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2],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3]。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2],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3]。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4],入宫涂厕[5],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6],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7],吞炭为哑[8],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9],襄子必近幸子[10]。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11]? 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12]:“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13],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14],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15]。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16]!”于是襄子大义之[17],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其后四十馀年而轵有聂政之事。

  【段意】 记述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而千方百计地谋刺赵襄子的故事。作品宣扬了为作者所推崇的“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并赞扬了豫让宁光明磊落至死不惜,亦不肯“怀二心以事其主”的精神品格。

  字数:991

  注释

  [1]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都是晋诸侯国的大臣,春秋末期,晋国诸侯的权力下落,政事被智、赵、韩、魏、范、中行六家大臣把持,史称六卿专晋,其中智氏势力最大。

  [2]赵襄子:名毋恤,赵简子之子,晋文公臣赵衰(cui)的后代。

  1.   [3]饮器:酒壶、酒杯之类。一说即溲器、尿壶。

  [4]刑人:被判刑服役的人。

  [5]入宫涂厕:到赵襄子的宫中去抹厕所的墙。

  [6]刀兵:利器,即匕首。

  [7]漆身为厉:以漆涂身,使之如患癞病。厉同“疠”,恶疮;又同“癞”,麻疯病。

  [8]吞炭为哑:吞炭伤喉,使声音嘶哑。

  [9]委质:委身、托身、投靠。

  [10]近幸:亲近宠爱。

  [11]顾不易邪:难道还不容易吗?

  [12]数:列其罪状而责之。

  [13]众人遇我: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来对待我。

  [14]国士遇我:像对待国士那样来对待我。国士:一国之中的杰出人物。

  [15]死名之义:为某种名声而死的义务。

  [16]布腹心:讲出心里话。

  [17]大义之:对他(豫让)的侠义精神大加赞赏。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