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16],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17],为质于吴[18]。二岁而吴归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19],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20],今乃复殷给[21],缮饰备利[22],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23],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24]。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25]。吴之志广[26],必轻战。 是我连其权[27],三国伐之,越承其弊[28],可克也。”勾践曰:“善。”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㿅也[29]。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30],虏齐高、国以归[31]。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32]!”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33],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34],其父兄不顾[35],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36]。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37],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38]。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39],我又立若[40],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41]!”报使者曰[42]:“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43],可乎[44]?”对曰:“未 可。”

  【段意】 写越王不忘国耻,以“尝胆”自苦自励,发愤图强,并在众贤臣辅佐下定好灭吴战略,等待时机;而吴王更加骄狂,对越完全放松警惕,几次拒绝子胥谏言,并听信已被越收买的太宰嚭的谗言,终于杀死了忠臣子胥,颓败之势已经构成。

  【注释】 [1]喟(kui)然:叹息的样子。 [2]终:完结。 [3]汤系夏台:商汤曾被夏桀拘禁在均台。系:拘囚,监禁。夏台:指均台,传说是夏桀的监狱。 [4]文王囚羑里:周文王姬昌曾被商纣囚禁于羑(you)里(今河南汤阴北)。 [5]晋重耳奔翟:晋文公重耳曾遭受其父迫害,出奔翟国,在外流亡十九年。[6]齐小白奔莒:齐桓公(姜姓,名小白)在齐国发生内乱时曾逃奔莒(ju)国(今山东莒县)。 [7]卒:终于。 [8]何遽:怎么就。 [9]坐:同“座”,座位。 [10]女:同“汝”,你。 [11]食不加肉,衣不重(chong)采:吃饭不上两样菜,穿衣只是粗衣素服。加:增加,添。重采:两色的华丽衣服。 [12]折节:降低身分。下贤人:屈己尊敬贤人。 [13]振贫:救济贫困。振:同“赈”。吊死:祭奠死者。 [14]填抚:安定。填:通“镇”。 [15]亲附百姓:使百姓亲近归附。 [16]属(zhu):交付,委托。 [17]柘稽:越国大夫,《国语·吴语》作“诸稽郢”。 [18]质:抵押。弱国向强国派出的人质,多为国君之子、亲属或重臣。 [19]拊循:抚慰,爱抚。 [20]流亡:流离逃亡。 [21]殷给(ji):殷实富裕。 [22]缮饰:整治。备利:军备武器。利:锐利的武器。 [23]加:进攻。 [24]必淫自矜:必定自满骄傲。淫:满盈,充溢。 [25]厚吴:厚待吴国。 [26]志广:欲望很大。 [27]连其权:连络齐、楚、晋各方的势力。 [28]承其弊:趁着吴国疲惫。承:通“乘”。 [29]疥㿅(xuan):即疥癣,喻指小毛病。子胥认为越对吴是要害部位的大祸患,齐对吴不过是疥癣之类的小病。 [30]艾陵: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31]高、国:齐国大臣高张和国夏。 [32]后三年吴其墟乎:三年后,吴国将会变成废墟吧。 [33]数(shuo)争越议:多次争论对付越国的政策。 [34]忍人:残忍的人,狠心肠的人。 [35]父兄不顾:指伍员不顾父兄被杀,单身出逃一事。这是诬枉之词。 [36]用是:因此。 [37]役反:(子胥)完成出使齐国的差事回到吴国。 [38]属镂:剑名。 [39]而父:你的父亲。指吴王阖庐。 [40]若:你。 [41]独立:单独生存。 [42]报:告诉。 [43]导谀者:曲意阿谀逢迎的人。 [44]可乎:意谓可以进攻吴国了吗?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1],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2],教士四万人[3],君子六千人[4],诸御千人[5],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6],乃与吴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7],轻锐尽死于齐、晋[8]。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9]。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10],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11],异日尝得罪于会稽[12],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13],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14]?”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早朝晏罢[15],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16]。‘伐柯者其则不远’[17],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18],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20],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21],致贡于周[22]。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23],命为伯[24]。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25],诸侯毕贺[26],号称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27]:“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28]。越王为人长颈鸟喙[29],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30],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31],子为我从先王试之[32]。”种遂自杀。

  【段意】 勾践在范蠡的支持下乘吴王率精兵北上会盟,内部空虚之机,大举伐吴,杀死吴太子。黄池之会成了夫差由极威迅速败亡的转折点。夫差终于被勾践彻底打败,亡国自杀。勾践平定了吴国,并成为霸主。范蠡料到勾践功成而诛功臣,及时离开越国;大夫文种则被勾践听谗赐死。

  【注释】 [1]黄池: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 [2]发习流:派遣善于水战的士兵。习流:熟习水性。[3]教士:受过训练的士兵。 [4]君子:国君的近卫亲兵。意谓君养育之如子。 [5]诸御:各级军官及佐属人员。御:驾驭统领。 [6]自度:自己估量。 [7]罢弊:疲惫困乏。罢:通“疲”。 [8]轻锐:“轻车锐卒”之略称,指有快速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9]姑苏之山: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10]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表示谢罪。 [11]孤臣:失势无援之臣。表示对越臣服。敢布腹心:披露衷诚,意谓冒昧地说出心里话。敢:谦词。 [12]异日:从前,当初。 [13]玉趾:对别人脚的敬称。 [14]意者:揣度之词,“想来大概是……”。 [15]早朝晏罢:早上朝,晚罢朝。意谓勾践勤于国事。晏:晚,迟。 [16]咎(jiu):灾祸。 [17]伐柯者其则不远:语出《诗经·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拿斧子去砍伐树木作斧柄,就近可以取法,因有手中旧斧柄可做样子,喻指有同类的现成的例证可供借鉴。柯:斧柄。则:榜样。 [18]属政于执事:托付政事给下级办事人员,执事:办事人员,此处为范蠡自指。 [19]不者:否则。不:同“否”。 [20]甬东:地名。在今浙江定海东北的舟山岛。 [21]徐州:即俆(shu)州,在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徐:俆,又作“舒”。 [22]致贡于周:向周王室进献贡品。 [23]胙(zuo):祭祀用的肉。 [24]命为伯:命令越王勾践做诸侯的领袖。春秋初期越国弱小,不受重视,会盟贡周,始霸中国。 [25]横行:纵横驰骋。意谓所向无阻。 [26]毕:全尽 [27]遗大夫种书:写信给大夫文种。 [28]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喻指天下既定,功臣就要被君主所嫌弃乃至杀害。蜚:通“飞”。狡兔:狡猾的兔子。走狗:猎狗。 [29]长颈鸟喙:长着长脖子和鹰钩鼻子。鸟喙(hui):鸟嘴。鸟无外鼻官,其喙锐长似人之鼻,称“鹰嘴鼻”,故形容人鼻锐长而钩形者曰鸟喙,认为如此长相,为人阴险残忍。 [30]七术:七条计策。 [31]其四在子:其馀四条计策在你手里。 [32]为我从先上试之:替我跟随死去的国王去试试那些计策吧。意指令文种自刎。

  勾践卒,子王鼫与立[1]。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

  王无疆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2]。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3],小不伯[4]。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5],为不得晋也[6]。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7],杀其将,则叶、阳翟危[8];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9]。故二晋之事越也[10],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11]。所重于得晋者何也[12]?”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13],而况于攻城围邑乎?愿魏以聚大梁之下[14],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15],以聚常、郯之境[16],则方城之外不南[17],淮、泗之间不东[18],商、於、析、郦、宗胡之地[19],夏路以左[20],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21]。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22],是二晋不战而分地,不耕而获之[23]。不此之为[24],而顿刃于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25],所待者如此其失计,奈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26]。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27]。王所待于晋者,非其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28]。今楚众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奈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29],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30],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31],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32];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33],楚之粟也[34];竟泽陵[35],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36],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37]。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38]。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39]。故愿大王之转攻楚也。”

  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40]。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41],服朝于楚[42]。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43]。东越[44],闽君,皆其后也。

  【段意】 勾践死后传位六代到越王无彊。王无彊受齐国怂恿,与强楚为敌而失败。越国从此分崩离折,走向灭亡。又过了七代到闽君摇因助诸侯灭秦有功,汉高帝又让摇做了越王。

  【注释】 [1]鼫(shi)与:勾践的儿子。在位六年。 [2]中国:指中原各诸侯国。 [3]王(wang):称王,统一天下。 [4]伯:通“霸”,称霸,做诸侯的盟主。 [5]图:猜想,估计。 [6]为不得晋:因为没得到晋国的帮助。按,此时晋已分为韩、魏、赵三国,此处以晋代指韩、魏两国。 [7]覆:覆没,全军被消灭。 [8]叶(旧读she):邑名。在今河南叶县南。阳翟(zhai):邑名。在今河南禹县。二邑当时属韩。 [9]陈:邑名。在今河南淮阳。上蔡:邑名。在今河南上蔡西南。二邑当时属魏。 [10]二晋:指韩、魏。 [11]马汗之力不效:不肯为越效力。马汗:战马疾驰出汗。 [12]重:重视。 [13]顿刃接兵:使用武器互相砍杀。指交战。顿刃:砍坏刀刃。兵:兵器。 [14]聚:聚集。大梁:魏国都。在今河南开封。 [15]南阳:地区名,在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河以北。莒(ju):邑名。在今山东莒县。二地属齐。 [16]常:亦作“尝”,在今山东枣庄西南。郯(tan):在今山东郯城西北。常、郯皆齐国南境之邑。 [17]方城之外不南:意谓魏国聚兵在大梁以牵制楚国,使楚军不能南下侵越。方城之外:方城以北。方城,山名,是楚国北界的大山,在今河南叶县西南。 [18]淮、泗之间不东:意谓齐国聚兵在常、郯境上,使淮水、泗水之间的楚军不能东进侵齐。 [19]商、於、析、郦:四邑均属楚。商、於:在今河南淅川西南。析:在今河南西峡。郦(zhi):在今河南内乡东北。宗胡:古邑名。在今安徽阜阳。 [20]夏路以左:楚国通向中原大路的左边。指楚国西北部一带。古代中原居民自称夏或华夏,此指华夏族聚居区域,即中原地区。 [21]待:防备。 [22]得志于楚: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愿望。 [23]不耕而获之:不耕作而收获粮食。喻指韩魏两国不战就可以分得土地。 [24]不此之为:即“不为此”,不这样做。 [25]河山之间:黄河、华山之间。 [26]豪毛:即“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不见其睫: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 [27]是目论也:这就是“眼睛”之论。这几句意为,越王知晋之失而不自觉越之过,犹如人眼之能见外界毫毛而不能自见其睫。喻指见识短浅。 [28]众:军队。 [29]张:铺开。九军:指多路军队。 [30]无假之关:即无假关,在今湖南湘阴北。 [31]景翠:楚国大夫。 [32]斗晋楚:使晋楚相斗。 [33]复:与“且”同义。又,再则。雠:“犫”的省字。楚邑名。在今河南叶县西。庞:在今湖南衡阳。 [34]楚之粟:楚国的产粮地区。 [35]竟泽陵:当作“竟陵泽”。古代云梦七泽之一,在今湖北潜江县西。下句“楚之材也”,谓竟陵泽一带是楚国产木材的地方。 [36]窥兵:观兵,检阅军队来显示武力。实指进兵。 [37]不上贡事于郢(ying):不向楚国进贡。意即不再从属于楚国。郢:楚国都,这里代指楚国。 [38]其敝:这事即使弄不好。敝:坏,有不成功的意思。 [39]王道:君主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策。 [40]释齐:放弃(攻打)齐国。 [41]滨于江南海上:指浙江以南至闽、广沿海地区。滨:靠近,接近。江:指浙江。 [42]服朝于楚:对楚国臣服朝拜。 [43]奉:继承。[44]东越:越人的一支。其首领无诸,相传为勾践的后裔,居今闽、浙一带。秦末,越人无诸、摇曾助刘邦攻打项羽,后来汉朝立无诸为闽越王,立摇为东海王。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1],与勾践深谋二十馀年[2],竟灭吴[3],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4],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5],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6]:“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7]。”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8]。”乃装其轻宝珠玉[9],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10],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11]。

  范蠡浮海出齐[12],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13],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14],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15]。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16]。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17],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18],止于陶[19],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20]。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21],废居[22],候时转物[23],逐什一之利[24]。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25]。天下称陶朱公[26]。

  【段意】 范蠡原是楚国宛人,到越国做大夫,辅佐勾践复国雪耻,功成身退;迁移到齐,化名“鸱夷子皮”,务农致富;辞齐国相印,又迁移到陶,经商而成巨富,称为“陶朱公”。本段附载范蠡三徙的轶事,表明他的见识和才能。

  【注释】 [1]既:已经。苦身:使身体劳苦。戮(lu)力:努力,勉力。 [2]与:帮助。 [3]竟:终于。 [4]临:进逼。 [5]以:因而。 [6]为书:写书信。 [7]臣请从会稽之诛:意谓我请求听从使君王受会稽之辱的惩罚。诛:惩罚。 [8]君行令,臣行意:君王行使自己的命令,臣子(范蠡自指)实行自己的意愿。 [9]轻宝:轻便珍贵之物。 [10]私徒属:私家的随从人等。 [11]表会稽山:在会稽山作标记。奉邑:供给俸禄的封邑。 [12]出:去,到。 [13]自谓:自称。鸱(chi)夷子皮:牛皮制成的鸱形革囊。吴王夫差杀伍子胥盛入鸱夷沉于江中,范蠡自号鸱夷子皮即取义以伍子胥为戒,急流勇退。据《韩非子·论林上》有“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常)”的记载。 [14]治:治理。 [15]致:得到,取得。[16]布衣之极:平民的尽头。极:顶点。 [17]乡党: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用以泛指乡里或乡亲。 [18]间行:微行,隐秘地出行。 [19]陶:邑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春秋时属宋,战国时属齐。 [20]为生:做生意。 [21]约要(yao):约定。 [22]废居:销售、储存。废:出卖。居:屯积。 [23]候时转物:等候时机,转卖货物。即贱价买进,屯积居奇,再高价卖出。 [24]逐什一之利:赚取十分之一的利润。 [25]累:积累起来。巨万:万万。形容数目极大。 [26]称:赞扬,称道。

  朱公居陶,生少子[1]。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2],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3]。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4]。”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5],置褐器中[6],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7],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8],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9],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10],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11]。”长男既行,亦自私赍[12]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13],披藜藋到门[14],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15],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16],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17]。

  庄生虽居穷阎[18],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19]。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20],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21]。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22],言“某星宿某[23],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24],寡人将行之[25]。”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26]。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27],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28]?”长男曰:“固未也[29]。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30],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31],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32]。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33],惟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34]。是少与我俱[35],见苦[36],为生[37]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38],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39],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故范蠡三徙[40],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41],所止必成名[42]。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段意】 写范蠡在陶时一件轶事。其次子因杀人罪被囚楚国,长子死争替幼弟赴楚行贿救次弟,长子终因吝惜财物而葬送了兄弟性命。众人悲伤,而范蠡“独笑”,因为他早已预见到这一切,认为如此结果合于事理,不值得悲伤。本文以杰出的文学笔触描绘出范蠡极其明智而达观的性格。

  【注释】 [1]少子:小儿子。 [2]中男:次子。 [3]职:本分。 [4]千金之子: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死于市:犯了罪,可设法赎罪减刑,不会被处死在闹市而示众。 [5]溢:即镒。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6]褐器:粗布袋。 [7]固请:坚决请求。 [8]大人:父亲。 [9]生:使之得生。 [10]故所善:原来相好的朋友。 [11]慎:表示告诫,犹言“千万”。 [12]赍(ji):携带。 [13]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郭:外城。 [14]披:分开。藜藋(diao):泛指野草。 [15]发书:拿出书信。 [16]不过:不再探望。[17]献遗(wei):赠送。贵人:地位显贵的人。用事:当权。 [18]穷阎:犹言贫民区。阎:闾里之门,指街巷。 [19]师尊:当做老师一样尊重。 [20]病不宿诫:病人不斋戒,不参与祭祀。宿诫:即宿戒,古人在祭祀前进行两次斋戒叫宿戒。(见《周礼·春官·世妇》)。病人不洁,不参与祭祀,也就不宿戒。这里喻指不要接近朱公的钱。 [21]无短长:无所谓。短长:是非,高下。 [22]间时:找机会,得便时。 [23]某星宿某:天上某星的位置移动到了某地。 [24]生休矣:犹言先生休息吧。 [25]行之:照办。即按庄生所说的去办。 [26]三钱之府:藏钱币的库房。三钱:黄金、白银、赤铜三种钱币。大赦前封闭国库,是怕有人此时盗窃,逢赦而不受处分。 [27]重:看重,引申为可惜。 [28]若:你。 [29]固未也:本来没有(离开)。 [30]今议:现今正商议(大赦)。 [31]为儿子所卖:被小儿辈(指范蠡长男)捉弄。 [32]论:判决。 [33]邑人:同邑之人,同乡的。 [34]顾:只是,不过。不能忍者:不能容忍(即舍不得)的事(指钱)。 [35]是少与我俱:这(孩子)小时候就和我在一起。 [36]见苦:受过苦。 [37]为生:谋生。 [38]乘坚:坐坚固的车。驱良:驱使良马。逐狡兔:指打猎。 [39]卒以:终于因此。 [40]三徙:三次迁移。同下文之“三迁”。 [41]非苟去而已:不是随便离开就罢了。 [42]所止:所到之处。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1],定九州[2],至于今诸夏艾安[3]。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4],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5]。范蠡三迁[6],皆有荣名[7],名垂后世。臣主若此[8],欲毋显,得乎[9]?

  【段意】 赞美越王勾践苦身焦思,终于灭掉了强盛的吴国,完成霸业,是继承了其祖先夏禹遗留下的事业;称赞范蠡多有作为,声名传于后世。表达了只要君明而臣贤必定功业显赫的社会政治理想。

  【注释】 [1]渐九川:开挖疏通九条大河。九川:指弱、黑、河、、江、沇、淮、渭、洛等九条河。 [2]九州:指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 [3]诸夏:指周王朝分封的各国,也泛指中国。艾(yi)安:太平。艾,通“乂”,安定。 [4]北观兵中国:向北到中原地区显示军威。观兵:炫耀兵力,示威。 [5]遗烈:遗留的功业。 [6]三迁:指范蠡的居城、居齐、居陶。 [7]荣名:美名。 [8]臣主若此:臣若此,指范蠡多智计;主若此,指句践苦身焦思以图强。 [9]欲毋显,得乎:此句谓想要不显赫,可能吗?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