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之病恶》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君之病恶[2],不可言也。即出,独告成弟昌曰[3]:此病疽也[4],内发于肠胃之间,后五日当臃肿,后八日呕脓死。成之病得之饮酒且内[5]。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脉[6],得肝

  “君之病恶[2],不可言也。”即出,独告成弟昌曰[3]:“此病疽也[4],内发于肠胃之间,后五日当臃肿,后八日呕脓死。”成之病得之饮酒且内[5]。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脉[6],得肝气[7]。肝气浊而静[8],此内关之病也[9]。脉法曰[10]“脉长而弦,不得代四时者,其病主在于肝[11]。和即经主病也,代则络脉有过[12]。”经主病和者[13],其病得之筋髓里。其代绝而脉贲者[14],病得之酒且内。所以知其后五日而臃肿,八日呕脓死者,切其脉时,少阳初代[15]。代者经病,病去过人[16],人则去[17]。络脉主病,当其时,少阳初关一分[18],故中热而脓未发也[19];及五分,则至少阳之界[20];及八日,则呕脓死[21]。故上二分而脓发,至界而臃肿,尽泄而死。热上则熏阳明[22],烂流络[23],流络动则脉结发[24],脉结发则烂解[25],故络交[26]。热气已上行,至头而动[27],故头痛。

  【段意】 记仓公详细回答皇上关于自己行医情况所述的病案之一:齐侍御史成头痛,诊断为肠胃间发毒疮,八日后将呕吐脓血而死。病人如期而死。病因是酒色过度。病案中详细记述了该病的脉象、症状、病理、病情发展情况等。

  字数:539

  注释

  [1]侍御史:官名,秦汉时御史大夫(掌副丞相)的属官。成:人名。

  [2]恶:厉害,凶猛。

  [3]昌:人名。

  [4]疽(ju):毒疮。

  [5]内:指贪女色。

  [6]切其脉:用手在他的脉搏上切按桡动脉的寸口处,检查脉象变化。

  [7]肝气:肝脏有病的脉气。

  [8]浊而静:重浊而缓慢。

  [9]内关:中医学名词。阴闭于内,阳闭于外,表里隔绝不通。

  [10]脉法:即脉书。

  [11]脉长而弦,不得代四时者,其病主在于肝:言脉象长而挺直,不能随四季变化的,是肝脏有病。弦,脉搏挺直,切脉时感到如按在拉紧的琴弦上。代,交替,更迭。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四季脉象有所不同。

  [12]和即经主病也,代则络脉有过:言脉搏均匀是经脉有病,不均匀则是络脉有病。和,调和、均匀。代,代脉,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过,病。

  [13]经主病和者:肝的经脉有病而脉搏均匀的。

  [14]代绝而脉贲者:脉搏时而停歇、时而强劲的。绝,断绝。贲,同“奔”。

  [15]少阳初代:少阳经开始出现代脉。少阳,经脉名称。

  [16]病去(qu)过人:病发展到全身。去,疾走。过,至,到达。

  [17]去:离去,指死亡。

  [18]少阳初关一分:言少阳经开始出现代脉在关部才一分。关:中医切脉部位,手掌后高骨下为寸,寸下为关,关下为尺。

  [19]中热:体内有热。

  [20]界:界限。

  [21]呕脓死:(毒疮溃烂,病人)呕吐脓血而死。

  [22]熏阳明:侵袭熏灼阳明经脉。阳明:经脉名称之一,中医分人体经脉为十二支。

  [23]烂流络:烧伤支络。

  [24]流络动则脉结发:支络变动则脉结发病。脉结,经脉相交处。

  [25]烂解:腐烂离散。

  [26]络交:络脉交互阻塞。

  [27]动:扰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