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暮熊召政》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姣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四》原文及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很经典的一部作品,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0
《渔暮熊召政》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姣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
《渔暮·熊召政》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姣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江南
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
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
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
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
船底下,游鱼戏逐的浮萍
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
诗人以浓郁迷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恬静闲雅的山乡渔暮图:夏日的傍晚,夕阳西下,远山烟霭四起,湖上莲花袅娜,随波轻漾,孤鹭低飞,一群渔民荡舟摇桨,捕鱼作业。
诗题为“渔暮”,纳入诗中的物象都是和“渔”、和“暮”契合。诗分两节,前一节扣住“暮”,后一节关照“渔”,珠联璧合,推出《渔暮》。但两者又不是截然分开,而是在侧重中脉通峰连。如诗的起首一句,“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暮色”绘出首节诗(也是全诗)的景物色调,但那“觅草的孤鹭”,又分明暗示了与鱼有关,鱼,是鹭鸶,更是渔人捕获的对象呵! 首节写水,写水上的莲花,写湖,写湖中的皎月,这水,这湖,正是渔人大显身手的赛技场地;写暮,而始终为“渔”作铺垫。第二节从诗人笔下涌出的景物几乎都是第一节已经出现过的景物的重现,但又不是重复,“青山”成了“屏山”,“莲花”成了“绿荷”,“水草”成了“浮萍”,诗人以一句“视线停落的地方/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点明了这些景物在暮色里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暮色缓缓加浓,景色渐渐加深,以至在首节出现过的暗淡的“青山”在水中的倒影,在此刻已不见它的“浮动”——浓重的暮色剪断了视线。乍一看,诗人似乎还在渲染“暮”,其实,着墨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渔”,穿梭于画面的是渔人的“小舟”,这景物也是通过渔人的视线才发生效应的呵! ——写渔,但却是以“暮”作依托的。
诗人很注意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如诗中动词的活用,使山野风景情趣盎然,诗不写弥漫山岚的暮色渐次朦胧,而说暮色被孤鹭“剪”乱;诗不写倒映水中的青山在雾霭里变暗,而说孤鹭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开在晚风里的水莲在诗人的笔下是“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诗中运用了不少古色古香的词汇,如“慵悃”、“簪”、“水盘”(圆月)、“盈栏”、“屏山”,等等,使这一幅现代乡村风情画平添典雅、深邃的艺术魅力。
此诗表现的是一种婉约、清丽的美,整个画面呈现一片宁静、安谧。但这并不是一个完全无声的空间。他不单单是让我们看到了画面上的一个个视象(这是主要的),而且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个声音:“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 那“桨影铺成的长廊”里,回响起的应是一声声欸乃的桨声! 这桨声,使《渔暮》的时空成为一个真实的空间。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