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1]。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2],睹轶诗可异焉[3]。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4]。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史记·夏本纪第二》原文、翻译及鉴赏
【提示】 《史记》本纪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历史发展的大势,起到了全书纲领的作用。《夏本纪》记述的夏代,处于
2021-04-17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1]。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2],睹轶诗可异焉[3]。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4]。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1]。”“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2],睹轶诗可异焉[3]。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4]。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5],盍往归焉[6]。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7],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8],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9]。太公曰[10]:“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1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12],采薇而食之[13]。及饿且死[14],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15],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16],不知其非矣。神农[17]、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18]? 于嗟徂兮[19],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耶非耶?
【段意】 以怀疑孔子论夷、齐无怨之语发端,据《韩诗外传》和《吕氏春秋》叙述伯夷、叔齐的行事,并详载采薇歌以说明其怨之深。
字数:470
注释
[1]怨是用希:怨恨因此就少了。用:因。希:通“稀”。
[2]悲伯夷之意:悲感伯夷兄弟相让,义不食周粟而饿死的深层意蕴。
[3]睹轶诗可异焉:轶诗:未编入三百篇《诗经》以外的散轶之诗。这里指下文载录的采薇歌。孔子谓夷、齐无怨而采薇歌显为怨辞,故“可异焉”。
[4]孤竹君:孤竹国君。孤竹:古国名。治所故城在今河北卢龙南。
[5]西伯昌善养老:西伯姬昌乐于收养老人。西伯:商末,姬昌为西方诸侯之长,故称西伯。
[6]盍往归焉:于是去归附于他。盍:乃,于是。
[7]木主:灵牌。
[8]爰及干戈:意思即“就动起武来”。爱:于是。及:动起。
[9]兵之:以兵器杀之。
[10]太公:名姜尚,西周开国功臣,齐国的始祖。
[11]宗周:以周为宗主,听任其统治。
[12]首阳山:说法很多,有的说是今山西永济之雷首山,有的说是今河南偃师之首阳山,还有人说在今甘肃陇西,不得确知。
[13]薇:植物名,亦称蕨。
[14]且:将。
[15]西山:指首阳山。
[16]以暴易暴:夷、齐认为商纣残暴,而武王父死不葬,就兴兵伐纣,以臣弑君,也很残暴,故曰以暴易暴。易:变换。
[17]神农:传说中的古帝名。古史又称炎帝、烈山氏。相传其为耒、耜以耕种,尝百草为医药以治病。
[18]安适归:归往何处。安:哪里。适:往。
[19]于嗟徂兮:犹言“哎呀,即将死去”。于嗟:叹息声。徂:同“殂”,死。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提示】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始封代王,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后,被迎立为皇帝,在位凡23年。汉文帝执政期间,执
2021-04-16
【提示】 《孝景本纪》是汉景帝刘启的传记。刘启(前188前141),前157前141年在位。他继高帝刘邦、文帝刘恒之后继续实行与民休息的
2021-04-16
【提示】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原名彘(zhi治),是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高帝刘邦的曾孙,是西汉强盛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又建立了文治
2021-04-16
2018-11-28可可诗词网-全文上册 https://www.kekeshici.com【提示】 《史记》有十篇年表,用表格形式谱列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年表
2021-04-16
【提示】 《十二诸侯年表》年经国纬,谱列春秋之时的列国事件,共有十四栏,即: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