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自 《五帝本纪》) 太史公曰①: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②。然 《尚书》 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③。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 及 《帝系姓》④,儒者或不传。
《史记·夏本纪第二》原文、翻译及鉴赏
【提示】 《史记》本纪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历史发展的大势,起到了全书纲领的作用。《夏本纪》记述的夏代,处于
2021-04-17
(节自 《五帝本纪》) 太史公曰①: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②。然 《尚书》 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③。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 及 《帝系姓》④,儒者或不传。
(节自 《五帝本纪》)
太史公曰①: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②。然 《尚书》 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③。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 及 《帝系姓》④,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⑤,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余观《春秋》、《国语》,其发明 《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第弗深考⑥,其所表见,皆不虚。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⑦。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文】 太史公说: 学者们大多称述五帝,这已经由来已久了。然而,《尚书》 只记载了唐尧以后的事。百家所说黄帝之事,文词很不雅顺,就是士大夫中有见识的人,也很难断定其真假。孔子传述的 《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两篇,读书人中有些人不肯传述。
我曾经西到崆峒山,北过涿鹿县,东达渤海,南渡淮水长江。所到之处,长老们都一一称说黄帝、尧、舜活动过的地方,这些地方的风俗教化确实与众不同。总之,只要不与古文所记相差很远,似乎是可信的。我看《春秋》、《国语》二书所记之事与 《五帝德》、《帝系姓》 两篇所记有明显的一致性,只不过,没有深入考究,但它们所记载的事实都是真实的。
《尚书》 残缺脱漏由来已久,其散失之事,倒时时在其他书中看见。如果不好学深思,不知书中用意,是很难同浅见寡闻之人讲清的。所以,我综合了诸子百家的书,编定撰论次序,选择那些可靠的说法,作成 《本纪》,放在十二本纪的开头,即全书第一篇。
【鉴赏】 这是太史公司马迁为远古的 “人君” 五帝所写的赞语。汉代初年五帝的事迹已经不详,史书虽有记载,却又语焉不详。为了弄清史实真相,作者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达渤海,南渡江淮,进行实地考察,又从《春秋》、《国语》进行发掘,发现民间传说五帝之德政与古籍所载有明显的一致性。为此,作者综合诸子百家之书,挑选那些有事实依据的说法,写成《五帝本纪》,放在全书之首。这段“赞”语表明了作者司马迁拨乱反正、重实去伪的史学观,同时说明写作 “五帝本纪” 的缘由。故程金造先生在《史记管窥》 中说: “太史公著《五帝本纪》题于全书,又首始黄帝,实是以此篇著出其拨乱反正的具体事实,以成其 ‘一家之言’,为其全书所述的数千年史事,建立下国家治平的根本原则。” 此评是很恰当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提示】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始封代王,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后,被迎立为皇帝,在位凡23年。汉文帝执政期间,执
2021-04-16
【提示】 《孝景本纪》是汉景帝刘启的传记。刘启(前188前141),前157前141年在位。他继高帝刘邦、文帝刘恒之后继续实行与民休息的
2021-04-16
【提示】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原名彘(zhi治),是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高帝刘邦的曾孙,是西汉强盛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又建立了文治
2021-04-16
2018-11-28可可诗词网-全文上册 https://www.kekeshici.com【提示】 《史记》有十篇年表,用表格形式谱列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年表
2021-04-16
【提示】 《十二诸侯年表》年经国纬,谱列春秋之时的列国事件,共有十四栏,即: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