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苏秦列传齐后闻之》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齐后闻之,乃恨怒燕。燕甚恐。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1],亦皆学。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2],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3],释鉏耨而干大

  齐后闻之,乃恨怒燕。燕甚恐。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1],亦皆学。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2],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3],释鉏耨而干大王[4]。至于邯郸,所见者绌于所闻于东周[5],臣窃负其志[6]。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子所谓明王者何如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7]。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过[8],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王曰:“夫齐者固寡人之仇,所欲伐也,直患国敝力不足也。子能以燕伐齐,则寡人举国委子。”对曰:“凡天下战国七,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9]。南附楚,楚重;西附秦,秦重;中附韩、魏,韩、魏重。且苟所附之国重,此必使王重矣。今夫齐,长主而自用也[10]。南攻楚五年,畜聚竭;西困秦三年,士卒罢敝;北与燕人战,覆三军,得二将[11]。然而以其馀兵南面举五千乘之大宋[12],而包十二诸侯[13]。此其君欲得,其民力竭,恶足取乎[14]! 且臣闻之,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敝矣。”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长城、巨防足以为塞[15],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恶足以为固! 民力罢敝,虽有长城、巨防,恶足以为塞! 且异日济西不师[16],所以备赵也;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今济西河北尽已役矣[17],封内敝矣。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于财。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18],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彼将有德燕而轻亡宋[19],则齐可亡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而苏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齐王怨苏秦,欲囚苏厉。燕质子为谢[20],已,遂委质为齐臣[21]。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22],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苏厉遂不敢入燕,皆终归齐,齐善待之。

  【段意】 写苏代、苏厉欲仿照其兄,以纵横为业。苏代虽曾一度游说成功,取得燕王的信任,但最后都因乏术而亡命于齐。

  字数:961

  注释

  [1]遂:得意、成功。

  [2]欲袭故事:想要继承苏秦以前的境遇。

  [3]不敏:不才,谦辞。

  [4]鉏耨:农具。干:干谒。

  [5]绌于:不如。

  [6]负其志:失望。

  [7]谒:在这里有剖析的意思。

  [8]计过:错误的政策。

  [9]附:依托。

  [10]长主而自用:年龄大了又刚愎自用。

  [11]南攻楚七句:从周赧王十二年(前303年)起,齐、韩、魏联合攻楚,历时五年。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齐、韩、魏三国联合败秦于函谷关,是东方六国第二次合纵攻秦,历时三年。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齐、燕在权地开战,齐覆三军,燕失二将。离聚:积蓄、储备。罢:同“疲”。

  [12]举:战胜。大宋:宋国。

  [13]包十二诸侯:占领十二个小诸侯国。

  [14]恶:何。

  [15]巨防:济水上的防门,在今山东长清西南。

  [16]不师:不随便动用征调。

  [17]役:征调。

  [18]从子母弟以为质:以爱子、亲弟作为人质(以麻痹齐人)。从子:《战国策》作“宠子”。

  [19]轻亡宋:把灭宋当成一件轻易的事。

  [20]为谢:替他求情。

  [21]委质为齐臣:尽心尽力地作了齐国的臣子。

  [22]报燕:回燕国述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