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假令仆伏法受诛[4],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5],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6]。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

  假令仆伏法受诛[4],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5],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6]。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7]。太上不辱先[8],其次不辱身[9],其次不辱理色[10],其次不辱辞令[11],其次诎体受辱[12],其次易服受辱[1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14],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15],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16],最下腐刑,极矣。传曰[17],“刑不上大夫”[18],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19]。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穽槛之中[20],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21]。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22],削木为吏议不对[23],定计于鲜也[24]。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25],视徒隶则心惕息[26]。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27],曷足贵乎[28]! 且西伯,伯也,拘牖里[29];李斯,相也,具五刑[30];淮阴,王也,受械于陈[31];彭越、张敖南乡称孤[32],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33],囚于请室[34];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35];季布为朱家钳奴[36];灌夫受辱居室[37]。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38],不能引决自财[39]。在尘埃之中[40],古今一体[41],安在其不辱也[42]!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43]。审矣,曷足怪乎[44]! 且人不能蚤自财绳墨之外[45],已稍陵夷至于鞭箠之间[46],乃欲引节[47],斯不亦远乎!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48],顾妻子[4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50],乃有不得已也[51]。今仆不幸,蚤失二亲[52],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53]?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54]!仆虽怯耎欲苟活[55],亦颇识去就之分矣[56],何至自湛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57],况若仆之不得已乎[58]!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59]。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0],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6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62];仲尼厄而作《春秋》[6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64];左丘失明,厥有《国语》[65];孙子髌脚,《兵法》修列[66];不韦迁蜀,世传《吕览》[67];韩非囚秦,《说难》、《孤愤》[68];《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69]。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70]。仆窃不逊[71],近自讬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72],考之行事[73],稽其成败兴坏之理[74],[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75],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76],通古今之变[77],成一家之言[78]。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79]。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80],则仆偿前辱之责[81],虽万被戮[82],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83]。

  【段意】 明去就之分,阐述自己对“死节”问题的看法,申明自己隐忍苟活、幽而发愤完成《史记》的伟大抱负。

  字数:1495

  注释

  [1]剖符丹书:朝廷发给功臣的证券。符,帝王封功臣爵邑时所给的一种文约凭信。君臣各执其半,以示信守,所以叫剖符。丹书,又称丹书铁券,是在铁券上用朱砂写的誓词,帝王恩赏给特大功臣,凭着它可以使本人及后代子孙在犯罪时减免罪行。

  [2]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掌管文史星历的太史令与卜祝之官地位相同。言其地位之卑微。星,天文。历,历算。卜,太卜。祝,太祝,祭祀之官。卜祝与太史令均属太常,秩六百石,地位相等。

  [3]倡优畜之:君主把太史令视如倡优一般。倡,乐人。优,戏子。在旧社会视倡优为供人玩弄的下贱人。

  [4]假:假使。令:让。伏法受诛:指接受判决被杀。

  [5]能死节者:能够为正义(气节)而死。

  [6]所自树立:指自己所处的职业地位。使然:使我这样做。太史令地位卑下,竟敢“诬上”,小人犯上,罪在不赦。

  [7]用之所趋异也:看是否死得其所,是否有价值。任安指责李陵“变节”,司马迁看出任安来信似有暗指自己不死节而接受宫刑,故申述自己对“死节”问题的看法。

  [8]太上:最高,最重要的。辱先:辱没祖先。

  [9]身:自身。

  [10]理色:脸面。

  [11]辞令:言辞。

  [12]诎体受辱:指受审判。诎,同“屈”,指对人长跪。

  [13]易服:被判罪后换上罪人的赭衣。

  [14]关木索:给重犯戴上木枷绳索。箠楚:拷打。

  [15]剔毛发:受髡(kun)刑,剃去头发。婴金铁:在脖子上拴个铁圈,叫受钳刑。婴,绕。

  [16]毁肌肤断肢体:指黥面、割皮、断腿等肉刑。

  [17]传:指《礼记》。

  [18]刑不上大夫:语出《礼记·曲礼上》。刑法不加到大夫身上。

  [19]士节不可不厉:士人不能不严格保持操守。

  [20]穽(jing)槛:陷阱、木栏。

  [21]积威约之渐:威约逐次加之,积久而至于此。渐,浸渍。

  [22]士:士人。势不入:势必不进入。

  [23]削木为吏议不对:不和法官狱吏相对(面)。议,同“义”。

  [24]定计于鲜:早拿主意。

  [25]枪地:叩头。

  [26]徒隶:狱卒。心惕息:战战兢兢,恐惧喘息。

  [27]强颜:假意支撑,维持面子。

  [28]曷:何。

  [29]西伯:周文王。拘:关押。牖(you)里:地名,在今河南汤阴北。事见《周本纪》。

  [30]具五刑:具备(受)五种刑罚。即割鼻、斩趾、笞杀、枭首、菹其骨于市。李斯被杀事见《李斯列传》。

  [31]此句指淮阴侯韩信被绑上刑具。事见《淮阴侯列传》。

  [32]彭越:刘邦的功臣,后被吕后捕杀。张敖:刘邦的女婿,因他的相国贯高等谋杀刘邦,事发,赵王君臣均被捕下狱。事见《张耳陈馀列传》。

  [33]绛侯:周勃。倾:超过。

  [34]请室:请罪之室。京城里的高级拘留所。事见《绛侯世家》。

  [35]关三木:戴上木枷、手铐和脚镣。事见《魏其武安侯列传》。

  [36]钳奴:奴隶。以铁束颈为钳。事见《季布栾布列传》。

  [37]灌夫受辱居室:灌夫系武帝时将领,因得罪田蚡被系,后被杀。事见《魏其武安侯列传》。

  [38]罔加:犯罪受到法律制裁。罔,同“网”。

  [39]引决自财:下决心自杀。财,同“裁”。

  [40]在尘埃之中:指下了监牢。

  [41]一体:一样。

  [42]安在其不辱也:哪里能够不受耻辱呢?此句与“其不辱安在”句式同。安,何处。司马迁援引事例说明“受辱”是当时社会造成的,且受宫刑是最大的耻辱,不能“引决自财”也有其原因,并非不守节操,有力地驳斥了任安的指责。

  [43]勇怯:勇敢和怯懦。势:形势,下句之“形也”同义。

  [44]审:明白。曷足怪乎:有何奇怪的呢?司马迁指出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在“势”,暗示武帝时代的专制、黑暗。

  [45]蚤:通“早”。绳墨:指法律。

  [46]陵夷:衰颓,挫折。

  [47]引节:死节。

  [48]念亲戚:顾念自己的父母。

  [49]妻子:妻子和子女。

  [50]激于义理者不然:坚持正义和真理的人不是这样。

  [51]不得已:迫不得已苟活下来。司马迁指出:贪生恶死是人之常情,但坚持正义的人不是这样,有时迫不得已而活下来,不一定像世俗之人所说的,都去死节。这就是“明去就之分”。

  [52]蚤失二亲:早就失去双亲,(不再“念亲戚”)。

  [53]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少卿,你看我对妻子和子女顾念的程度怎么样呢?

  [54]且勇者三句:真正的勇士不一定就为名节问题而死;怯懦的人为仰慕节义而去死的也有,看处在什么场合罢了。试想:韩信非为不勇,为何受胯下之辱?

  [55]耎:“软”的古体字。

  [56]去就之分:死生的分界,即死生的界限。

  [57]臧获婢妾:泛指奴仆。

  [58]况若仆之不得已乎:何况像我这样处于不得已的境遇(指蒙受不白之冤)呢? 意思是说自己蒙冤后悲愤已极,早想到自杀了。

  [59]鄙没世:轻易去死。文采:文章(指《史记》)。不表于后:没有留传后世。司马迁出于史家之忠心,要隐耻忍辱地活下去,完成其父嘱托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这种忍辱负重的宝贵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之美德。任安何以理解此深意,其俗无疑。

  [60]摩:同“磨”。

  [61]倜傥(ti tang):卓越、杰出。

  [62]盖:发语词。演:推演,发展。《周易》:即《易经》。据说周文王被拘于羑里时,将伏羲所画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今天所说的《周易》。

  [63]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在困穷、无人采纳他的政治主张的情况下写作《春秋》一书。

  [6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被楚怀王赶出京城放逐到南方,于是忧愁幽愤而作《离骚》。

  [65]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相传左丘明写了《国语》、《左传》。不知史公所云“失明”有何据。

  [66]孙子髌脚,《兵法》修列:孙子,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膑脚:被刖足。《兵法》修列,写了《孙子兵法》。

  [67]不韦:吕不韦,曾任秦相,组织门客著《吕氏春秋》。迁蜀:迁到蜀地。吕不韦组织人写书在迁蜀前,事有出入。

  [68]韩非: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作有《说难》、《孤愤》等。秦王读后非常欣赏,乃召韩非入秦。人秦后被李斯陷害,下狱死。

  [69]《诗》:指《诗经》。大氐:大都是。氐,通“抵”。

  [70]垂空文以自见(xian):留下文章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71]窃不逊:我自不量力。谦词。

  [72]网罗天下放失旧文:搜罗天下散失了的遗闻旧事。

  [73]考之行事:考核历史事实。

  [74]稽:考察。理:道理。

  [75]上计轩辕七句系按五臣注《文选》本补入。这几句交代了《史记》的记事本末、体例、篇数等,说明史公写《报任安书》时《史记》已基本完成,但还未定稿,因为这里所列五体顺序与《史记》有出入。计,借为“记”。

  [76]究天人之际:探求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77]通古今之变:贯通自古代到当今(武帝时代)历史的演变过程。(此句与下句“成一家之言”不好解释,没有确论,故有些专著中不注,笔者不揣冒昧而试注,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78]成一家之言:形成一家的言论。此“一家之言”不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而是司马迁继承先秦进步思想,结合汉代实际,经过一番探索而提出的自己的思想观点,包括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历史观点等,故不能用儒、道、法……任何一个学派的思想去界说司马迁的思想。

  [79]就极刑而无愠色:受极刑却没有怨恨的情绪。愠(yun),恼怒,怨恨。

  [80]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把《史记》传给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让他传播到大都。通邑,大邑,与“大都”同文,加强语气。司马迁写的《史记》有正、副二本,正本藏之名山,副本在京师交给皇家图书馆。正本由谁收藏,不得而知。但后来杨恽(司马迁的外孙)向社会公布了《史记》,是否可以推断说在杨恽家藏着?

  [81]责:同“债”。指以前受辱不死的原因——写《史记》。书写成了,债就还完了。

  [82]虽万被戮:即使招来万死(更大的祸)。

  [83]司马迁再次说明有理智的人可以理解他的苦衷,而庸俗之辈是永远不会理解的,也无须给他们再说。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