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的帆 风,停了 浪,不再与礁岩厮斗 泅向渔火的星 结束了一个跋涉的白昼 回忆与追求 沿兀立的船桅降下 是的,帆也有 沉思的时候 能思考,会说话是人类区别于万物的最重要的标志,而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四》原文及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很经典的一部作品,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0
沉思的帆 风,停了 浪,不再与礁岩厮斗 泅向渔火的星 结束了一个跋涉的白昼 回忆与追求 沿兀立的船桅降下 是的,帆也有 沉思的时候 能思考,会说话是人类区别于万物的最重要的标志,而
沉思的帆
风,停了
浪,不再与礁岩厮斗
泅向渔火的星
结束了一个跋涉的白昼
回忆与追求
沿兀立的船桅降下
是的,帆也有
沉思的时候……
“能思考,会说话”是人类区别于万物的最重要的标志,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出现了许多高智商的专家学者,掌握的语言越来越多,涌现了许多精通各国语言文字的人才。今天的年轻人站在前辈取得的丰厚的文化根基上,真应该珍惜机会,继往开来。
但话说回来,前人创造的思维和语言财富并不等于我们今天不动脑筋,只要照搬照抄就行,要是那样的话,就会掉入“习惯性思维”的模式。何谓“习惯性思维”?这里得多说几句,原来人们为了贪图方便,常常拣人家说了又说的话,形容了又形容的比喻来表情达意,结果变得索然无味。外国一位著名教授做过一个试验,一天他带了白的和红的东西进教室,当他刚说出“白得像……”底下十分之九的学生都答道:“白得像雪。”只有一位学生说:“白得像一朵莲花。”教授接着又问“红得像……”大部分学生齐声回答:“红得像血。”“红得像火。”少数学生才说“像玫瑰”,“像朝霞”,“像理想”等。可见大多数人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深,要是我们不注意改变,久而久之,就会难以进入审美的领域,难以欣赏优美的诗文了。
让我们读一读这首别开生面、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抒情诗。
此诗的“中心意象”是“帆”。一提到“帆”,人们脑海中马上会涌现许多现成的诗句和成语,如李白有诗道:“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今人爱说:“扬帆远航”,“一帆风顺”。它们所体现的都是乘风破浪的豪情、前进不止的象征,但可以断言的是,自古至今从未有人说过“帆”会“沉思”,这显然是诗人在理性和诗情上的崭新发现,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沉思的帆》写“帆”从出海航行到归来停泊,显得别具匠心,令人刮目相看。诗中不笼统地说黑夜降临,而着力拈出一个“泅”字,既富于动势,又不离开水面,表现了水天相接、“星星”和“渔火”浑然一体的生动景象。谁都见过船舶靠岸后船员接着从船桅上“落帆”,以便及早休息和睡眠,诗人却一反往常,在“落帆”时抚今追昔,囊括了大量的“回忆与追求”———突破了一时一地的时空界限。这是为什么?原来写“帆”是为了写“人”,抒发诗人切身的沉重的感受,此诗要告诉人们的是,“帆”并不总是一往无前,乘风破浪,它也有挫折,也有搁浅,也有迷航的危难时刻,重要的是进行“反思”和“总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请看,如此构思和落笔,不正在“帆”的意象上突破了“习惯性思维”吗?不正拓展了读者的想象,受到新的审美熏陶吗?如果诗人们都能这样做,那在诗歌园地里一定会出现万紫千红的景象。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