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节自 《魏公子列传》)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①。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②。秦王使使者告魏

  (节自 《魏公子列传》)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①。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②。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 “吾攻赵,旦暮且下③,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④。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⑤。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⑥,让魏公子曰: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⑦,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 “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曰: “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⑧,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⑨,曰: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⑩,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11),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12),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13),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 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泣。侯生曰: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 “晋鄙嚄唶宿将(14),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 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15),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 “臣宜从,老不能;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 “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兄归; 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16),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 “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译文】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的军队已经打败了赵国在长平的驻军,又乘胜进兵围攻赵都邯郸。魏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因而,平原君夫人屡次送信给魏王和魏公子信陵君,请求魏国去援救赵国。魏王便派遣将军晋鄙率十万大军去救援赵国。这时,秦王派使者前来警告魏王说: “我攻打赵国,在短时内就要将其攻下。在诸侯各国中谁敢去援救赵的,等我打下赵国后,就立即转移兵马首先攻击他。” 魏王害怕了,便派人去阻止晋鄙军前进,晋鄙便率军驻扎在边境的邺地。名义上是救援赵国,实际是不进不退,以观看秦、赵两边的形势。这时,平原君派使臣络绎不绝地去魏国,并埋怨魏公子说: “我赵胜自愿托结为姻亲,是因为魏公子你的高尚道义,能够解救别人的困难。如今邯郸很快就要被秦兵攻破,然而魏国的救兵却不到来,哪里看得出公子能解救别人的困难呢? 公子即使看不起我赵胜,抛弃我不管从而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怜悯你的姐姐吗?” 公子十分忧虑此事,他自己屡次请求魏王,又派宾客中能言善辩者游说魏王。用尽种种办法劝说魏王,然而魏王惧怕秦国,始终不听魏公子的谏言。公子暗自思量,救赵之事最终不能得到魏王的允许,决计不能独自苟生而使赵国灭亡。他便邀请宾客,凑集车骑百多辆,打算与宾客一同到秦国军中去,和赵国一道与秦军拼命。

  公子出行路过夷门,与侯生相见,公子把他之所以要去秦军中拼死的状况全部告诉了侯生,与侯生说完话就告辞而行。侯生说: “你尽力为之吧,我老了,不能跟你去了。” 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畅,心想: “我平日里对待侯生是很周到的,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如今我就要去死了,然而侯生却没有一言半语给我送别,难道我有什么过失吗?” 公子又将他的车马掉头回转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 “我原本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又说: “公子好客的名声已是天下人皆知的。如今公子遇到了为难之事,没有别的办法,而打算去秦军赴难。这种做法犹如将肉投给饥饿的猛虎,这有什么效果呢? 这还用得着宾客么? 公子你待我很优厚,你去死而我却送都不送一下,因此我知道公子很怨恨我,必定要转回来的。” 公子向侯生再次礼拜,问他有什么办法。侯生便把旁人支开,低声对公子说: “我听说晋鄙那另一半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而那如姬是魏王最宠爱的人,时常进出魏王的卧室,只有她能盗出这兵符。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如姬积恨杀父之仇三年。她在魏王以下的人中,寻求为其报杀父之仇的人,没有能够找到。因而如姬向你哭泣,是你派食客斩了她仇人的头拿去敬献给如姬。如姬为此感激万分,甘愿为公子死而毫不推辞,只是没有报答你的机会罢了。公子只要一开口请求如姬,如姬必定应允你。你得到虎符,夺了晋鄙的军权,往北面援救赵国,去西边打退秦国,这是五霸征伐那样的功业呀!” 公子依从侯生的计谋,请求如姬,如姬果然盗了晋鄙的兵符交给公子。

  公子将行,侯生对公子说: “将军在外面,就是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听从,这是因为关系着国家的安危而必须如此。公子即使拿了虎符与晋鄙所持的符对合了,然而晋鄙却不肯将兵权交给你,还要重向魏王请示,如若这样,事情必定就很危险了。我的客人中有一位屠夫名叫朱亥,他可以与你一道去,此人是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交兵权,是大好事; 如不听,便可叫朱亥击毙他。”于是,公子哭了起来。侯生问道: “你怕死吗? 为什么哭啊?” 公子说: “晋鄙是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去了,恐怕他不会听我的,那就必定要杀死他了,我是为此而哭哇! 怎么会畏惧死呢?” 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 “我只是个市场里操刀屠宰牲畜的人,然而公子亲自屡次照顾我,我之所以没有报答感谢,是我认为一些小礼节没有什么用场。现在公子你有了危急之事,这正是我替你效力献命的恰当时机。” 朱亥便与公子同往。公子出行经过侯生家门,再次谢过侯生。侯生说: “我本应该跟随你去,但我老了不能去。我计算着公子在路上的行程,到公子抵达晋鄙军中的那一日,我就向北自刎来答谢公子。” 公子于是向赵进发。

  到了邺地,凭借虎符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领军。晋鄙合了虎符,对此产生了怀疑,对公子说: “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屯集在国境上,这是关系着国家的重大责任。而今你单车匹马地来代替我,有这样的道理吗?”晋鄙正要不听从,朱亥从衣袖中取出四十斤重的铁锤,将晋鄙锤杀。公子便统领了晋鄙的军队,整顿检阅兵营,向军中下达命令说: “父亲儿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哥哥弟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 如是独子没有兄弟的,这独子就回去赡养老人。” 这样选得精兵八万人,立即发兵猛击秦军,秦军溃败而去。公子便拯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赵公子平原君亲自在边界迎接公子信陵君。平原君背着箭袋和弓箭在前,为信陵君开路,赵王向公子拜了又拜,说: “从古自今的贤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公子的。” 此时,平原君不敢跟人家 (信陵君) 相比。公子自与侯生决别后,抵达军营中那天,侯生果然向北自刎了。

  魏王则对公子盗窃他的兵符,假传王命杀晋鄙之事非常恼怒。对此,公子自己也是很清楚的。但已经打退了秦兵,保存了赵国,公子便派将领率领魏国的军队回国,而他自己和他的食客们留在赵国。

  【鉴赏】 本文是信陵君一生中最为闪光的事件,也是《史记》一书中最为精彩的片断之一。文章在表现信陵君完成窃符救赵这一历史事件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方法。

  (一) 正写形势之危急。当时,秦军围赵都邯郸,赵国平原君夫人 (魏公子信陵君之姐姐)数次致信魏王及其弟信陵君,请求援赵。魏王出兵之后,受秦威胁,只好命将军晋鄙留军邺,作观望之态。平原君又多次派人到魏求援。信陵君数说魏王不听,他只好亲带百余车骑援赵,准备与赵俱死。这里,表现了信陵君急赵难、讲信义的风范。

  (二)侯生献计。侯生,名侯嬴,魏国隐士,是魏都大梁东门的守门人。信陵君曾亲自拜望,并为他赶车执鞭,善待他。所以,当他得知信陵君要孤军援赵时,指出他这是 “以肉投馁虎”,一点用处也没有。建议他去找魏王的如姬,因她最得宠,可出入魏王卧室,去盗兵符,夺晋鄙军权,以救赵。因为信陵君曾为如姬报了杀父之仇。果然,如姬为信陵君盗得兵符。侯生之献计与如姬之盗兵符,都是因为信陵君以前有 “恩” 于他们,所以他们愿意回报。这是对信陵君仁义公子形象的侧面烘托。

  (三) 杀晋鄙,救赵。侯生怕晋鄙将军不听从信陵君之命令,特荐大力士朱亥同行。朱亥,原为大梁城的屠户,经侯生引荐后,也得到信陵君的厚待。果然到了邺地,晋鄙不从,朱亥抽出四十斤重铁锤,击杀晋鄙。信陵君精选八万精兵,败秦军,救邯郸,存赵国,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义举。这里,朱亥之尽力,是对信陵君的侧面烘衬; 信陵君颁布军令: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兄归; 独子无兄弟,归养。”这是对他仁义治军的正面描写; 平原君负韊矢,为他先引,赵王再拜,是对信陵君的侧面映衬。正侧结合,使信陵君的 “仁义”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李晚芳在 《读史管见》 中说: 信陵君 “好士为国,故其得士之效,亦动关乃国之奠定。得侯生而救赵之功成,救赵即救魏也。”李景星在《史记评议》 中也说: “盖魏公子一生大节在救赵却秦,成救赵却秦之功,全赖乎客。” 梁启超也说: “太史公就用旁敲侧击的方法,用力写侯生……,都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着笔,本人反为很少。因为如此,信陵君的为人格外显得伟大,格外显得奇特。这种写法不录文章,不写功业,专从小处落墨,把大处烘托出来,除却太史公以外,别的人能够做到的很少。”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可见,窃符救赵的成功是信陵君礼贤下士的结果,也是侯嬴等 “士为知己者死” 的归宿,政治色彩鲜明,也是魏公子信陵君高出于战国时其他三公子 (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 之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